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武漢一線醫生的日記:“我一定是眼睛太小,才存不住眼淚”

每當夜深人靜,點亮一盞檯燈,獨坐桌前,紙上稀稀疏疏落下的是萬千思緒。

  對於此時奮戰在湖北一線的廣大醫務工作者而言,這一段時光是他們永生難忘的經歷。

  他們不懼危難、義無反顧地“逆行”到最危險、卻也是最需要他們的地方。

  

來自武漢一線醫生的日記:“我一定是眼睛太小,才存不住眼淚”

  身著上一襲白衣,他們是病人眼中的希望、是天使……

  脫下厚重“戰袍”,他們對父母有著怎樣的牽掛?對愛人有著怎樣的思念?對孩子有著怎樣的眷戀?對所見所聞有著怎樣的感動?對用心守護的病人又有著怎樣的真情……

  

來自武漢一線醫生的日記:“我一定是眼睛太小,才存不住眼淚”

  中國移動咪咕公司聯合新華社“聲在中國”、新華FM,上線 《來自武漢的聲音日記》

  用戶可以通過咪咕閱讀客戶端、咪咕閱讀微信公眾號、新華社客戶端、新華社微信公眾號、新華網聆聽他們的日記,感受字裡行間的溫情與堅韌。

  

來自武漢一線醫生的日記:“我一定是眼睛太小,才存不住眼淚”


  這是來自北醫三院援湖北醫療隊霍天依的日記:

  2月9日,武漢,晴

  現在是晚上9點,溫度是4℃。

  早上8點出發,上午9點到下午3點的班,下午4點半離開病區,5點半左右回到駐地,洗了將近一個小時的澡,把洗澡前消毒泡好的衣服洗完。

  晚上7點20分,吃了今天的第二頓飯,收拾好下一次的戰鬥裝備。

  一天沒有帶手機,微信消息提醒已經是“99+”,和組織、家人、愛人、朋友、親人報個平安,開始了這一天的日記。

  因為今天工作接觸了病人,所以自覺在房間內做自我隔離,從酒店向外看,武漢很美,讓人覺得是個充滿生命力的城市。

  可是,現在它“病了”,需要我們的救護來恢復活力,而我們,正是一劑來自北京的“活力蘇”。

  

來自武漢一線醫生的日記:“我一定是眼睛太小,才存不住眼淚”

  從疫情擴散之時,我就和學中醫的男友說:“我可能會去一線。”他沒有任何遲疑地說:“家裡放心交給我。”

  這不由讓我想起,當時總有人要給我介紹醫生當男朋友,我常開玩笑拒絕說:“都在臨床,忙得沒個頭兒,誰來管家?”

  萬萬沒想到,我最終還是落在了一箇中醫手裡,也沒想到還沒落穩就解開了謎底:他來管家。

  收到馳援的消息,第一反應是:怎麼才能從我媽手裡騙回身份證?因為預計2月2日的婚期,受疫情影響改為2月8日,身份證被我媽以結婚登記為緣由進行了強制性的扣押,實際是怕我偷偷不告訴她跑來武漢。

  結果出發的日期訂在7日,實在是“好事多磨”。好吧,也只能這麼安慰自己。

  結果,電話打回家,我媽出奇的平靜,說這就和我爸把身份證從家送來。

  那天北京下了很大的雪,老兩口從順義開車近一小時到醫院給我送身份證。護士長說:“優秀的家屬都集中在你家了。”

  我笑著點點頭。爸爸說:“我們必須支持她為國家做貢獻!”

  我不敢看他,因為我知道,2月7日,正月十四,是爸爸的生日。

  這些年,因為工作,錯過了父母很多個生日,今年老霍同志54歲,每年我都會給他起不同的暱稱,今年我稱他“五四青年”,而他從來都只叫我“寶貝大閨女”,從不錯過我人生重要的日子。

  

來自武漢一線醫生的日記:“我一定是眼睛太小,才存不住眼淚”

  因為過度溺愛我,常被家人和同事嘲笑,我虧欠他太多太多。

  臨行前,我給爸爸發了祝他生日快樂的微信。

  起飛前,收到爸爸的回覆:“為國為民馳援武漢,是送給老爸最好的生日禮物。”

  我一定是因為眼睛太小存不住眼淚,才會讓它們偷偷跑出來吧。

  爸,等保護好國家和人民,我也會用盡所有力氣保護好你和媽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