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处是吾“家”,《安家》带来哪些现实主义新想象?


此心“安”处是吾“家”,《安家》带来哪些现实主义新想象?

导读:在“买房”这件最现实的事件中,《安家》用最专业和浪漫的笔法书写了中国人的时代心境,也一并呈现出了最丰富鲜活的社会图景。

文 | 黎河

“家”这个字最开始的甲骨文形态是“屋里养了一头猪”,对古人来说,蓄养生猪正是定居生活的标志。虽然后来汉字几经演变,但字形却始终没有太大变化。可避风雨,食能果腹成为我们祖先对家的全部幻想。

对于这个丰富又抽象的文化概念,落实到现实中,最直观、也最原始的标志便是房屋。电视剧《安家》选择房产中介这个载体去讲述,不同人如何在上海这座城市找到自己归属的故事。

此心“安”处是吾“家”,《安家》带来哪些现实主义新想象?

“房产中介”背后的社会图景

“中介”近两年的名声都不太好,网上“黑中介”的事迹更是层出不穷,这部剧一边通过小红帽和阿拉丁等指出不靠谱中介的相关弊病,一边又展现出确实有像安家天下这样一心一意为顾客着想的房产中介。

一方面《安家》为更多人重新审视这个行业提供了生动的材料。从行业的切入视角,这部剧的专业性体现在了更多故事和表演的细节之中,包括产调、岗前培训等,一个个租房买房案例都在重新厘清偏见。

此心“安”处是吾“家”,《安家》带来哪些现实主义新想象?

另一方面也有科普教育的意义,在与房有关的“人生大事”上提供了更多具有启示性的线索。作为房产中介人员,如何做到服务的专业与精致,最关键的是如何赢得客户的信任;作为购房的客户如何找到自己真实的诉求,不会被盲目的带节奏,有自己的独立判断能力。

国产行业剧也为房屋中介行业树立了“教科书”的标准,成为影视“专业主义”的体现之一。

作为拍摄地的上海,电视剧中所说的房价在5-6万/平米,也差不多是现在上海目前的均价。而落实到房产中介这个工作本身,为了完成业绩要做很多准备,他们也时常竹篮打水一场空,要么被撬单,要么面临被淘汰。这些现实的情景也被一一移植到剧中,不少房产中介从业者也表示《安家》能够让他们找到职业上的共鸣。

此心“安”处是吾“家”,《安家》带来哪些现实主义新想象?

与大多数行业剧关注医生、警察和律师等多少算精英人士的职业不同,房屋中介在现实中可能会受到更多偏见,而小人物的日常生活,以及折射出的人生百态,则让这部剧关注的主体更具有现实味道,以及可信度。

大多数国产行业剧都热衷于将人物塑造成“万能”角色,但《安家》并没有如此,每个人都在特定职业框架内展开叙事,甚至都有比较明显的“缺点”,从徐文昌的“软弱”到房似锦的“无情”,再从谢亭丰的“老油条”到王子健的“假精致”,或是为了想开单窘境百出的小楼和九八五……但与此同时,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也掩盖不住,反而这种性格的多面性才让他们显得更加生活,也更贴近生活。

此心“安”处是吾“家”,《安家》带来哪些现实主义新想象?

除此之外,剧中还有多组关系的探讨,不仅有夫妻关系,还有亲子关系、邻里关系、同事关系等等,一个小小房屋中介所展开的是社会的丰富图景,让这部电视剧能够实现对不同年龄层次受众的覆盖。

家叙事,比想象中宏大又平凡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当中,家是人伦秩序的核心。社会学家费孝通以“差序格局”所表述的秩序典范,就是以家人为中心圆、按照亲疏远近的关系由内而外层层外推。所以“家”在中国人的文化里是一个占有绝对重要地位的空间和符号。在以往的影视作品中,关于家的叙事不计其数,但更多是其他主题的附属品,是一个背景式的存在。

此心“安”处是吾“家”,《安家》带来哪些现实主义新想象?

电视剧《安家》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把中国人世代生成的关键意识层层剥离,围绕中国人“为什么要买房”的线索讲得既生动又彻底。在许多人的观念里,房屋是一段关系的寄托。在剧中,打动海清买跑道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个所谓的跑道被设计成了一个孩子的画廊,本来一个累赘冗长的空间变成了家庭教育的一部分。当我们惊讶于房屋中介的奇思妙想时,其实更应该感叹长存于“家”观念中寸草春晖的力量。

该剧的核心之一在“安”上,它既是一个形容词,描绘了一个向往的、温暖的、安全的空间。从购房者的角度看,他们提出的“苛刻”要求,有时也变得理所当然了,比如海清饰演的博士想要窗户全朝南,以及拥有一个储物室。从房产中介的角度看,他们所做的一切努力也都是让客户相信接下来要住的地方是令人安心的,比如房似锦在带领客户看房子的过程中,把小区周边的配套设施(医院,学区房,交通等等)做了一个分布图纸,都是自己画的,让客户一目了然。

此心“安”处是吾“家”,《安家》带来哪些现实主义新想象?

