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鶴琴:怎樣做一個理想的教師?

陳鶴琴:怎樣做一個理想的教師?

導語:陳鶴琴(1892-1982),中國現代教育家。1919年他獲得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學位,回國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教授,1927年任曉莊試驗鄉村師範學校第二院院長 ,1946年兼任國立幼稚師範專科學校校長,提出“活教育”理論 ,1979年後任 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

《怎樣做一個理想的教師》是陳鶴琴1939年對小學教師的一次演講 ,發表於小學教師》第1卷第4期 。他在文中提出了理想教師的三個條件,簡明扼要,重點突出。特別是一些細節論述,今天讀來仍有頗多啟示。

怎樣做一個理想的教師

陳鶴琴

陳鶴琴:怎樣做一個理想的教師?


諸位先生!今天我要講的就是:“怎樣做一個理想的教師。”我想一個理想的教師,至少要有三個條件:


健全的身體

一要有健全的身體:一個理想的教師,體格要健全。怎樣立,怎樣走,小孩子看了你,都會模仿你的姿勢,所以教師的立與走,都要做小孩子的榜樣,不但在教室如此,就是平常也當這樣。身體的健康與否,會影響到情緒的優劣,一個人有了好的身體,才能得到快樂,小孩子常常笑容滿面,就是他們的身體好。

美國總統林肯,他面孔很難看,是一個麻臉,但是他的心裡卻非常愉快,真所謂“誠於中,形於外”。他更有一種和藹可親的態度。有一天,一位老太太和一個人說著:“世界上最美麗的男子,要算是林肯了。”

因為他不但是儀容格式使人讚美,並且表現出各種美的態度來,使人對他發生好感,所以一個人不一定面容要好看,健康的身體,愉快的心情,和藹的態度,倒是很重要的條件。

其他,對於教師的發音也非常重要。聲音不一定要很高,聲音太高了,結果使小孩子的血液時常在激動,並且會過分刺激他們的神經。不但講的聲調要適宜,對於措辭,也該得體,同樣一句話,只要你措辭得體,就會動聽。


愛護兒童的熱腸

二要有愛護兒童的熱腸:做一個教師,一定要能愛護兒童。假定沒有愛護兒童的心腸,雖你“滿口珍珠”,但結果仍會和兒童格格不入。不過,這倒是不容易做的事,所謂“知易行難”。

教師對於兒童,不能有歧視的態度,普通的教師,往往對於清潔的兒童都很喜歡;對於不清潔的兒童,就很厭惡,這是不對的。我們要把孩子都當作我們自己的孩子,要一視同仁,有了這種心腸,小孩就會受到感動,我認為做教師的,這是最重要的條件。

兒童心理學方面告訴我們,3歲的小孩就知道愛和惡;同樣一個小孩,有的人去抱他,他會哭;有的人去抱他,他會笑,這就是因為各個人愛護小孩的心理不同。冷酷的人,是孤獨的;和藹的人,會有很多的朋友。

陳鶴琴:怎樣做一個理想的教師?

我們除了愛護小孩以外,更要認識小孩,因為我們的對象,不是抽象的人, 我們對於每一個學生的能力、性情,以及家庭狀況,都要了解清楚。

有一所學校沒有體育設備,那校的小孩都很頑皮,他們常做彈豆的把戲,只要有人走過,就要彈他一顆。有一次,一位教育家到他們校裡去參觀,也遭到小孩子的幾顆彈豆,他便去詢問校長:“怎麼你們的校風這樣壞?學生這樣頑皮?”

校長只是說:“此地小孩,是很頑皮,實在沒有辦法。”教育家聽了,仔細研究了一下, 便請校長立刻召集學生,集中在禮堂裡向他們講演。

可是這位教育家講演時,終不提彈豆的事,演講完畢,校長和教育家都站在門首時,恰巧有一個身材高大的學生,無疑地他是一個頑皮小孩的小組織中的頭腦,他走出校門,校長便介紹給教育家。

教育家問他道:“我託你做一件事,可以麼?”這學生說:“什麼事?”教育家道:“你給我預備十副弓箭,明天早晨10點鐘,我要到操場上來取的,好不好?”

學生道:“很容易,一定辦到。”校長因為明天不上課,怕他們不來,便問道:“那麼其餘的人來不來呢?”學生答道:“那不要緊,包在我身上。”

到了第二天早晨,果然都拿著弓箭來了,教育家便教他們射箭的方法,小孩子都非常高興,天天去練習,不久,把彈豆的習慣,變成射箭的技術了。

這就是校長過去不了解兒童的心理,不能相機改變兒童的習性,只是一味去壓制,沒有給他一個正常發洩的地方。這位教育家瞭解到這一點,結果把壞的行為轉變為好的活動了。

所以教師對於小孩的心理,一定要了解。小孩因發育時期的不同,他們的心理也隨之各異,我們一定要用妥善的方法,去適應小孩的心理。


研究的態度

三要有研究的態度:教師沒有研究的態度,就難收到良好的成效。教書是一件難事,我們在過去學校中所學的,有許多不一定是相宜的,所以我們不能一味地拿了書本去教學。

我曾參觀過一所學校,那所學校正在菜場後面,我便問一位教自然的先生道:“你教自然有什麼困難?”他答道:“校中無標本、儀器,覺得非常困難。”

我就對他說:“你的標本就在你的前面,你買了魚來,就可以看見魚的動作,魚的沉浮;你買了一隻蘿蔔或幾粒豆,你就可以研究它的形態和生長程序;你在這環境裡,儘可研究一年四季的東西,不一定按照書本的內容呆板 地去教學。”

我們做教師的,應當隨時隨地,留心去觀察,儘管不是書本上的材料,我們也要利用它,使它變成教材,何況明明是極好的材料呢!

還有中國幼稚園內用臘膏做手工的,可是臘膏價錢很貴,大多來自外國,其實中國也有很好的東西可以替代。因為不去用腦想,不去用眼看,所以一味去向外國買臘膏。

有一次,我看見一個山東的米粉工人,用顏色粉做成各種各樣的玩物,賣給小孩子,我便花了5塊錢去向他學調粉的方法,學會以後,回去就用米粉仔細研究,照樣去做,做起來也很美觀;再加些明礬,便不會發酵,可以多放幾個星期,用這方法做出來的東西和臘膏一樣,那麼何必一定要花更多的錢去買外國的臘膏呢?這就是因為不能應變,我們應當隨時隨地睜大眼睛,到處去找材料。

又有一次,我在上海惠羅公司內看見一個盤,盤中像鍾一樣,有一長針, 底下有一短針,都可以動的,這是一個賭具。我看見了這賭具,就利用它做一個九九數盤。本來是一個賭具,現在變為一個很好的教具了。中國麻雀牌是很壞的賭具,也可以變成認字、聯句子的教具。

所以做一個理想的教師,一定要有研究的態度,眼睛放大,腦筋靈敏,虛心學習,隨時應用才是。

我記得陶行知先生說:“宇宙的一切,都是教材,有許多教師拿一本死書,把自然的活的教材,都遮沒了。我們要把書本拋在旁邊,張大眼睛去看看世界。”這樣才算是一個理想 的教師。

總括以上所說,一個理想的教師,第一要有健全的體格,良好的心境;第二要有愛護小孩的心腸,能識小孩的個性;第三要有研究的態度,要能多方採取新的教材與教法。對於一切,要假定它是錯的,然後用證明的方法,找出對的地方,那才是真對。

今天所說的很簡單,做教師的倘能達到這三點,我想離理想的目標就不遠了。

(摘自《陳鶴琴全集》第4卷,江蘇教育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