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家长越不给买孩子哭得越凶?如何坚定有爱地解决这一问题?

平常带孩子去商场,经常会看到有的孩子因为想要某一个玩具或者一种零食家长不给买而大哭。有的家长心软而且很担心在公共场合被大家围观,觉得特别尴尬和没面子,就会经不住孩子的哭闹直接向孩子妥协。而有的家长无论孩子怎么哭闹甚至在地上打滚,家长都坚持不给买,在家长的强行施压下,孩子大哭着被拖着离开商场。这种场面让人看了着实心疼,可是面对哭闹的孩子,家长确实好像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为什么家长越不给买孩子哭得越凶?如何坚定有爱地解决这一问题?


为什么孩子就那么想要这个东西呢?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家长是应该答应孩子让他不哭,还是放任孩子去哭,到底该怎么办呢?

首先,其实孩子这种对物质的追求本质上是一种对父母的爱的追求,他们把这种物质当作了父母的爱的载体。

孩子会认为,如果我拿到了这个东西,那么就证明父母是爱我的,反之就说明父母不是那么爱我。我们成年人也会有这种思维,只不过我们不会用大哭大闹的形式来表现,很可能会是用生气或者吵架或者离开等各种成人的方法来表达我们的不满和内心的抗议。尤其是两个恋人在谈恋爱时,如果一方没有得到自己期待的,就会觉得另一方可能不爱自己了。孩子的心智尚不成熟,得不到自己预想的父母的爱对他们来说是崩溃甚至是毁灭性的。

为什么家长越不给买孩子哭得越凶?如何坚定有爱地解决这一问题?


第二,孩子没有把有载体的爱过渡到来自父母的灵魂的爱。

其实这是著名心理咨询师武志红老师在他的《家为何会伤人》中关于爱提出的一个观点,也就是说当孩子没有从物质的爱转变为精神的爱时,孩子就会一直执着于对各种物质的追求,而且把这些物质认为爱的象征。

小孩子总有自己最喜爱的玩具,喜欢抱着它睡觉或者是走到哪里都要带着。其实这个东西就是前面说到的妈妈的爱的载体,因为上面可能有妈妈的味道,或者是妈妈在时,经常有这个玩具的出现。如果孩子在这一阶段能够得到很多这种关爱,也就是说这种爱能够得到一个数量的积累,那么孩子慢慢就会把这种载体拿掉,而是认为,父母的爱是一种源自内心的有灵魂的爱,不受物质的羁绊。

反之,如果孩子在这个阶段没有得到足够的关爱与陪伴,那么他就会一直把这种爱转嫁在载体上,即使是他长大成人后也不会消失。在新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孩子为了买iPad或者是苹果手机而去伤害自己的身体或者是暴力殴打自己的父母。

为什么家长越不给买孩子哭得越凶?如何坚定有爱地解决这一问题?


第三,孩子一哭闹,愿望就得以实现。

这里可以用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行为学家斯金纳所提出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操作条件化作用来解释。在斯金纳的实验中,将小白鼠放进一个有特定装置的箱子中命名为斯金纳箱,小白鼠在箱内到处乱跑乱跳,不小心触动了一个杠杆开关,随后有食物通过石槽进入了箱内,小白鼠吃到了食物,经过反复试验后,小白鼠一进入斯金纳箱中,就会主动去触动杠杆,来获取食物。


对孩子也是如此,当一个孩子通过自己的一个动作如“哭”,意外得到了一个结果,而这个结果恰恰对自己是有利的时,如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玩具或零食,那么他就会反复去强化这件事。当孩子一哭闹,家长就答应孩子的要求,那么孩子自然就会不断地去尝试,这是他通过学习习得的经验,且对他是有利的。

那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还是给予爱,让孩子感受到你发自内心的爱。

首先,家长要反思自己有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和关爱。

是不是父母的关爱太少才导致了孩子一直把父母的爱建立在物质层面上。这一点是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关键所在。当孩子的心门被打开和触摸时,孩子才可能感受到精神层面的关爱,而不再被某些东西所捆绑和束缚。

为什么家长越不给买孩子哭得越凶?如何坚定有爱地解决这一问题?


其次,我们要有坚定的态度。

风靡全球的正面管教,在养育孩子中最推崇的就是和善而坚定的态度。作为家长,我们要有自己的原则,不能轻易向孩子妥协。不要以为只是这次给孩子买了这个东西就好了,那么还会有下一次,他长大以后会变成更多更大的东西,到时候家长就无法满足了,孩子会为之痛苦甚至仇恨家长。要让孩子知道家长坚定的态度,而不是给孩子试探家长,家长无原则地向孩子妥协的机会。

为什么家长越不给买孩子哭得越凶?如何坚定有爱地解决这一问题?


最后,我们要与孩子建立情感链接。

当家长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绝不应该是置之不理,或者是大声呵斥威胁孩子,如果再这样做我就不要你了,或者说是再也不带你出来玩了这一类的话,这样对孩子可能是更加变本加厉的危害。这个时候孩子最需要的是安抚和接纳自己的情绪了。

家长如果给予孩子拥抱,向孩子表明自己很理解他很想得到这个东西的感受,孩子可能会反而感觉好一些。因为虽然他没有得到那件东西,但是他担心的事情父母不再爱自己了也没有发生,他反倒会更释然了。事后,当双方都冷静下来时,再去讨论这个问题,以及制定一些双方都可以接受和遵守的原则。

英国凯特王妃就给我们起了一个很好的模范作用。2017年英国威廉王子一家4口访问德国,在德国返回英国的停机坪时,小公主夏洛特,在爸爸威廉王子拿走了手上的几页文件的时候突然来了脾气,双脚乱跳大声哭闹,还不小心摔倒在地上。

凯特王妃第一时间把小公主拉起来,并蹲下来和女儿说话,在小公主依然没有停住哭闹的时候,王妃抱起小公主在一旁单独跟她说话,让小王子和爸爸先单独去参观直升飞机。一会儿,小公主虽然还眼里含着眼泪,但是平静了下来,还不忘跟工作人员握手。

为什么家长越不给买孩子哭得越凶?如何坚定有爱地解决这一问题?


《孩子:挑战》中讲到,孩子很多不当行为的背后,通常会有一个错误目标,孩子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这个不当行为背后的错误目标就是寻求父母的关注和爱。

所以,我们要学会找到和分析这个错误目标,而不是只是着眼于不当行为,也就是说要治标,知其所以然,才能更好地引导和帮助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