“用戶體驗”的神話

如果讓互聯網產品經理投票,什麼是在工作中最喜歡使用的詞語的話,“用戶體驗”稱第二就沒有其他詞語敢為第一。無論是在與技術、運營的溝通中,或是在產品經理內部的撕扯中,很少會脫離開這個詞語。


產品經理領域的大神人物俞軍老師重新出山之時,亮出的其對互聯網產品設計的新思考“新三條產品軍規”裡,第一條產品價值論,仍然點到了這個神詞“用戶體驗”:產品價值 = (新體驗 - 舊體驗)-轉換成本。
那麼,為何這個詞語會如此受到大家的重視呢?我們可以從俞軍老師的產品價值公式說起。
價值有兩種類型,絕對價值 與 相對價值。傳統經濟學是從絕對價值的角度來解釋價值的。例如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所言,價值來源於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又如古典經濟學所言,價值來源於對消費者需求的滿足。而言商業的視野中,對價值的創造以對利潤的創造為表現形式,而對利潤的創造則來自於在充滿競爭的環境中獲取競爭優勢。因此對價值的描述多從相對價值入手,描述較其他產品或服務“好”的部分。
產品價值論公式內提及了“新” “舊”,提及了“轉換成本”,由此可見,也是一種從相對價值來進行描述的價值表述。
相對價值依賴於競爭優勢,而在經典的管理學體系內,獲取競爭優勢的方式,無外乎 低成本戰略、差異化戰略、集中化戰略與藍海戰略四種。其中低成本戰略更是我國所善用的——中國過去30年改革開放的成就,與普遍的低人力成本、刻意壓低的土地成本、行政主體間競爭導致的低制度成本與忽略的環境成本息息相關。

但是,在互聯網行業內,低成本戰略難以得到施行,因為低成本帶來的價格競爭優勢無法施展。互聯網行業所提供的產品或者服務可歸結成信息傳輸、處理與存儲三類(一次電商購物,一次新聞閱讀甚至是發一個朋友圈,你都享用了三類服務)。但是帶寬、通訊技術的發展降低了信息傳輸成本;摩爾定律指導下的處理器升級降低了信息處理成本;半導體存儲技術的發展降低了信息存儲成本,近30年來,每一單位的信息相關的成本在持續下降,以致於增量信息的邊際成本(MC)無限接近於0。在任何一個競爭行業,產能的均衡點一定在於邊際收益MR與MC相等的位置,而價格也應在此位置——互聯網產品免費不是競爭的產物,而是行業本質所決定的。安德森先生的《免費》一書便十分睿智地點出了這一點。
此外,集中化戰略在互聯網行業內的運用也被大大削弱。聚焦戰略依賴於所服務對象與其他人之間的某種區隔(空間、偏好、特質等等)。互聯網服務天然的無視空間阻礙,雖然有“防火牆”等影響,但畢竟不是主流。此外,互聯網固有的網絡價值屬性(價值=連接的平方),使得聚焦戰略所導致的潛在市場規模偏小的劣勢被放大。只要用戶需求偏好沒有極大的偏差或存在其他不可抗的門檻,服務主體市場的公司很容易覆蓋到這部分細分市場,從而導致採用聚焦戰略的公司處於競爭劣勢。

當然,集中化戰略(細分市場)不是不可能實行。市場格局最終會達到規模化收益(網絡價值&規模效應)與給定用戶偏好下的可達產品屬性的均衡點。
考慮到藍海戰略本質上是對時機的選擇,因此對於絕大多數互聯網產品而言,採用差異化戰略即成為了唯一的一種可行的競爭方式。差異化得以成效的本質原因,是產品效用與用戶偏好間不可消除的差異。簡單來說,用戶的偏好會隨產品的變化而變化,永遠不可能徹底滿足用戶的需求。
其可能有以下幾種表現形式:
更快更好地使用新的軟硬件,為用戶提供升級版的功能,如指紋支付之於密碼支付。
差異化的品牌形象,以滿足用戶的心理價值,如95後對QQ的偏愛,snapchat對Facebook的逆襲等等。
更好的產品質量與服務感受,如有效的引導、減少失敗場景、提供更容易接受與有價值的的失敗反饋等等。
上述所有的內容,均可以總結為“用戶體驗”四個字。
因此,互聯網體系內的產品競爭,本質上即是用戶體驗的競爭。


歡迎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X的格子空間”,回覆“產品”有驚喜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