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回國途中收到電報:沿途切勿下船,50年後才知發報人是誰

《素書》有云:“守職而不廢,處義而不回。

”古往今來,無數人為了自己的事業赴湯蹈火。何謂敬業?以自己現在所作之事為信仰,便是敬業。

既已為信仰,便應將其銘刻於心,時時刻刻思考。敬業是一種人生態度,唯有以事業為信仰的人,才能成功。而在近代,擁有信仰的人也比比皆是,錢學森便是其中一位。

錢學森回國途中收到電報:沿途切勿下船,50年後才知發報人是誰

叩開歸國的大門

眾所周知,錢學森先生是一位推動中國發展的科學家,各種榮譽加身的錢學森已然成為了一名偉人,而錢老身上的愛國情懷則更令眾人敬佩。

20世紀50年代,新生的中國正面臨著美蘇冷戰,美方經濟軍事全年封鎖的不利局勢,心憂祖國的錢學森先生,無比渴望能夠早日回到祖國,為新中國的發展提供一些幫助,而父親在家書中的殷切期盼,更堅定了他回國的意願。

可現實總是事與願違,美國當時也正處於危機時刻,又怎麼會同意放走這樣一個精英人才呢?錢學森的回國之路遭遇了重重險阻,先是無辜遭遇盤查被故意逮捕,出獄之後又無端遭受了近五年的軟禁生活。

之前對他關愛有加的加州理工大學牡布里奇校長曾不解地問他:“從一個發達國家回到農耕社會,有什麼意義呢?”錢學森面帶笑容且十分堅定地回答:“能回到我的祖國,無論做什麼都行,哪怕是種蘋果。”這個回答雖然看似荒謬,卻毫無保留地體現了錢老的歸國心切。

1955年9月17日,被美國人監禁了五年之久的錢學森,通過各方的努力,終於可以帶著夫人蔣英和一雙兒女登上回國的輪船。而在歸國的客輪上,他收到了父親錢家治發來的電報,內容十分簡潔:很高興你能回家,路上當心,中途不要下船,到了之後我會讓朋友在邊境站迎你。

錢學森心中明白,這是父親擔心他在歸國途中發生意外,才特意提醒他注意安全。錢學森謹尊父命,此後的20多天裡一直待在船上,直到平安到達。然而當他平安回國後,向父親提起那封電報時,父親卻說自己從來沒有發過電報給他。這又是怎麼回事呢?那封神秘的電報到底是何人所發?

錢學森回國途中收到電報:沿途切勿下船,50年後才知發報人是誰

神秘的電報

錢學森雖然在早年時便出國留學,並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但他並沒有被眼前的利益與榮譽矇蔽了雙眼,自新中國成立之後,便一直密切關注著祖國的發展,當意識到祖國可能需要自己的幫助時,他便義無反顧地決定馬上回國。但美方絕不會輕易地讓可抵五個師的錢學森輕易踏上回國之路。

在遭受軟禁的五年時間裡,錢老和夫人蔣英一直忍辱負重,期望早日逃出囹圄,迴歸祖國的懷抱。夫人蔣英一直以來都十分尊重並認可丈夫的選擇,一直陪在他身邊,為他彈琴,疏解壓力,攜手度過了那五年的灰暗生活。

錢學森回國途中收到電報:沿途切勿下船,50年後才知發報人是誰

在這期間,錢學森先生一邊繼續進行著科研活動,一邊積極尋求解決辦法,他通過陳叔通將求助信送到了總理的手中,遠在大西洋彼岸的總理終於在日內瓦會議的博弈交涉中將錢學森先生解救了出來,經過多方努力,錢學森先生終於擺脫軟禁,重新踏上了歸國之路。

在歸國的輪船上,錢學森收到了一封來自父親的家書,在信中父親告誡他要小心提防,不要隨意走動,更不要下船,錢學森明白了父親的意思,一直在注意著船上的異動,經過七天的航行,終於平安抵達了祖國。

但是,在歸國後前去拜訪父親的時候,錢學森才知道原來父親並未給自己寫電報,那麼途中的那封神秘電報,究竟來自何處?這件事一直令錢學森感到十分困惑。

錢學森回國途中收到電報:沿途切勿下船,50年後才知發報人是誰

直到他回國50年後,那封神秘電報的謎底才得已揭曉。原來那是當時祖國的外交部假借錢學森父親的身份為他提的醒。在得知錢學森已獲准回國即將動身之際,祖國也在時刻牽掛著他的安全。當時的情形十分複雜,為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我國外交部只得以他父親的名義給他發了電報。

提醒他注意安全。錢老對祖國的愛是值得的,祖國也十分慶幸能得到這樣一位精英。在錢老的努力下,我國成功研製了導彈和衛星,在航天事業領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成就,錢老也成功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當時的人們或許無論如何都想象不到,這一封電報背後,竟然還有如此驚心動魄的故事,祖國對錢老的重視可見一斑,而錢老對於祖國的熱愛也足以令世人敬佩。錢老用他的堅韌意志與愛國情懷為我國的航天事業打下了堅實基礎,也為我們上了一場動人的思想教育課。

錢學森回國途中收到電報:沿途切勿下船,50年後才知發報人是誰

我以我血薦軒轅

敬業是一種人生態度,是一種信仰,唯有敬業與信仰,才能為每天一如前日的生活找到一點樂趣,一點方向。我們每個普通人的生活都會有固定的軌跡,固定的程序,好似一個循環。

而那些科學家要面對的工作則更為枯燥與艱苦,倘若每天只能看到一成不變的風景,必然會感到枯燥無味。但若是可以將工作視作信仰,將信仰凝聚為力量,那麼每一天都會是一個新的起點

現代社會的生活節奏正變得越來越快,浮躁的時間讓人們的心靈也隨之變得喧囂,真正可以靜下來以嚴謹的態度面對工作和生活的人正變得越來越稀缺。大多數的人為金錢煩惱,似乎日復一日的工作只為獲得那應有的報酬,而忽視了每一份工作背後的意義忘記了自己選擇這份職業的初心

錢學森回國途中收到電報:沿途切勿下船,50年後才知發報人是誰

當錢老坐在橫越太平洋回到中國的那艘船上時,可曾對未來有過恐懼?在塞北荒漠進行艱苦工作時,他可曾回望過往身處美國時富足的生活?

或許會有那麼一瞬,但我相信如果再有一次選擇的機會,錢老還是會義無反顧地選擇投身於祖國的懷抱,這是錢老一生為之奮鬥的信仰。他是偉人,無私地將自己的事業、生活、情感、生命都獻給了祖國。

真正偉人的雙目並不凝望最翠拔的高峰,他們常俯下來看一個卑微的貧民的病容。可是在不知道將來會發生什麼的時候,毫不猶豫地向前,為後人踏出一條光明寬敞的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