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之美(9)——《國風·周南·漢廣》(苦苦戀)

詩經之美(9)——《國風·周南·漢廣》(苦苦戀)


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漢有遊女,不可求思。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言刈其楚;之子于歸,言秣其馬。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言刈其蔞;之子于歸,言秣其駒。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註釋】


詩經之美(9)——《國風·周南·漢廣》(苦苦戀)

喬木:高大的樹木。

①休:息也。指高木無蔭,不能休息。②漢:漢水,源出陝西,東流至湖北漢陽入長江。

③江:長江;永:長。方:同舫,竹編筏子。此處作動詞,渡江。④翹翹錯薪:比喻雜草叢生。

⑤言刈其楚:古代嫁娶都要點起柴堆照明,所以《詩經》描寫嫁娶多有折薪、刈楚這樣的活動。

刈(yì):割。楚:荊條。⑥歸:嫁也。⑦秣(mò):餵馬;駒(jū):少壯的駿馬。

詩經之美(9)——《國風·周南·漢廣》(苦苦戀)

⑧蔞(lóu):蔞蒿,也叫白蒿,嫩時可以食用,老了可以當柴火

【譯文】

南方喬木高又大,樹下少陰不可休。漢水之中有遊女,想去追求不可求。漢水滔滔寬又廣,想要渡過不可行。長江之水長又長,我欲乘舟不可渡。

荊草叢叢長得高,砍下一些當燭燒。姑娘要是嫁給我,給她把馬喂得飽。漢水滔滔寬又廣,想要渡過不可行。長江之水長又長,我欲乘舟不可渡。

蔞蒿叢叢錯雜生,用刀割些當燭燒。姑娘就要出嫁了,趕快餵飽小馬駒。漢水滔滔寬又廣,想要渡過不可行。長江之水長又長,我欲乘舟不可渡。

詩經之美(9)——《國風·周南·漢廣》(苦苦戀)

遊女:魯、韓二家都解釋為漢水女神,也可理解為水中游泳的女子。

【賞析】

《漢廣》是男子愛慕追求女子而不能如願以償的民間情歌。主人公是位樵夫。他鐘情一位美麗的姑娘,卻始終難償心願,情思纏繞,無法解脫。面對浩渺的江水,他唱出了這首動人的詩歌,傾吐了一腔愁緒。

詩篇從失望和無望寫起,四個“不可”,把追求的無望表達得淋漓盡致。苦苦追求,瞻望難及,若水中月,鏡中花。但心有不甘、情思難拔,於是由現實境界轉入幻想境界。但幻想畢竟是幻想,一旦睜開現實的眼睛,便更深地跌落幻滅的苦惱。

陳啟源《毛詩稽古編》稱其“可見而不可求”,即西方文學中的“企慕情境”。錢鍾書《管錐編》論“企慕情境”這一原型意境,在《詩經》中以《秦風·蒹葭》為主,而以《周南·漢廣》為輔。《蒹葭》與《漢廣》有異曲同工之妙,《蒹葭》顯得空靈,《漢廣》則更具體。《蒹葭》沒有具體的事件、場景,甚至主人是男是女都難以確定,詩人著意渲染一種追求嚮往而渺茫難求的意境。《漢廣》則相對要具體寫實得多,人物形象、情感歷程、自然景物的描寫都是具體的。

名家點評

凌濛初《言詩翼》:望女而知不可求,猶望江漢而自然不可方、泳,非待試而後知,要識得立言之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