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盈利6000萬到鉅虧3個億,福建“珠寶大王”欠股民一個交代

從盈利6000萬到鉅虧3個億,福建“珠寶大王”欠股民一個交代

在資本市場裡,我們無法改變遊戲規則,但我們有權窺探真相。

文|灰鴿

中國珠寶不只有周大福、老鳳祥,還有福建永定土樓裡走出來的愛迪爾(IDEAL)。

其實,愛迪爾珠寶誕生於深圳,但其創立者蘇日明是土生土長的福建龍巖永定人,從一個山村小子到中國珠寶界的新貴,蘇日明也曾是閩商中一顆耀眼的星。

而如今,這位福建珠寶大王也成了“變臉王”。

4月27日,愛迪爾發佈了一個2019年度業績的修正公告,將2月29日預告的盈利近5800萬,改成了虧損3.08億。

從盈利近6000萬,到轉眼鉅虧3個億,愛迪爾的這一驚天“翻臉”,就像一顆“炸雷”,瞬間打破了股市的平靜。

接下來的兩天裡,連續的一字跌停,讓之前因為業績預告而上了車的股民罵翻了天。

但罵歸罵,我們也無法改變遊戲規則,不過,我們有權窺探真相。

從盈利6000萬到鉅虧3個億,福建“珠寶大王”欠股民一個交代

既然是修正,總得有修正的理由吧,愛迪爾的原話是這麼說的:

“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前期公司財務核算、審計及評估等工作在嚴格遵循各地方政府相關防控措施及復工安排,並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工作效率受到較大影響。目前基於謹慎性原則並考慮新冠疫情防控常態化等對珠寶行業可能造成的影響,重新確定了商譽減值測試的重要參數,商譽出現較大減值,同時基於疫情對珠寶線下銷售影響較大,對應收賬款的可回收性進行了充分估計,對應收賬款計提了較大金額的減值。”

讀起來有點拗口,直白一點說大概三個意思:

第一,公司財務算錯了。

為什麼會算錯,因為疫情影響了工作效率,以筆者對“效率”這個詞的理解,如果是工作效率低,導致的應該是延後發佈預告吧。

況且,就算財務真的有疏漏,會不會錯得這麼離譜,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都經過多層審核,怎麼會無視財報中最重要的利潤指標。

第二,低估了疫情的影響,商譽減值要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上一次預告時間是2月29日,中國除了湖北,基本都解封了,而之後的情況是一天比一天好,為何在情況糟糕的時候財報樂觀,而情況好了反倒要謹慎了。

如果真是這樣,倒是應該為愛迪爾的“居安思危”鼓掌。

第三,預計線下加盟商的賬款收不回來了

這個理由應該是最扯的,就相當於是說,我估計有些錢要不回來了,先提前當壞賬處理了吧,於是計提了2.8個億。

這2.8個億的信息量很大。

有沒有可能是多年積累的釋放?因為這次疫情是最好的“背鍋俠”,而且也不只是一個上市公司拿出了這個甩鍋理由。

又或者是否是為了後續的業績提前做的鋪墊?現在計提了,以後收回來就是純利潤,而且什麼時候需要,就什麼時候收,一切盡在自己把握中。

從盈利6000萬到鉅虧3個億,福建“珠寶大王”欠股民一個交代

當然,這些只是筆者的個人猜測,或許這場疫情真的是給愛迪爾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但值得注意的是,愛迪爾上市以來這些年的業績表現也不盡如人意。

從2015年到2018年,愛迪爾的營收從8.4億飆升到了18.8億,但淨利潤一直在6000萬這個水平線,一直增收不增利。

實際上,愛迪爾營收規模迅速擴大的方法是通過併購,千年珠寶、克拉美鑽石、嘉華婚愛珠寶、東祥都是愛迪爾買過來的品牌。

但這些被愛迪爾買過來的“寶貝”卻沒有達到預期,前面提到的商譽正是因此而形成,而曾經為了追求規模擴大而形成的全國千餘家門店,現在反而成了最頭疼的問題。

截止2019年三季度末,愛迪爾的貨幣資金已只有8600萬,而短期債務就有7.5億,怎麼還債也是愛迪爾亟待解決的一大難題。

當然,這些事情是老闆蘇日明應該考慮的,但就眼下愛迪爾業績“翻臉”的操作來說,他至少欠股民一個交代。

從盈利6000萬到鉅虧3個億,福建“珠寶大王”欠股民一個交代

其實,在“土樓之鄉”長大的蘇日明也是一個農民的兒子,而且並沒有過人的天資,參加了三次的高考才勉強考上了福建農學院(今福建農林大學)。

他以為自己可以就此走出山村,沒想到的是,畢業之後卻被分配到了一個比家鄉還要偏遠的地方,做了一名農業技術推廣員。

對於很多人來說,可能會照著這條路一直走下去,但蘇日明沒有,他一直的夢想就是離開山村,1994年,他終於下定決心辭職,南下到了深圳。

一個學農業的,在那時的深圳並不好找工作,陰差陽錯中,蘇日明進入了一家珠寶加工廠做學徒,就這樣開始了與珠寶的緣分。

2001年,蘇日明自感學有所成,也有了些積蓄,於是產生了自立門戶的想法,便和妻子、弟弟一起創立了愛迪爾珠寶品牌。

2002年,第一家門店開業,之後僅用了5年的時間,愛迪爾就在中國珠寶行業擁有了一席之地,而蘇日明也成了珠寶界的新貴。

但蘇日明並不滿足,2007年就開始籌備上市,不過這次花的時間要長一些,直到2015年,愛迪爾才終於成功登陸深交所,蘇日明也從一個山村娃變成了億萬富豪。

不過,或許也正是因為資本市場的洗禮,把蘇日明帶上了另外一條路,僅是2019年,蘇日明夫婦就套現了7700萬,他也學會了落袋為安。

其實,蘇日明也曾是有夢想的,他曾說:

“很難想象一個缺失文化的品牌可以走多遠”

如今,一語成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