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家長群變成了一幫“負責任”的家長炫娃舞臺,這樣的家長群適合交流嗎?

程俊談教育


我們如何去區分這樣發言的家長是單純地發表自己的言論,抒發情感,還是炫耀自己的負責,以額外獲取自我滿足?


我的想法是,不太好區分。因為當我們發言說出自己的判斷的時候,其實也是在抒發自己的主觀意見。至於對方究竟是打什麼算盤,真實的內心寫照是什麼,只有他自己知道。


作為一個獨立的人,我們必須明確自己行為的邊界。我們有自己的感受,可以對自己的感受和行為負責。但是,我們無法干涉別人的行為,尤其無法控制別人對這些行為的感受。如果你呆在這個群裡,遇到了這樣喜歡發表言論的家長,針對他想說的東西,我們多去辯駁基本是沒有意義的。他想說什麼,他就會這麼說。不管合適不合適,他都會努力地、由衷地去說。


這個時候,妄想去改變他,與之辯論,或者與老師辯論,都是毫無意義的。只是白白浪費力氣。本著對自己負責任的態度,我覺得應該做的事情不是對這樣的人口誅筆伐,而是應該轉換思維,來好好地做好我們能做,對我們自己有價值的事。


事情有二:


其一,如是地觀察,保有客觀地態度,繼續觀望這類家長的表演。可以想見的是,任何一種發聲,其背後一定有他的需要。只要他在繼續說,繼續表達,一定能說明他真實的需求。等他自曝答案的時候,我們就能明白他究竟想要得到什麼。


其二,如果你對此非常不適,甚至感到惱火。這恰恰是一件好事!因為,你正好可以趁這個機會,去好好聚焦一下自己的感受。然後能儘量去描述這種感受。每一種不快和憤怒背後,其實都有一種深刻的需要。借這個機會,我們可以挖掘一下,藉此正視這些被隱藏起來的需要。


我可以為大家分享一個案例。


曾經在我這裡做家庭教育諮詢的一位家長,也遇到了類似的情況。當他按照我的提議,放下那些下意識地“討論慾望”,轉而思考自己的需要之後,他告訴我:我對此感到憤怒。那些家長說著老師喜歡聽的話,抬高自己的同時,等於貶低別人,十分噁心。


我說:聽上去你是感覺到很憤怒。是因為這種貶低,讓你覺得自己做的不好,沒有價值嗎?(促使他深挖自己的需要)


這位家長想了一下,說:我應該是非常需要得到認可吧。作為母親,我也付出了很多。我渴望我的努力能得到肯定。但是我又不想用拍馬屁討好別人的方式來獲得認可,那不是真的。我希望的是得到真正的認可。


我說:這很好啊。現在你知道了你最在意的東西。不妨明確地說出來,讓自己的舒服來的容易一些。 你完全可以去找一個幫助的夥伴,例如你的先生,明確地說出你請求——我需要你的肯定。尤其是針對於我對孩子的付出。


退一萬步說,即使暫時得不到什麼幫助。只要能夠聚焦於你自己發現的需要,你的內心就會平和很多、從容很多。如果再接下去不斷努力,終於有一天,你可以幫助自己變成為一個更獨立以及真正完整的人。


總結一下:明白對方和自己的邊界,知道誰都無法改變誰,就能及時止損,不要去做無謂的糾纏。同時,把聚焦於自己的感受和需要。這樣,就可以把這一段憤怒的經歷,轉變為對自己的研究和教育。我們終究會因為這樣一次次的積累,練就獨立完整的心智。口舌之爭毫無意義,讓自己更好、更幸福才是至關重要的問題。


煩惱即菩提,需要的是我們具有改變自己認知的勇氣!


