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會做讀書筆記麼?這樣做讀書筆記,讓你知行合一

這裡是睿思睿讀,愛好閱讀和思考,希望和你一起進步成長。




你真的會做讀書筆記麼?這樣做讀書筆記,讓你知行合一


內容概覽:

1.為什麼要做讀書筆記?

2.讀書筆記記什麼?

3.讀書筆記怎麼記?

4.讀書筆記如何從入門到精通


你真的會做讀書筆記麼?這樣做讀書筆記,讓你知行合一


為什麼要做讀書筆記?

1.記錄

2.促進思考


我們做讀書筆記的核心目的就是為了:記錄。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從腦科學上來講成年人的大腦長於思考而不擅長於記憶,而在我們年幼時相反——擅長記憶而不擅長於思考。


這是一切是由我們進化決定的,我們年幼時為了獲得我們祖先N代積累的生存技能,快速記憶是最直接的方式,而等到成年以後單純靠記憶則已經無法面對複雜的環境和問題,這個時候決定我們生存的關鍵則是我們的思考能力,記憶能力反而在其次。

我們的大腦分爬行腦、哺乳腦和新哺乳腦(皮層),而分管我們思考能力的新哺乳腦是我們人類在與地球上N個物種殘酷競爭中勝出的關鍵。

因此,做讀書筆記的目的就是為記錄,一是記錄書籍內容,二是記錄自已閱讀過程中的思考或情感體驗,而在記錄的過程中也能促進自已的思考,具體以下兩類內容:

1.記錄關於我們哺乳腦部分關於情感活動或情緒波動的部分,例如我們在閱讀散文、詩歌、小說或歷史選擇作品時產生的激動、感慨、爽、悲傷、痛快……等體驗;

2.記錄我們在閱讀過程中新哺乳腦部分關於抽象或邏輯思考的內容,例如:推理、批駁、贊同、反對、或對書中內容的延伸思考或發散等;

當然在我們實際閱讀過程中,我們以上兩類大腦活動都是交織出現的,閱讀過程產生體驗或思考只是臨時記憶,如果要變成長期記憶,必須進行記錄。

總結一下我們為什麼要做讀書筆記的理由:

1.記錄下閱讀過程中的體驗,是對閱讀中情感活動的昇華,同時也會提升我們的閱讀體驗;

2.記錄當時閱讀過程的思考,是對閱讀的二次創造,可以促進我們的閱讀思考,提升閱讀收穫;

3.記錄書中內容,提煉核心思想,便於我們以後的查閱和溫習,提升學習的效果。

當然要做讀書筆記的理由有很多,但是隻要我們做了讀書筆記,我想我們的閱讀收穫,遠遠不止上述幾點。

你真的會做讀書筆記麼?這樣做讀書筆記,讓你知行合一

讀書筆記記什麼?

既然做讀書筆記價值那麼大,那麼我們做讀書筆記時要“記錄”那些內容呢?


記錄書籍內容是讀書筆記的基本形式,而記錄自己閱讀的思考內容則是讀書筆記的高級形式,具體的我們按讀書筆記的類型記錄和思考,讀書時我們參與過程的主動和被動,可以將讀書筆記分為以下四種類型:


你真的會做讀書筆記麼?這樣做讀書筆記,讓你知行合一

1.象限一:被動記錄型,此部分的讀書筆記以在書籍上劃線、圈點、標註關鍵詞為代表;

2.象限二:主動記錄型,除了劃線、圈點外,並摘錄書中內容,或是用思維導圖系統的整理,雖然不一定完全理解書中的思想內容,但能在日常生活中部分講述或引用。主動記憶和被動記憶的一個簡單的區分粗暴區分是——是否將書中內容擠幹水分並整理出來;

3.象限三:被動思考型,這種類型的讀書筆記特點是理解書中的思想內容,並形成對作者書中內容體系的掌握,並輸出了簡單批註或書評;

4.象限四:主動思考型:這種類型的讀書筆記則是不僅是理解作者、理解書中內容,更多的跳出書本,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待書中內容,並且能夠“理論聯繫實際”舉一反三的解決自己的問題,或是形成有深度思考的書評文章等,這也是我比較推薦的一種讀書筆記形式。

備註:在這裡的“記錄”和“被動”未非貶義,只是用於劃分讀書筆記類型,但是從讀書筆記的有效性上來看:主動思考型>被動思考型>主動記錄型>被動記錄型。

一個好的讀書筆記應該是“記錄”和“思考”兼具的,具體而言文學類書籍推薦:主動記憶型和主動思考型讀書筆記,而對致用類書籍的閱讀推薦主動思考型,而且致用類或社科類書籍的閱讀:運用>理解>記錄,當然實際記錄中這幾種筆記形式往往是交叉存在的。


你真的會做讀書筆記麼?這樣做讀書筆記,讓你知行合一


讀書筆記怎麼記?

