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原生家庭困擾,該在29歲的時候去別的城市嗎?

安子


如果受原生家庭影響太深,建議還是離開所在的城市。不是年齡的問題,這種問題越早解決越好。

  • 不要和父母聯繫的太頻繁,因為在電話溝通中父母肯定會談及你較為敏感的話題。在你還沒有足夠能力解決時,還是避免不必要的言語衝突。
  • 父母生日或者特殊的節日,可以用信息的方式問候一聲或者發個紅包。
  • 多去結交積極樂觀的人,他們的能量會感染你。
  • 你的生活當中出現的情緒,大多是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學會發現引起這些情緒的源頭是什麼,是否在家庭中就出現過。

我們不能讓原生家庭影響我們一生,學會端正自己的認識與心態。和自己和解,和父母和解,這樣才有更好的人生。


終生學習與成長


首先你的家庭困擾是哪方面呢?

其次29歲去其他城市,是有更好的發展機會?還是結婚?

不論去到哪裡,我們和父母都是割捨不掉的。我認為最主要的是你的離開對父母的生活影響有多大?那個城市對你今後的生活意味著什麼?人在問要不要去的時候,實際上在你的心裡已經有了答案。只是取捨的關係。

作為一個旁觀者,不瞭解具體情況的我來說,我的建議是去。我們是同齡人,我覺得現在的我們有兩件最重要的事便是成家與立業。而這也是父母最大的牽掛。我們過得幸福了,父母也會開心,我們發展好了,也可以幫助父母。

尤其現在我國的交通越來越便利,如果離開了,父母需要我們,只要我們想回,一定有辦法可以立刻回來的。真的如果有機會走出去,不要錯過機會。

像結婚生子後的我,細細品味這幾年,現在這個城市對我有了太多太多牽絆了,已經沒有換城市的勇氣,走不出去了。我已經把自己侷限在一個小框框裡,看到的東西都是身邊熟悉的事物,人並沒有太多的跨步,生活也慢慢淡出。確實,人就應該要多出去走走,只有接受不同人和文化,我們才可以學到更多東西,人一生很短暫,我們不可以侷限於現狀,行動告訴我們,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們要出去看看。

換個城市一個重要的理由是我們要接受新事物,人的思想不可以一成不變,我們需要進步,需要不斷學習。在外面,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不一樣的東西,有的東西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人要在陌生的環境才會迸發出不一樣的靈感。出去是我們人生的一場重要經歷,在外面我們可以認識很多不一樣的人,他們身上可能有我們沒有的經歷,在他們那裡我們可以發現自己的缺點,學習他們的優點,這是我們改變的方式。很多問題我們沒有對比是不會有結果的,我們通過換個城市,可以對比自己的世界和別人的世界到底有什麼不一樣。世界那麼大,我們都應該出去看看。自己的想法看世界都是很片面的,世界每天都在改變,我們不可以以井底之蛙的角度去看世界。

人生短暫,想做的事就去完成吧,多去嘗試,我們不應該再封閉自己的思想,開放的世界需要我們帶著開放的目光去看待,很多事情都不會自由一個角度,我們要從世界中發現不一樣的美。放下自己手中的羈絆,我們一起出去走走吧,世界很大,但是我們人的求知慾更大,未來就需要我們踏破這個世界,發現這個世界的美。



育兒師—元元媽


29歲的你,不知道你經歷了什麼樣的原生家庭,讓你有了逃離的衝動,先抱抱你!

還要恭喜你,在你有了“去別的城市”的念頭時,說明你有了改變現狀的念頭,不願糾纏於此。

我建議你出去闖蕩一下,但不是為了讓你逃避原生家庭。


首先,要明白原生家庭和你之間不會有輸贏。那是擺不脫的血緣關係,無法掙脫的羈絆,即使能夠脫離,也會讓你付出慘重的代價。


2019年有一則尋人新聞迅速傳遍網絡:“北大博士失聯20年,拒見彌留之際的母親”

一時間網絡上議論紛紛,有人大罵其德行有虧,有人則保持觀望。而當事人北大博士只留下七個字:“清官難斷家務事。”

網絡是個神奇的地方,這家人的事情紛紛被扒了出來:

北大博士在學業最關鍵的時候,被母親蠻橫阻止不讓上學;小有所成時又被多次索要錢財;達不到目的就跑到老師同學同事面前撒潑打滾......

