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走了5年了,骨灰送回老家,老媽年年回家上墳,有這個必要嗎?

行攝天下999


做兒女的對父母的養育之恩,應該從全方位去關心,思考,觀察,才能理解你母親的心裡動態。

有沒有這個必要,當你提出這個問題前,證明你沒有你母親對你父親思念的那種感覺和知味。可以說你對你的父母應象不太深。

有沒有這個必要,對你也許是輕而淡顯得,可是,對於你母親來講,是有必要的。因為,女人對於配偶是很專一的,一旦真心愛上對方,那是永遠放不下的。你母親的這一點,足可以證明,你父親在你母親心目中的地位。

請你在閒徦之餘,多去關心關心母親的孤獨寂寞之情。如果環境允許的時候,可以給你母親找找快樂之因,應該如何安排和解決好,這是做兒女應盡的責任和義務。[祈禱][祈禱][祈禱]


勿忘祥雲笑看華廈


你好!

我這幾天正為今年的疫情不能去給我父母親上墳而傷感。看到你提這個問題,我覺得你太不懂事了!

你的老媽去給你老爸上墳,肯定是有這個必要的!

一、寄託哀思,以解懷念之苦。

夫妻之間共同生活幾十年,沒有愛情也有親情。一個人先走了,另一個人自然很不習慣。見到家裡的每樣東西,都會想起那個人來。我的公公在世時,和婆婆的關係很不好,吵嘴的事情經常有,有時候還打架。可是我公公81歲的時候去世了,婆婆老說夜晚做夢要夢見公公,喊我們做兒女的逢年過節多燒點紙錢給他。我們這裡的風俗是夫妻一方去世,另一方是不能去上墳的,只有做子女的才能去上墳。幾十年的相處,那是深入骨髓的記憶,"從來不曾想起,永遠也不會忘記"。

二、散心,排解孤獨和寂寞。

兒女再好,再孝順,都比不上老伴的知冷知熱,何況你可能是一個不大孝順的人,從你問這個問題就可以看出。去給你老爸上墳的應該是你,而且必須年年去。你老爸走了,你的媽媽在生活上缺少了噓寒問暖的人,心裡感到十分孤獨。有時候想找你擺談一下,你總是說很忙,很不耐煩,你老媽連說一句話的人都沒有,自然就更想念你老爸了。沒有那個人在了,去他墳上看看也好啊!

三、你要支持並陪你老媽去上墳才對。

趁你老媽還在,好好孝順她,讓她的晚年生活不再孤單。不要"子欲養,而親不在",那時後悔就來不及了。



素珺676


老媽年年回家給父親上墳,有必要嗎?有這個必要,這是在為你積德。


我的公公去世快20年了,我的婆婆每年到了上墳的日子,比如清明、七夕,十一月初一,她都提前回家,把老家收拾一番,等著兒子們回家給公公上墳。一開始,我也不理解,經常想婆婆幹嘛還要回去啊?讓兒子們回去就好了。後來,我明白,一方面婆婆很重視祭奠這件事,一方面她對公公的感情很深。

我父母也去世十多年了,我也經常給父母去上墳,我們這習俗,三年以後,女兒不準去墳上,但兒子在外地回不來,我不想讓父母的墳頭上太清淨了。每到上墳的日子,我還是很重視,好像只有這個時候,我才能跟父母走得更近,好像就能重逢一樣,減輕我對他們的思念之情。

我這個時候給父母墳頭添把土,燒把香,送上紙錢和衣服,才覺得心裡安慰,如果長時間沒能上墳,墳頭經過風蝕,就會越來越小,多年以後,就連親人的墳都找不到了。

不上墳,好像逝者沒有後人。我姥爺就媽媽一個女兒,姥爺的墳,沒有後人去給他上,我們想給他上墳,卻也找不到墳頭了。我們每年就朝著老爺家的方向,給他燒燒紙。


給逝去的親人上墳,做晚輩在給自己積德,這應該體現一個家的風水,好像是玄學的知識,我們常說“先人保佑”,這應該是有道理的,我們不上墳,不尊重先人,何談先人保佑呢?

