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思維模式,改變孩子的家庭教育環境

2020年,這個寒假特別長,由於疫情全民宅家,各家的小“神獸”也一直放養沒有回籠。許多爸媽表示日子不好過,尤其孩子上網課讓父母糾結,朋友中有兩家孩子都在上高一,下面是他們兩家的生活場景:

A家庭,父母看到孩子上網課不專注,認為孩子不值得信任,父母要監督孩子上課,結果孩子情緒對立,直接摔門回房間,不上課了。

B家庭,父母看到孩子上網課不專注,提出意見:白天上課時間較長,建議上午上課,下午玩和做家務,晚上補下午的課,課間陪伴孩子運動和娛樂,孩子接受了父母的建議。

同樣的事件,在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處理方式,其結果也大相徑庭,這讓我想起了最近剛看過的《終身成長》,B家庭的父母就是書中所說的成長型思維模式者。

改變思維模式,改變孩子的家庭教育環境

《終身成長》書封面

《終身成長》這本書是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羅爾·德韋克所著,在榜亞馬遜心理暢銷書單十多年,是德韋克教授數十年研究成果凝練而成,書中提出的成長型思維模式理念在教育界影響深遠。

書中介紹了兩種不同的思維模式,其核心是:固定型思維認為人的能力是不變的;成長型思維模式認為人的能力是可變的。具有兩種思維模式的人在體育、商界、教育、人際關係領域也有不同的呈現。但書的重點並不僅僅是介紹這兩種思維模式,而是如何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並將它運用到孩子教育中。

改變思維模式,將成長型思維模式運用到孩子的教育中,從以下幾點思考和踐行:

一、要成功還是要成長?

成功是一個目標,成長是一生的狀態。我們對二者抱持著什麼樣的態度,決定了我們有什麼樣的思維模式。

如果選擇成功,給自己定下目標,用實現目標來證明自己。當達成了目標,讓大家看到:我成功了,我是多麼優秀的人。比如我們每年公佈的高考狀元、中考狀元,很多父母都期待著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狀元。但我們也知道有一些考入名校的學生,入學後就放棄學習,沉迷網絡,好像考上了名校就完成了使命。僅僅看重成功,以成功來衡量一個人的價值,這種理念衍生於固定型思維模式,固定型思維模式認為人的能力是不變的,成功可以證明自己的天賦。

如果選擇成長,成長是一輩子的事,成功只是成長路上一次能力的拓展,當拓展到一定程度,成功就順水而來,但是成長的人不會停歇在成功的光環裡睡大覺,而是繼續在成長的路上拓展自己。這是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做法。

舉個例子來看,浙江有個考生李貝兒,07年考入浙大,但入學後對學業並沒有興趣,沉迷遊戲,最後被退學;復讀一年後,他又考上了浙大。兩次考上浙大,要說這位同學的天賦可謂很高了,但令人嗟嘆的是:他又一次因為沉迷遊戲而被退學。考上名校只是成功的一個節點,沒有成長型思維模式,把考學成功當成功人生的標籤,不繼續努力提升,還是被打回原形。

改變思維模式,改變孩子的家庭教育環境

書中插圖:兩種思維模式對比

二、在溝通中覺察自己的思維模式。

如果在與孩子的溝通中,你喜歡給孩子下定論,貼標籤,比如文章開頭A家庭父母,他們認為孩子是“不值得信任的”,這就是固定型思維模式,這種模式也會傳導給孩子,讓孩子給自己貼上“不值得信任”的標籤,進而限制孩子的發展。

固定型思維模式的核心是相信人的能力是不變的,所以誇獎天賦類特質如:聰明、有天賦、你是個天才,都是固定思維模式的語言。

而成長型思維模式認為,可以稱讚孩子為之努力的過程,即使事情沒有成功,也有值得稱讚的地方,所以稱讚孩子並不取決於事情的結果是否成功,而是孩子在過程中付出了什麼努力、使用了哪些方法。

至於在失敗時與孩子溝通,成長型思維模式的父母不會評判孩子,不會因此給孩子貼上負面標籤;而是提一些建設性的意見,比如前文所說的B家庭,父母建議孩子勞逸結合,以保證上課時的效率。

三、世界上唯一不變的是變化。

成長型思維模式的核心就是相信變化,人的能力是變化的,而不是固定不變的。

每個人成長的一生,有很多重要的階段,幼時學走路、換牙、上幼兒園;大一些上初中、讀大學,成年以後工作、擇偶、晉升。我們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都要適應一些自身和外在環境的變化。作為父母要看到和接納孩子的變化,當孩子的狀態和成績有波動,給孩子一個適應變化的時間,用成長型思維模式幫助他,給他出謀劃策。而不是孩子狀態一有波動,就覺得孩子不優秀、不值得信任了。

四、改變思維模式的步驟。

關於改變思維模式,德韋克教授介紹了在學校參加講座、研討會、參加腦科學項目等練習方法,這些大家可以去書中詳細瞭解。我們沒有在校學習條件的人,也可以走上成長型思維模式的踐行之路,具體步驟是:

1、接受你的固定型思維模式,每個人都是兩種思維模式的混合體,接受固定型思維模式,看到它的存在而不遮蔽;

2、觀察你的固定型思維模式何時造訪,可能是遭受巨大失敗時,可能是焦慮傷心時,先不去批判和評價它,只是靜靜觀察;

3、給你的固定型思維模式起個名字,便於你稱呼它,比如“格格巫”、“嘮叨的唐僧”,把它想象成你腦子裡懶惰、無能、找藉口的笨蛋,有助於你和它做鬥爭;

4、教育你的固定型思維模式,越是瞭解觸發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原因,就越能讓它減少出現的頻率。當你遇到挫折失敗,它再次出現時,允許它,與它對話,告訴它你怎樣在挫折中學習,邀請它加入走向成長型思維模式的旅程。

學習成長型思維模式,從改變自己開始,進而改變孩子的家庭教育環境。當你改變了自己,世界也會隨之發生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