人常說: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而他為了掙脫身生父母的枷鎖,直接定居國外。


你說雙方誰輸誰贏?北大博士從此斷了故鄉情,成了他國人,還揹著不孝的罵名;而作為父母則是失去了自己的兒子,即使彌留之際也無法相見。

親情是無法此消彼長的,也不是你輸我贏的,最終只會是兩敗俱傷。


其次,走出去開闊眼界才能多角度看待問題。 《都挺好》中的蘇明玉,如果一味沉溺在母親的偏心、父親的懦弱、大哥的冷漠、二哥的無能中的話,妥協的上個師範,當個老師,她永遠也跳不出原生家庭的牢籠。

正是因為她不甘於現實,才會毅然脫離家庭出去打工賺錢,才會碰到她的伯樂成為了我們看到的蘇明玉:有能力,有見識,也有手段!

蘇大強被騙跳樓時,只有蘇明玉抓住他愛錢的特點,輕輕鬆鬆的將蘇大強從窗臺上哄了下來。

走出去開闊眼界,你就會開始思考你與原生家庭的矛盾是不是不可調和的?根源在哪裡?有沒有解決辦法?


走出去,是為了讓你成為更好的自己,有更好的能力解決你現在無法解決的問題。


不具名的沉默


看到這個問題,我首先想到的就是逃避,現實的逃避和心理上的逃避,但不管怎樣都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當然如果原生家庭對你的傷害確實很大,也不妨短暫逃避開來,但這並不是說讓你不要正視和麵對問題。

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傷已經造成了,不管是父母有意,還是無意的過錯導致了它的發生,這個事實已經無法改變。

與其說,我們去和父母和解,去原諒父母曾經所做的一切,倒不如,我們作為現在的自己,去改變曾經的自己。先面對自己,擁抱內心的孩子,安撫陪伴ta,接納ta。

其實一個有原生家庭傷口的人,不一定只能在心理陰影中度過一生。沒有傷痛,哪來成長,自己目前意識到了,說明已經在自我療愈和成長的路上了。

那些理清自己內心創傷的人,會發現自己內心變得更強大了,因為經歷了痛苦,心理承受能力也變得更好。跟以前的自己相比,他們多了一份從容自信。跟一般人相比,他們顯得更加堅強、明亮。

人心皆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要走出心理的陰影,實現成長,需要我們尋找專業的諮詢師幫助我們,用專業的方法激發出自我療愈的本能。



心理的點點滴滴


受原生家庭的困擾,該不該在29歲去其他城市。

看到你這個問題第一反正就是為什麼是29歲,是你現在的年齡,還是你心目中以為成熟的年齡。希望你看到了回答能回覆一下,這樣才能更能有效的解決你的困惑。

我回答了好多關於原生家庭的問題,但是還是看到有這種問題就想點進來回答一下,因為我自己深知這種痛苦。

從你的想法來看你是想要逃避原生家庭給你帶來的傷害,逃避只能做到一時的緩解並不能解決原生家庭的困擾,想要不受原生家庭的困擾最好的方法直接面對問題的本質,是解決問題的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方法。

當我們一直記著原生家庭對自己的傷害的時候,每想起一次就是再一次傷害自己,也不斷在提醒自己,你活該這麼做,這是命逃不了,然後繼續重複這樣的痛苦生活。

但是,這其實是自己的選擇。

心理學家認為:原生家庭對個體的影響主要反映在兒童期和青春期,進入成年期的人生軌跡和狀態就取決於每個人自己的態度和選擇。

你要明白這不是你的錯,不怪你,學會原諒自己,愛自己。原生家庭欠我們的,我們要自己找回來。


fivezero


29歲的你是什麼境況呢,從你的描述看,原生家庭對你影響挺大,你是想要遠離原生家庭走出去對吧,那要看你現在是什麼情況。

1.29歲的你已經在老家事業有成,穩穩紮根,就沒有必要再遠行其他地方,原生家庭也是帶來的影響不止是你所看到的,重要的是心理方面的陰影,即使你離開了,也不行就會脫離這種思想,何苦要冒險去陌生城市呢

2.29歲的你需要去大城市拼搏,這種情況可以離開老家,去別的地方奮鬥,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也許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慢慢淡忘。

不管是怎麼樣的原生家庭,29歲的你應該是成熟的年紀,做什麼事情都要有周全的考量,祝你成功!


山茆茆上


先看一下這個問題,是受到原生家庭困擾,29歲該去別的城市嗎?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原生家庭是什麼?就是我們出生的家庭,有生我們養我們的父母,有血緣關係的兄弟姐妹,這樣的家庭氛圍、家庭教養方式影響著我們的成長,我們的為人處事裡難免會有原生家庭的影子,比如某些時候像父親一樣堅強,而某些時候又像母親一樣話多……

如果原生家庭裡有一些“重男輕女”的思想,有一些“根深蒂固”的思想,我們不接納,我們想改變,那麼,我們就有可能一直想甩掉這樣的影響!