1.記錄內容:書籍內容、思考/體驗內容

2.記錄方式:文字、 符號和顏色

3.載體:記書上、記紙質本子上、記雲筆記上

1.記錄內容


上面介紹了讀書的幾種形式,下面講講具體我們如何做讀書筆記?


前我們介紹做讀書筆記的目的主要是記錄和思考,那按我們書和讀書主體的不同,讀書筆記又大體可以分為以下四種,每一種類型都有不同的記錄或思考方法:


你真的會做讀書筆記麼?這樣做讀書筆記,讓你知行合一

1.象限一:以 “記錄書籍內容為導向的讀書筆記”,例如教科書或教程,我一般推薦用思維導圖先整理出書籍的整體架構和內容要點,先有一個宏觀的認知,然後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錄和記憶;

2.象限二:“以理解作者為導向的讀書筆記” ,此部分內容依然推薦用思維導出畫出書中整體邏輯結構,然後再進行思考和理解,當然如果你已經掌握書中的核心內容也可以不用思維導圖,做讀書筆記時可以“用自己的語言/方式複述或記錄”,以加深自己的認知和理解;

3.象限三:“以解決自己問題為導向的讀書筆記”,這類讀書筆記往往適用“致用類”書籍的閱讀,或是帶著明確閱讀目的,這類讀書筆記重點在於通過閱讀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法,“理論聯繫實際”,直至問題解決,而不止於掌握書籍的內容,學以致用,這也是筆者比較推薦的讀書筆記的方法,甚至如果問題解決了,做不做讀書筆記都不重要,讀書筆記只是手段,而不是閱讀的目的;

4.象限四:“以記錄自己興趣內容有導向的讀書筆記”,這類讀書筆記往往針對於文學類的書籍,例如散文、詩歌或小說,以摘抄為主,也有書上做些批註的,當然一些致用類的書籍也有,例如:我身邊的朋友一般喜歡摘抄“金句”,或做成漂亮的手賬,這個可以隨心所欲些,以自已喜歡的形式進行就好,不過本質方法都是共同的。


象限一、二和象限三、四中讀書筆記最大的不同的是“以作者為中心”,還是“以自己為中心”,即“六經注我”,還是“我注六經”。


我一般的閱讀學習方式是先學習書中內容,對比自已的經驗和知識結構,查缺補漏,將書中的內容融入自已的知識體系中來,然後通過自己的實際運用,最終形成自己的方法論(針對於致用類書籍),而記錄則是實現這一過程的重要手段。


當然,實際在做讀書筆記時,以上幾種內容類型也是兼具的。

2.記錄方式

上面講了“記錄型”和“思考型”讀書筆記的記錄內容,下面講講記錄的基本形式——無論你記錄書籍內容,還是記錄自己思考,方法均是大同小異,這裡跟大家講下讀書筆記個人常用的“記錄方式”,具體如下:

  1. 文字類: 這個就是在書上記下自已的思考和感受,這是常見方式。
  2. 標記類: 用以標記不同性質的內容,例如:結論、中心思想、有啟發、或有感動、或文字形象等,具體標記記號方式如下:
    1. 符號類:
    1. 線類:直線、雙直線、波浪線等;
    2. 星號類:三角星、五角星、六角星等;
    3. 圈點類: 圈類如圓圈、方框、橢圓等,點類如實心點和空心點等。
    2. 顏色類: 例如多種顏色圓珠筆、碳素筆或熒光筆,個人而言比較喜歡紅藍黑綠等圓珠筆,我個人的“四色筆”閱讀法就是以這樣的筆來進行的,並且用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的含義,例如:用黑色標識書中重要結論,用藍色標識普通要點或撰寫思考,用紅色標記核心和關鍵,用綠色標識“新鮮的觀點”等;