自我關懷讀書會


我們的家長群,天天收到,天天都是發孩子作業讀報,。。發作業讀報都是老師要求的。為此一個群不夠,老師建了三個群。。。唉現在的孩子太難了。。剛上個一年級就這麼多任務。。學好書上的東西不行嗎?。。腦子太累了。。



笑魘如花無憂無慮長大



我是學生家長,也是老師,我自己的孩子早就上大學了。

說實話,我加入孩子的家長群,主要是看看老師有什麼重要通知。要問孩子成績的話我會私底下和老師溝通交流,我從來不會在群裡問孩子成績。

而對於我們班上的家長群,主要也是在群裡面發發重要。如果要和孩子的家長交流孩子的學習情況,我會與家長私信交流。而不會在群裡大張旗鼓地批評孩子。

我也不喜歡家長在群裡面說一些與孩子學習無關的事情,也不希望如果有老師批評孩子(可能是其他學科老師),就有家長在裡面說個不停,老師本來沒那麼生氣,可能被某些家長一說,反而生氣了。

所有人都應該行動起來,讓家長群更健康,更和諧。


語文教育楊柳依依


這樣有表演慾望的家長還真不是少數,而且不分高低年級。

就是不管群裡是誰家孩子出了問題,他都能急迫的站出來 代表一眾家長批評指責別人。

我作為老師,說實話,一是覺得他們確實想支持老師,也有自己的觀點;二是覺得可能一些年輕家長確實需要被指導。

當了幾年班主任之後,我不覺得孩子單詞默寫不認真或者學習不認真,和別人有很大關係

我解釋一下吧。

孩子在家不好好學習,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可能家長從事的行業很忙,有的家長要忙到晚上11點才下班,沒時間照顧孩子。孩子作業就落下了。

有的家長是希望孩子自己對自己負責,檢查作業時只簽字。希望孩子自己正視自己的問題。我小學的時候,數學總是很差,算錯數。我媽就很少改,我就經常被批評,她的看法就是:自己的作業你自己負責。(當然,後來我的數學越來越好。)

孩子的學習,認真不認真和孩子本身特點有關係。家長肯定能發現孩子的特點,他們肯定也想幫助孩子,不然,送孩子上學幹嘛?



那這件事兒裡,老師又該負什麼責任?

我們為了照顧大多數孩子,問題尤其嚴重的,都建立家長群。挨個反饋,如果孩子家長不接電話,也不怎麼回消息。(真的有這樣的,家長忙的連飯都吃不上,不是早上7點回消息,就是晚上11點回消息。)

做老師的真的需要多關注一下孩子,你不得不承認,存在孩子沒辦法接受充分家庭教育的情況。

但是,孩子出了問題,真不該指名道姓發群裡說。

讓一些家長站出來給一些意見,一是對孩子家長不好,二是給人一種乞求家長同情的嫌疑。



最後一條是給群裡家長說的

真沒必要動不動批評這孩子那孩子,看不慣這家長那家長的。

也不用總在群裡炫孩子,炫自己的教育。說句心裡話:"我從沒見過教孩子特成功的家長,在群裡多說過一句話。"

管好自家孩子,比啥都強。因為,你不知道的地方,也許孩子們在偷偷成長。


饕餮思文


我就是那不負責任的家長,我的娃我就這麼教育的,她做錯了作業,我看到了也不說,第二天她挨批了自然就會改。她不記得作業是啥,我說我也不知道呀,她說打電話問老師,我說老師下班了,下班時間屬於老師自己,我們不應該打擾她!結果之後她每回都會把回家作業記錄的很完整。家長和老師要給孩子們犯錯的機會!趁著他還可以犯錯的時候,不要等他長大了再犯錯,到時候他從小做事都有人督促怎麼做,自己都不知道犯了錯應該怎麼辦!



資深女屌絲


我剛剛開始經歷家長無老師群,還真的是百聞不如一見啊,想著天天在網上看那些奇葩的爸媽,應該不會真的落到我自己頭上吧,還真有。開學沒幾天後就開始在群裡面公開說其他孩子不好的地方,還裝著很關心,不久又因為聊天說話造成的一些小事,想想小朋友之間的對話能有什麼大事嗎?居然還能和其他家長吵架,和班主任吵架,還告倒了教導處。

其實我覺得這個群的存在沒有太大意義,還不如可以和幾個關係比較好的家長私下聊,有什麼問題可以問老師,或者多問幾個同學家長,和小朋友的家長搞好關係我覺得還是非常重要的。

