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疫情後的改變

武漢疫情過後,改變我們的10種意識

1. 出門戴口罩,在家勤洗手

經過這次疫情,大量的中國人都被普及了傳染病預防知識,更養成了出門戴口罩的習慣。疫情結束後,在一些人口密集的公眾場所,可能將會有更多人選擇戴口罩。其一,有可能自己處於流感狀態,出於社會責任,不想傳染給無辜者。其二,自己身體免疫力較差,不想感染上各種流行性疾病,所以對自己多一層保護。另外,在回到家裡洗手的次數、洗手時間及用心程度較以前也大不同。


2.強身健體,提高免疫力

針對冠狀病毒,目前還沒有解藥。能治癒的人,都是靠自身免疫力提升最終戰勝病毒而獲救。所以強身健體,增強免疫力,將成為更多人長期的健康意識。大眾對健康意識,養生保健意識將進一步加強。

3、個人保險

意識提高

災難無處不在,社會生活成本越來越高,生活壓力越來越大。一個人的不幸,倒下的往往是一個家庭。為了能更好的抵禦各種家庭風險,很多人的保險意識會加強。條件適合的家庭,會為自己和家人儘可能買份保險。

4. 敬畏自然,拒絕食用野生動物

非典時,因為蝙蝠感染果子狸,然後餐桌上的果子狸感染人類。這次又是蝙蝠傳染給穿山甲,武漢野生動物市場的穿山甲感染人類。兩次重複的重大教訓,會讓很多人開始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他們會選擇拒絕食用野生動物。違法捕捉和銷售野生動物者,會被大眾舉報。請朋友吃野生動物,可能會變得非常丟分,甚至可能被朋友拉黑。


武漢疫情後的改變


5. 儲蓄觀念增強

在這個買什麼都可以按揭,可以分期的時代,很多人不僅是月光族,更是超前貸款消費者。當災難來臨時,很多人一下子沒有了收入來源,這讓很多家庭都面臨著巨大的還貸壓力。看來,人生並不非一帆風順,還得為一些突發事件做一些儲備。其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多存點錢。

6、做個自由職業人,斜槓青年將會增多

這場疫情過後,很多人可能面臨生意倒閉或失業。但是,疫情對平時本身就在家工作的自由職業人,並沒有太大的影響。於是,疫情結束後,可能將有更多人以主動,或被迫的方式,加入到自由職業人的行列中來。入駐各種網絡平臺,實現自我,打造自己的一片天地。或者,多掌握一兩門新的技能,當主業遇到危機時,至少通過“副業”至少可以養活自己,如微商、線上主播等。

7、對傳統人情世故的重新思考

過年回家,是這次疫情擴散的助推劑。千里把家還的中國人,把病毒帶到了中國的每個角落。很多地方都發生了大量因請客吃飯,走親訪友而感染的聚集性案例。武漢百步亭4萬個家庭的大聚餐,以及福建晉江參加宴會的4000人被迫隔離。這一系列的案例,讓很多本不喜歡熱鬧的人更加厭惡這種大操大辦,你來我往的人情世故。可能有一部人會率先退出或拒絕,一些不必要的請客吃飯等傳統習俗。

8、不在災難發生時去旅遊

這次政府號召大家不要去武漢,武漢人儘量不要外出。結果很多在武漢的人依然選擇了旅遊、出國。或者選擇了回老家,以及逃離武漢。結果這些離開武漢的人都悲劇了。基本在各地被強制隔離,不僅回不了家,甚至還住不了店。有些人折騰兩天不得已又返回了武漢,出國的最終被國家派飛機接回。總之,當災難發生時,家才是每個人最安全的港灣。

9、要不要去學醫

醫生是和平年代的戰士,其隨時都將面臨沒有硝煙的戰爭。醫生這個高尚的職業,正變得有點尷尬,令人焦慮。要不要去成為一個未來的醫者,將成為一部人的思考。有人會因此主動投身到這種拯救人類的戰鬥中,更願意去學醫。肯定也會有人,因為懼怕而放棄曾經有過的夢想。

10、倡導分餐制,從自我小家開始

疫情結束後,或許餐飲會出現報復性的消費增長,但是同樣消費者也會對商家在原材料溯源、食品烹飪安全、消毒衛生及無接觸服務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除此之外,消費者本身要想真正吃出健康,避免各種傳染疾病,還需要從過去的“合餐制”迴歸到更加健康、衛生的“分餐制”。這也是一種挑戰,是對中國傳統家庭飲食文化的一種挑戰?倡導分餐制,從自我小家開始?

武漢疫情後的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