歷來,平安和諧的家庭,顯赫的貴族和文人志士都是很重視祭祖的,不忘本,為什麼?因為他們懂得,都是積了祖上的陰德。如果連墳都懶得上的人,我覺得一輩子不會轉運。

你老爸走了五年了,給老爸去上墳,你竟然說有必要嗎?看來,你還沒有長大,說明你對你爸的感情不深,不然,媽媽不提,你也會想著給爸爸去上墳。有沒有必要,看看身邊的人就知道了,一到清明節,哪個不回家上墳呢。




所以,媽媽做得有必要,不回家上墳,老家的人不笑話你們嗎?還是學著點吧。


健康人的體溫表


我父母有4個女兒我一個兒子,我們都在杭州定居,很多年前把父母接到這裡一起生活,一起照顧父母,那個時候我們很拼很忙,有空就去看父母,那次我去看他們,父親問我你忙嗎?他說空的話帶他去醫院看一下身體,我說不忙,然後攙扶著父親上車去醫院,剛過了一個紅綠燈,我發現後排座位上的父親有點坐不穩,趕緊給姐姐打電話,讓她快點把店關了,一起送父親去醫院,我們到醫院也就2公里的距離,剛到醫院大門父親就要不行了,我和姐姐把父親抬到搶救室,醫院裡搶救了3天醫生告訴我們,準備後事吧,我問父親你想回老家嗎?父親點了點頭,和醫生溝通後,醫生說如果你選擇回老家,他會在路上走掉的(600公里的路程),後來叫了一輛私人救護車,提前打電話通知親人去我家,一路上我抱著父親安全到家,見到了他最想見到的他的哥哥,姐姐,妹妹,到家精神狀態挺好的,姐姐說你也太累了去房間裡咪一下,我們在這裡看著,夢中感覺父親在叫我,趕緊跑出來,感覺他真的不行了我抱著他的頭,看見他眼角的淚水,嘴角動了動就這樣走了……母親3年後也去了天堂,以前我們都不回老家,自從父親走後,每年的清明節風雨無阻回去,清明節又快到了,希望疫情快點過去,我們能夠安全順利的回家看您!


真的沒有好說


腦殼進了水!該你做的事情你媽替你做了!你還好意思說!一年就回去一次你還說有這個必要嗎!你很難理解了你媽心裡的那份牽掛的!我能理解,我老公走了22年了,每年清明,祭日,中元節,春節,一年四次從來沒有間斷過,那是一種念想,到點了就想去看看,送個花,燒個紙。有必要嗎?就想去看看!現在和女兒住外地,回去一趟路費也得大幾百,但就想去看看!女兒有時間也會一起去,但從來不會說都這麼久了有必要嗎!


雲想星


幾天前接到提問,起草一個頭有事放下了。現在重新再來,做第467個回答者。再次謝謝提問。

兒子的疑問我很理解,他認為爸已去世五年,擔心母親年年回去辛苦,也擔心母親的沉悶走不出那個圈子。他不是不孝,他最多是不理解母親,不知道下一步如何去面對。失去親人的痛苦深而久,父母失去了兒女第一,喪偶是第二,兒女失去父母佔第三。同樣喪偶,女人又比男人在這方面更執著。年年回老家為丈夫和其他逝去的親人掃墓,這是風俗,是懷念,是感情的訴說,有出於內心也有做給他人看,我相信母親的感情訴說佔主要。我是一個年至七十男性,我看好厚養薄葬,但我贊成每年的回故鄉為親人掃墓,(一)懷念先人和過去不忘本;(二)清明或陰曆十月春秋季踏青,換換心情,尋找些什麼;(三)會友,探望健在的人,這是最有必要的。

喪偶尤其對女性老年人來說更是沉重的打擊。其心理活動特徵有五個階段表現:一、痛不欲生,表現得麻木不仁期。 二、遷怒於死者或其他人,會出現內疚、自責; 三、要求其他人的支持和幫助,開始向他人發洩; 四、悲哀之情平息後對死者的深深懷念;五、逐漸認識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保重身體、更好地生活下去。這個階段她把自己的情感轉移到其他人或其它事上去,表面上情緒上完全恢復正常。 正常人五年後情緒應該恢復過來,母親的感情是在四末五初, 如果仍然調整不好自己的心理狀態,這時就需要外界的幫助,通過兒女的關心,以及同齡人的幫助來讓自己走出喪偶的悲痛,用正確的心理來面對生活。目前兒女對母親回老家為父親掃墓,不是阻止干涉也不是放任自流,妥善的辦法是理解、疏導、關心、陪伴八個字


