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惰性——從西方人不帶口罩說起

 (副標題:習慣的力量)
  慣性是物體的屬性,在沒有外力的作用下,物體保持固有的方向和速度運行。習慣的本身就是一種力量,要改變它需要施加足夠大的外力。物體如此,那麼對於一個社會來說,它的慣性又是什麼呢?我覺得是文化,或者說一個社會的既有秩序,它的面向十分寬廣,觸及到社會的各個層面,概而言之,可以用“文化”一詞來稱呼。


  就拿疫情期間西方人不願意戴口罩這件事說吧,也許在我們看來戴上口罩只是一個很小的改變,而且意義重大,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有益無害,可西方人為什麼就是不願意戴口罩呢?這就是習慣的力量,需要一個足夠大的外力來改變它。病毒的傳播真的很快,短短一個星期的時間,意大利每天的新增病例就從幾十來到幾百,然後上千,這兩天更是突破了兩千;死亡率也從開始的2%上升、3%、4%,昨天達到了5%,今天又立馬超過了6%。外力猛增使意大利人有了些改變,他們終於開始戴口罩了,雖然這個比例還是很低。
  但只有意大利如此,在西方世界的其它國家仍然沒有人帶口罩,因為它們的確診數和死亡比例還不夠高——外力還不足以改變他們的習慣。只是,亞洲人終於可以放心地戴上口罩上街了,因為西方人不會再投來異樣的目光,他們已經理解了別人戴口罩的意義;雖然理解,但他們仍然不打算改變自己的習慣。
  我稱這樣的行為為文化上的惰性,它就象物體的慣性一樣普遍存在於人類社會之中。凡物體皆有慣性,凡社會則都有文化上的惰性。我這裡用“惰性”一詞並沒有貶意,只是想指出人類的精神世界和自然界的事物一樣,改變從來都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就象這次,即使這麼大的外力(死亡的威脅)作用下,一個小小的改變(出門時戴上口罩)也並不容易發生,所以我除了想到“惰性”一詞外,找不到其它更精準的詞來形容這種習慣上的強大力量了。

  惰性把社會向後拉,它使這個社會盡量不作出改變;另外還有一股力量把社會向前推,使這個社會發生改變。如果說西方社會讓我們看到了惰性的力量,那麼在東方,尤其在東亞,你可以看到與之相反的力量也同樣強大,它使東亞社會在短時間內就可以發生巨大的改變。西方人在越來越嚴重的疫情下還在掙扎著要不要帶口罩,而對於東亞人說這不是問題,因為再大的變化都在他們身邊發生過了,區區一個口罩問題根本不值一提。


文化的惰性——從西方人不帶口罩說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