    3. 摺頁類: 這個主要以在紙質書上做讀書筆記為主,這是在用文字、線類、符號或顏色標識的基礎上,對於書中要點位置進一步標識和提煉,在查找時有利於書中關鍵內容的識別,當然也可以貼標籤,個人主要是嫌麻煩,所以一般不用。我建議建立一套自已的“符號標識”體系,用於快速標記和識別不同性質的內容,例如個人常用的一些標識:
    1. 標記書中重點內容類:按重要程度分
    1. 符號類重點:波浪線>直線,六角星>五角星>三角星;
    2. 顏色類重點:紅色>黑色>藍色;
    3. 如果是特別特別重要精彩的內容我會用紅色、波浪線或六角星等組合使用,以便於快速識別;2. 標記對個人有價值內容類:
    1. 用上面的符號或顏色標記;
    2. 畫一個大腦的形狀表示思考,畫一個心形的形狀表示開心,畫一個閃電錶示精彩,畫一個感嘆號表示注意等,且這些符號與線、星號、圈點和顏色組合使用,以表達更豐富的含義;
    3.摺頁,一般摺頁部分對對我們線、星號、顏色或圈點內容的再次提煉,表示這是書中關鍵內容或是對於個人有啟發的重要內容,以便於查詢,同時我也會將這些內容記在書籍的最後一頁;以上符號體系在實際使用時均是綜合使用,用這種方式將書重點內容標識後,就是對一本書進行了最基本的 “提煉”,就像去菜市場買菜,通過這種方式先將自已要買的或感興趣的菜收到藍中,然後再帶回廚房進行下一步的加工處理。

    同時標識書中要點也是讀書筆記的最基本形式,如果需要將讀書筆記進行整理主要也是對這種已經標識的內容進行整理,如果需要二次、三次閱讀,也是對這些已標識的精華內容進行閱讀,而不是從第一頁讀到最後一頁,這種方式對於快速提煉、查找、整理和重溫書中重要內容非常便捷高效。
  3. 輔助工具:
    1. 思維導圖: 個人比較推崇的做讀書筆記的工具,對於書籍內容的整理堪稱神器,而且也利輔助自已思考,也便於保存,同時做完思維導圖也可以生成如圖片或PDF進行交流和分享;
    2. A4紙/活頁本: A4紙或活頁紙,個人比較喜歡的工具之一,一般讀書時我都會在書中夾上一張,在閱讀中的重要“發現”或思考直接整理在紙上(沒有紙的時候會記在書中最後一頁的空白頁上),整理的內容可以作為讀書筆記單獨保存,也可拍照保存;
    3. 彩色筆: 如我在上面提到四色筆或熒光筆,用顏色標識書中內容,有利對書中內容進行分類標識,這比用單一顏色如黑色或藍色有識別優勢;

    4. 手機相機: 即拍照,對書中不便記錄的內容,例如:圖片、圖示,可以拍照記錄,然後保存到像印象筆記、為知筆記或Onenote上,也可以用Eagle這樣的圖片管理工具專門保存;
    5. PPT: 通過藉助PPT中圖形工具,如Smart圖形,可以形成視覺豐富的筆記內容,便於分享和網絡傳播;

3.記錄載體

在記錄的載體方面一般分為以下三種:

1.記在書籍上: 即讀書筆記直接記在書上,用四色筆圈點劃畫和文字的內容,這也是我使用頻率最多的一種讀書筆記方式,我讀過的書上都有我這樣的“閱讀痕跡”,個人喜歡將一本書的最重要的內容記在書籍最後頁的“空白頁”上或一張A4紙,即“一頁紙”筆記;


2.記在筆記本上: 即將讀書感興趣的內容從書上整理到自己的筆記本里,如摘抄、思考和感悟等內容,個人的筆記一般是將整理出的“一頁紙”筆記整理至整理到印象筆記、Onenote或滴答清單上(讀完後的實踐安排,如:延伸要讀的書或行動),將讀書筆記內容用一張頁記錄,這個一頁紙的記錄方法基本可以將一般書籍核心內容或對自己有價值的部分給總結出來。


一般而言,我不建議“思考型”的讀書筆記記的太多,掌握核心要點就夠了,如果一本書的內容你不能用一句話或“一頁紙”給整明白,你用10頁紙也沒用,當然寫書評或深度讀書筆記除外;


3.記在雲筆記上: 無論是當前使用的便捷性,還是未來的發展的趨勢上,雲筆記在未來肯定會取代紙質筆記的位置,就像電子郵件取代紙信一樣,個人用於讀書筆記的雲筆記主力是 Onenote,其次是印象筆記;


