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個省市區新基建競爭力指數發佈:京滬蘇前三,福建強於廣東

31個省市區新基建競爭力指數發佈:京滬蘇前三,福建強於廣東

3月12日,福建省經濟信息中心會同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長威信息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探索構建新基建評價指標體系,率先編制新基建競爭力指數,發佈《中國新型基礎設施競爭力指數白皮書(2020年)》。

據介紹,指數由課題組結合各地實際,選取一系列反映新基建的指標,利用大量統計數據、調研數據和第三方數據進行合成而得,由新型網絡基礎設施指數、新型應用基礎設施指數、新型行業基礎設施指數等3個一級指標和11個二級指標組成。

該指數為評價全國及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不含港澳臺地區)新基建發展情況提供新視角,也為各地以新基建為抓手,有效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和創造經濟發展新動能提供重要參考。白皮書顯示,北京新基建競爭力指數為90.1,高居全國首位。

31个省市区新基建竞争力指数发布:京沪苏前三,福建强于广东
新基建取得了三大顯著的成效

國家對打造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高度重視,部署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據介紹,近年來,我國大力實施數字中國戰略、國家大數據戰略,新基建取得了顯著的成效。2019年,全國新基建競爭力指數為75.3。

新型網絡基礎設施加速完善,全國新型網絡基礎設施指數為76.5。我國已建成全球最大、世界領先的光纖通信網絡和移動通信網絡,網絡提速效果顯著,邁入千兆時代。同時,我國已形成較為完整的物聯網產業鏈,5G基站進入了大規模建設期。

新型應用基礎設施快速發展,全國新型應用基礎設施指數為74.0。我國大數據發展應用的勢頭良好,數據量年均增速超過50%,雲計算產業規模快速壯大,企業上雲成為趨勢,大數據中心、雲計算中心已成為重要的支撐型基礎設施。此外,我國的人工智能已成為全球範圍內的第二大力量,專利數量、市場規模均位居國際領先行列。

新型行業基礎設施不斷拓展,全國新型行業基礎設施指數為75.7。新一代信息技術已大規模融入到各行各業中。2019年,全國兩化融合發展指數達86.7,各類型工業互聯網平臺數量達上百家,在全球範圍內處於領先。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農業日漸普及,相關領域裝備智能化水平大幅上升。

區域競爭東北再次落後於西部

由於各地經濟發展水平、要素投入以及資源稟賦等不同,導致了新基建水平差異明顯。

北京的ICI指數達90.1,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的ICI指數分佈在80-90之間,山東、河南、河北、湖北、四川、天津、貴州、湖南、安徽、重慶、陝西、雲南、廣西、寧夏、江西、山西、遼寧、吉林、甘肅、內蒙古的ICI指數分佈在70-80之間,黑龍江、海南、新疆、青海、西藏的ICI指數分佈在60-70之間。

31个省市区新基建竞争力指数发布:京沪苏前三,福建强于广东

東部地區新基建競爭力指數為81.2。東部地區依靠自身區位優勢和先發優勢,實現新型基礎設施率先發展。在ICI指數排名全國前10位的省份中有8個屬於東部地區。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廣東憑藉政策部署和資金投入的前瞻性以及信息產業集聚優勢,ICI指數排名全國前6位。

31个省市区新基建竞争力指数发布:京沪苏前三,福建强于广东

中部地區新基建競爭力指數為75.0。近年來,中部地區崛起趨勢明顯,通過積極承接產業轉移,新興產業快速成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迎來良好的發展前景。河南以建設國家大數據(河南)綜合試驗區為契機,大力推進大數據、5G網絡、人工智能、新型顯示、智能終端等產業集群建設,ICI指數為77.9,位列全國第8位。其餘省份均處於全國中游水平。

31个省市区新基建竞争力指数发布:京沪苏前三,福建强于广东

西部地區新基建競爭力指數為71.7。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總體上欠發達,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仍需加強。四川大力發展大數據、人工智能、5G、超高清視頻、電子信息基礎產業和數字文創產業。貴州一直把大數據作為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成為國家首個大數據綜合實驗區。重慶深入實施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發展戰略。

31个省市区新基建竞争力指数发布:京沪苏前三,福建强于广东

東北地區新基建競爭力指數為70.8。近年來,東北地區經濟增長壓力較大,新型基礎設施發展相對較緩。遼寧作為區域內新型基礎設施發展的領跑省份,著力打造以瀋陽為中心、集合其他城市優質資源,進而覆蓋整個東北地區的大數據產業中心和大數據衍生品交易中心。

(感謝原文作者及發佈媒體為此文付出的辛勞,如有版權或其他方面的問題,請與我們聯繫。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政研院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END

中國人口第一大省,再無懸念!

青島:北方開放之城的四大時勢

31个省市区新基建竞争力指数发布:京沪苏前三,福建强于广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