此外,“安”又是一个动词,把中国人从追求幸福的动态过程展现了出来,从看房到付定金,再到首付贷款,无数大小波折构成最有力的故事线。在主线中,徐文昌和房似锦的原生家庭都不太幸福,尽管电视剧尚未播完,但他们现在所经历的也正是一个“安家”的过程,从破碎到完整,一个被疗愈的自己和家庭正在重建。更不用说剧中那些大大小小的买房者面孔了,他们从焦虑到欣慰的过程,也印证了这一个“安”的过程。

正如徐文昌在剧中所说:“房子不光是房子,也承载着这一家人一辈子的幸福。”

此心“安”处是吾“家”,《安家》带来哪些现实主义新想象?

此心“安”处是吾“家”,《安家》带来哪些现实主义新想象?

此心“安”处是吾“家”,《安家》带来哪些现实主义新想象?

一个人心中的家,并不仅仅是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而是长年累月在这间房子度过的生活。这是一个有强烈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的议题,它并不是那些浮于表面的“我为什么买不起房”和“没有我卖不掉的房子”,局限讲述一个个奋斗的故事,而是通过不同人之间的碰撞,把中国人对家的依恋搭建了起来。

一百个人有不同的故事,但有着同一种向往。耕读传家的过程中,传承美好的文化理想不坠。

浪漫的“现实”,

才是中国人精神的底色

十年前,《蜗居》中的房价是38万一套;十年后,《安家》中的房价已经到了6.5万一平米。

十年过去,相较于之前的探讨,《安家》明显多了几分关于时代语境的更细致描摹。例如用阚老板出轨的故事试图分析“物质条件好了,生活就能幸福吗”;又用宫蓓蓓换房的故事讨论“高学历就有钱吗,就能住好房子吗”“为了多买一套房假离婚值得吗”……这些故事都是极强的现实力量,工作、婚姻、失业、疾病、育儿等现实问题,也能代表普通百姓的生活困境。即让观众在看剧的同时,也从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此心“安”处是吾“家”,《安家》带来哪些现实主义新想象?

房子是痛点,复杂的人情关系也是痛点,但这却远远不是这部剧的落点。

在汪曾祺的心中,“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是最温暖的冬日场景。在男女主角合租的日子里,他们也渐渐由同事变成了家人,当徐文昌摔断腿后房似锦的悉心照顾,当房似锦被亲生母亲“讨钱”时,徐文昌用两碗面予以安慰。家不仅是一个栖身的场所,也变成心灵疗愈的重要空间。

最感动的一个场景莫过于,深夜的包子铺,严伯夫妇买了宫蓓蓓家原先的房子。他一边用力揉着面团,一边说:“来上海十多年了,老觉得是飘着,现在,总算是生了根了。明年,明年就好了,明年你就负责在家带孙子。”严阿姨拌着肉馅嘴角满是笑意。这个房子是他们辛劳半生的成果,是他们儿子的新房,也是他们对新生活的向往。

此心“安”处是吾“家”,《安家》带来哪些现实主义新想象?

但更重要的是,《安家》中,主人公疗愈的不仅是自己,更是那些偏离家庭生活正轨的人。剧中的阚先生要给第三者买房,却被徐文昌阻止,这既是作为一名朋友的劝诫,又是作为一名房产中介的良心。现实主义中的浪漫精神在这部剧中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不管是带海清饰演的博士看星空,还是徐文昌拒绝掉为小三买房,剧中展现的都是对一代人精神家园的重构和健康人格的确立。

这部剧的切入视角虽然是行业,但已经超越了行业本身的局限,成为一个既关照专业人士对行业准确呈现的想象,也考虑多数观众的普遍情感诉求,既讲房屋中介的工作,又讲每个人的“家”。

在更多年轻人“安家”的路上,这部剧浪漫的现实主义精神也起到了更多精神抚慰的作用。这种调整,在冲突至上的当下,不仅让整个电视剧市场多了一些与众不同的创作,更在变化中的行业里呈现出了某种稳定甚至于“不变”的创作追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