  • 附:電子書的筆記方式: 以我喜歡的 PDF 閱讀工具Marginnote為例,用來讀像PDF這樣的電子書,可以複製、手動標註、添加文字和標籤、生成導圖、添加語音筆記,還可以將讀書筆記內容導出為PDF,並且可添加至印象筆記,同時還可以對電子書進行管理,基本上你在紙質書上做讀書筆記的方法在這個應用都可以實現,紙質書上不能的這款App更可以實現,例如:語音記錄和標籤內容管理,例如書所有書籍標記內容的知識管理等等。(個人5星推薦應用,為此我還特別買了iPad和手寫筆)

在記錄介質上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歡來,例如:可以選擇記在書上,也可整理在紙質筆記本上,不過我一般推薦記錄在像印象筆記、Onenote或為知筆記等這樣的雲筆記上,原因在於:

1.便於查詢: 你可以通過搜索關鍵詞的形式來查找過往的筆記內容,有利於二次學習;

2.形式豐富: 例如,你可以對書中內容進行拍照,一些感想也可以用語音來記錄,這比一般筆記用純文字或簡單圖像來記錄要多樣化,而且文字部分也可以便捷的分享到網絡上;

3.知識連接: 你可在查檢相關內容時不僅可以檢索到自己的讀書筆記內容,也可以檢查到你在網絡上收集的相關資料,例如:印象筆記中會自動給你推薦你筆記中相關內容,有利於相關知識點或內容的聯繫和發散;

4.便於存儲:手機、平板電腦或筆記本電腦都可以隨時隨地查看,也可打印出來進行二次閱讀。




讀書筆記如何從入門到精通

記錄書籍內容和對書中內容進行思考,例如:批註和提煉,是做讀書筆記的初始和高階的兩個階段,建議不會做讀書筆記的朋友先從記錄書籍內容做起,同時嘗試對書中內容進行提煉並批註,隨著讀書筆記的增加,漸漸找到自已感覺並形成自已的方法,具體建議如下:

初始階段的讀書筆記建議:

1.先從在用符號或顏色等標識書中自已“有感覺”的內容開始,訓練自已對書籍內容的理解和提煉能力;

2.其次,在記錄時也可以從記錄書中“原始內容”開始,例如摘抄自已喜歡的、有啟發的內容,或是整理自已標識的重點或興趣內容;

3.第三,練習用思維導圖來整理書中內容的框架體系,建立對書籍的“系統觀”和要點提煉能力,並嘗試寫書評。

從初始階段到高級階段的建議:

1.在閱讀時進就不斷結合自已的知識和經驗對書內容進行思考,並記錄自已思考或體驗內容;

2.跳出書外,從更宏觀的視角來看待書籍內容,或進行“主題閱讀”,比較同類書籍的相同觀點和不同觀點,形成自已判斷和思考;

3.“強迫”自已的思考並輸出,例如,提煉書中核心觀點和其推演過程——將一本書當成一篇“議論文”讀,尋找書中的論點和論據,看其結論是否成立,過程是否有理有據,對此你是否同意作者觀點,如果不同意你的觀點是什麼?作者觀點有什麼漏洞或不足之處?要“逼迫”自己進行思考,不滿足於將讀完——不動筆墨不讀書!

4.在“理論聯繫實際”中實踐:這個對於解決某一具體問題的“致用類”書籍,非常重要,例如:時間管理、項目管理、運營、寫作、健身和烹飪等等這樣的書籍,在實踐中總結,最終解決自已的問題,並形成自已的方法論。

初級階段側重對書籍內容的記錄和歸納,而高階的讀書筆記方法更側重於思考和演繹,前言側重書籍內容本身,後者側重自已所思所得。

總結

1.做讀書筆記的目的:記錄;

2.讀書筆記的記錄內容為:書籍內容和個人思考內容

3.讀書筆記的記錄方法:用符號標識書中重點內容,用文字記錄自已的所思所得,用筆記整理以上內容

4.讀書筆記如何從入門到精通:先從提煉並標記書中要點開始,同時鍛鍊自已的思考能力,記錄自已在閱讀過程中的思考與感受,並整理成讀書筆記或書評。


任何技能的習得,都需要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也是一個“刻意練習”的過程,只要你讀書讀多了,讀書筆記記多了,相信都會找到自已“讀書筆記方法論”。

而做讀書筆記如何從入門到精通、從小白到高手,也正如賣油翁所言:我亦無他,惟手熟爾!




這裡是睿思睿讀,愛好閱讀和思考,希望和你一起進步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