後來我發現這種群好像還有一些別的作用,比如賣賣貨,比如宣傳一下培訓機構等等,所以我不久後基本就屏蔽了



辣媽營養師VIVIAN


現在的老師真的是一丁點責任都不負,我兒子的英語老師天天在群裡發牢騷,家長怎麼怎麼不管孩子,她要管這麼多孩子多累,如果家長不管就告訴她,讓孩子自甘墮落……我直接把她的群退了,這樣的老師怎麼為人師表的?怎麼教書育人?我當時真想去教育局告她,後來怕鬧大了孩子在學校裡受擠兌還是算了。


濃濃安慕希呀


我家孩子剛上幼兒園,全是私立幼兒園中中上等的,教師隊伍比較統一而且教學內容也比較嚴謹,剛入園老師建群一共有兩個,一個群只發通知用任何人不能發表任何東西,另一個群溝通群,老師規定日期發孩子的照片,家長要是發信息內容也得是跟幼兒有關的,其實我們家長習慣了都不在群裡說話,家長們自己單獨建了群,溝通下孩子的情況以及興趣愛好或者幼兒園外面偷偷拍的活動照片,有什麼事情可以直接找老師打電話或直接微信給老師,沒必要在群裡說,我們家長們都是一個私心,我可不能找麻煩不能讓我寶寶在幼兒園受罪,而且大多數家長都是有素質的張揚給誰看啊,說多了都是禍,你說的別人也會說,不給老師找麻煩就是對老師的尊敬對老師工作的認可,幼兒園可能和小學教學內容可能大不一樣,但是我覺得為人處事方式都一樣的,說的都明白,我就做那個跟老師走默默的支持你,當然你想現辛勤也得背地裡這樣老師工作也安全,你的溜鬚精神也達到了


家常小廚子


我能說我的家長群裡,一考過試就在那裡吧啦吧啦問成績,誰誰語文多少?數學多少?英語多少?這分數少了點怎麼怎麼的……她家又是多少多少?我一般不發言,不是我孩子成績差,總感覺這樣比不好,孩子盡力了,考多少是多少?有個家長還專門私信問我是不是孩子考的不好,在群裡不說話呢?我直接無語了,考的不好又和你有啥關係,那麼多心幹麼,多管局的?


88小小女子


說實話我對丁思琪舅爺這樣的人物非常反感,無論是從老師的角度還是家長的角度,覺得有點拿著雞毛當令箭的感覺,還有點狐假虎威的感覺。既有炫耀的意味,也不乏拍馬的嫌疑。



炫耀也要分清場合,家長群裡不適合

一般這種忙著拍老師馬屁的家長自家孩子成績都還不錯,不然也不敢貿然跳出來指指點點。話裡話外的意思無非就是看我家孩子培養得多好,所以我才有權力站出來說話。

還記得有一個在同學群裡曬清華通知書的母親,被班長踢出群的事情。本來人家孩子作業沒寫好,遭到了老師的批評,已經很難過了,你還在這個時候藉機炫耀自家孩子。不知道屏幕後面有多少人正用鄙夷的眼睛盯著你。

你家孩子成績好壞和別人沒有關係,抓住任何一個機會炫耀是淺薄的表現,不會收穫讚許,只會遭到反感和厭棄。



老師也不喜歡這種頻繁拍馬屁的家長

這種家長經常以班裡的“二領導”自居。無論老師說個什麼都馬上逢迎,自以為這樣能獲得老師的喜歡。我覺得不盡然,從群裡的聊天記錄來看,這位舅爺大段大段的訓話比老師說的話還多,完全有一種喧賓奪主的感覺。這可是班群,是老師和家長溝通的場合,不是你的家人群,不適合你的“高談闊論”!

作為老師我深有感觸,有時在班群裡發佈點兒消息,話還沒說完,一些戲精家長就開始表演了。又不好意思明說,只能等他們演完了再繼續下發通知。



家長群還是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行

1、不發與自己無關的消息,不打擾老師和別的家長的溝通。

2、不對別的家長指手畫腳,更不能經常在群裡炫耀自家孩子和自己的管理。

3、不在群裡對別的家長進行道德綁架,提一些不合理的建議。

4、不能刷屏,發與班群無關的消息。



班群也是公共場合,每一位家長都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做令人反感的戲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