而問題中提到的,受原生家庭的“困擾”,什麼是“困擾”?困擾就是困難、干擾,煩惱的事等!

29歲是一個怎樣的年紀呢,馬上“三十而立”的年紀,這樣的年紀,我們或許已經接受了很多的社會環境影響,或許已經接受了很多的學校教育影響,我們可能已經發現我們的原生家庭有一些需要改變的地方。所以,我們很想擺脫那些我們不願意面對的困擾。

可是,親愛的朋友,原生家庭的困擾不應該採取逃避來解決,不管去往哪裡,不管身在何方,有些東西是抹不掉的。“原生家庭的驕傲”“原生家庭的自卑”都是已經深深的影響了我們,我們能做的就是個人成長,成長中接納自己,接納原生家庭的一切,然後強大自己,讓自己變得優秀而卓越……然後,可能才會從心理層面上讓自己平和,最後發現,原生家庭不是錯誤的來源,那裡有愛,也有“光”!

囉囉嗦嗦一大堆,還是希望我們與原生家庭和解,然後成長自我,至於我們要不要去外地,都可以的,但是,要記住,去外地是有利於自我成長,而不是為了逃避困擾!

好了,再次感謝提問,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朋友們!


心理諮詢師王琳


人到29歲是趨於成熟的年紀,更多該考慮的是哪個城市更有利於你的工作、生活、學習,更有發展前途。而不僅僅為擺脫原生家庭困擾,而盲目的遠走他鄉,除非有苦大仇深,恩斷義絕的重大因素,為撫平傷痛而用遠距離來取得心理慰藉。

其實每個人與原生家庭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有親情的羈絆,怨恨的煩惱,不是遠離就能消磨殆盡的。不堪原生家庭困擾,敬而遠之方式很多,到另一城市生活利弊自酌,切勿衝動,三思而後行。


高情雅意


何為原生家庭呢。


原生家庭就是,你成長的一級環境,你的直系親屬,他們在言語與行為中對你造成的影響,說通俗點,就是一個家庭的家庭氛圍怎麼樣,你在這個環境中感到的是溫暖還是害怕。



29歲,與年齡沒啥問題,很多人都在成人之後,為了逃離原生家庭的影響而離開家。你之所以沒有一畢業就選擇離開家,說明你的心理上還沒有斷奶,對家庭一方面感到困擾,想逃離,一方面又不願意或者直接離開。而直到29歲,這個時候的你,可能已經積攢了很強大的自己,對於獨立生活,對於原生家庭的被控制又少了點,所以你想離開,你擔心的是你就這樣離開,對父母是不是太殘忍 ,可是,不離開,對自己又是不是不夠公平。


當你覺得沒法抉擇的時候,就有一個聲音在對你說,你都29歲了,父母都那麼大了,你還想著跟年輕人一樣去別的城市重新開始麼。你就開始猶豫,會糾結該不該的問題。而事實上,年齡只是你用來給自己猶豫的一個藉口而已。



如果原生家庭真的很困擾你,不管你多大,都應該立馬開始,重新生活。你沒有這些勇氣,一是原生家庭給你帶來的相互性依存太強了,你沒法擺脫,二是你內心的不夠堅定,你不敢徹底的走出。


原生家庭的影響印記是極其深刻的,走出來的過程很難,但一定是要先走出來。決定了,就直接去做吧,從新出發,從新的城市開始,慢慢的走出原生家庭的印記。


育兒情感小達人


很榮幸受邀請回答這個問題!

最主要是要看這個困擾你的是什麼問題,一般來說我們應該學會跟原生家庭保持距離,因為畢竟時代不同,原生家庭跟我們在三觀上很多東西都是不合甚至是不一樣的,我改變不了原生家庭的思想,但是我們自己要清楚是非,還要勇敢的說“不”。

其實不管你年齡多大,都應該自己去外面的世界看看,我相信不論遇到任何問題你學到的不比你失去的少,人一輩子的時光很短暫,我們要把自己剝離出來,充分利用好自己的時間,讓自己充實和豐盈,不能總是活在原生家庭陰影的籠罩之下,當你自己足夠充盈了,你才有能力和實力去慢慢的改變自己身邊的人和事物。

有些東西我們沒必要看的那麼重,想的那麼複雜,活得簡單點兒,學會自己給自己陽光,在自己的世界裡,沒有人能救你,唯有自救,你才能擺脫你想擺脫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