泰山木32140178


落葉歸根是中華民族傳統的民俗民風,無論在哪裡工作生活,老年人最後都有一個安葬在故土家鄉的願望。而作為活著的人,祭掃故去的親人是一種儀式,更是綿綿無盡的哀思的宣洩。只要媽媽有這個願望,只要媽媽走得動,作為一個孝順的兒女你就陪媽媽一直走下去吧。

清明時節雨紛紛,全是親人離別淚。血與肉的信息勾連,情與愛的代代相傳,這就是人類繁衍生息的密碼,這就是情感傳遞的通道。每一年的清明時節,每一年的逝世紀念日,那匆匆忙忙返回出生地的足印,敲響了在另一個世界沉睡的靈魂,於是,往生的極樂世界裡也是燈火通明,也在翹首期盼著腳步匆匆的我們。

無論天南地北,無論職位高低,無論長尊卑幼,一個家族,在一個一個旗號下因為祭拜這一個名義而彙集在一起,在城裡已經淡忘的禮節,已經幾乎遺失的禮儀流程,那一聲聲的呼喚,那一個個的叩拜,是生者對於逝者的追思,往事如煙,就在這些時刻又一次歷歷在目。

一家人因為這場祭拜而又一次聚在一起,對於逝去的人的追憶是大家共同的話題,一些美好的點滴被放大的金光閃閃,成為對於下一代的一次實實在在的人生智慧的啟迪。

很久沒有聯繫的親人,因為逝去的人冥冥之中的庇佑,加強了聯繫和溝通,對於彼此之間增加了友誼,增加了信任、增加了理解,或許就由於這些聯繫,彼此的生活和彼此的人生會有很多彼此的幫助和成就。

於是,對於逝去者的祭拜顯得更加重要,更加意義非凡。











我是老虎誰都怕


生者思念和尊敬逝者,妻子思念失去的丈夫,丈夫懷念失去的妻子,兒女思念失去的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

我們這裡的習慣是一年數次上墳,清明,七月十五鬼節,父母的逝世日,每年大年三十日還要放鞭,放炮,擺好豐盛的供品,子孫脆拜。再就是有兒或孫,

娶妻也要上墳拜土,而且墳頭紙是紅的,供品,香火都要貼紅紙,新娘新郎一干人等都要向先祖先宗行禮。

所以說作為妻子,回家祭拜理所當然,難道你這做兒女是不是應該剖老人一塊回家,也可作是:對長輩的思念和敬仰呢?更可作:晚輩對先人的養育之恩的思念呢?


大行德廣13806477


說說“老爸走了5年了,骨灰送回老家,老媽年年回家上墳,有這個必要嗎?”話題。根據這個題問的描述分析判斷,這個題主是一個典型的時代年輕人。通過他的反問,一句赤裸裸的反問,暴露出了不僅無知、更不懂世故、是一個地地道道的不感恩、更不報恩的人。


對於逝去的先人、先輩,若按我國漢民族風俗習慣,每年的清明節、“十月一”送寒衣、年三十(除夕)、逢這些大的節俗時,晚輩、後人都得攜帶紙、香、鞭炮、奉獻的供品,去到墳墓前進行祭祀活動。千百年來,年年如此,一代一代,代代如此。就形成了一種傳統文化,這個傳統文化,既含有喪葬祭奠習俗,又體現孝道禮儀習慣。

除此之外,在有些地域地區,如三秦關中大地,每逢逝者的生日、忌日,兒女們都要去墓地祭祀一回,當然這些都是那些家庭文化氛圍濃、禮數比較好的人家了。然而,這些都是華夏五千年了燦爛文化的精髓,需要一代一代的傳承。



所有這些傳統文化風俗習慣,都體現了一種孝道、和知恩報恩的主要思想,可這位題主卻不理解他的媽媽去了爸爸的墓地,認為五年了沒必要再去墓地了。顯而易見,真是不成熟的厲害,是不懂人世間許多道理的,他對自已爸爸都是這種思想,他在社會上還能怎麼樣呢?


風雨人生3293


老一輩人的感情你不懂,當你到這個歲數的時候你就會明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