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善任,兵贵神速—雍正帝平定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胜利原因探究

一、美梦破灭,心怀忿恨—罗卜藏丹津叛乱的时代背景

公元1634年,在天山南麓游牧定居的和硕特蒙古不堪忍受准噶尔蒙古的欺凌,决定南下谋求新的发展。恰逢其时,西藏格鲁派宗教领袖五世达赖、四世班禅因教权、治权争端,联合致信和硕特蒙古首领固始汗。请求他领兵消灭当时的西藏噶举派的藏巴汗政权。

公元1642年,经过长达八年的战争,固始汗领兵攻占日喀则。这标志着西藏噶举派的藏巴汗政权正式灭亡,西藏格鲁派在宗教神权上取得统治地位,并与固始汗领导的和硕特蒙古共享治权。至此,横跨整个青藏高原的和硕特汉国正式建立。

公元1717年,准噶尔蒙古首领策妄阿拉布坦派其手下大将大策零敦多布由伊犁出发经阿克赛钦至纳木错,最终攻入拉萨杀死拉藏汗导致和硕特汗国灭亡。

公元1720年,清政府派遣军队进入西藏,平定了准噶尔部蒙古的入侵。领军参加行动的罗卜藏丹津当时已承继父亲达什巴图尔的和硕亲王爵位。作为存世的固始汗家族爵位最高者,罗卜藏丹津向清朝政府提出恢复自己家族汗庭在西藏的统治,想借此更近一步,成为和硕特蒙古大汗。奈何,清朝政府已然厌倦了这种借助他人之手统治辖下领土的行为。决定在西藏建立噶伦集体领导制,罗卜藏丹津的美梦转瞬之间化为泡影。更令他忿恨的是,清朝政府为了平衡局势的需要。封察罕丹津为亲王,封额尔德尼额尔克托克托鼐为郡王,这二人也均是固始汗的后人。只是身份、地位不如罗卜藏丹津尊贵。凭借清朝政府封王的政治背书,二人的政治地位一跃而升。不仅如此,清朝政府还任命察罕丹津与罗卜藏丹津共领青海和硕特右翼。须知青海和硕特蒙古右翼向来是由罗卜藏丹津独领,是他的一言堂。这就相当于凭空将自己的统治权分出一半。“藏王美梦”破灭,治权消失一半,自己还因为行军速度缓慢,被大军统帅康熙十四子胤禵斥责,得到的赏赐只有二百两俸银和五匹缎子。巨大的落差,让反叛清朝政府的想法在罗卜藏丹津心中萌发。

公元1722年,康熙皇帝驾崩,在西宁驻扎,节制诸路大军的十四阿哥胤禵回京奔丧。面对群龙无首的局面,罗卜藏丹津终于将自己反叛清朝政府的想法付诸行动。


知人善任,兵贵神速—雍正帝平定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胜利原因探究

拉萨市 布达拉宫


二、四面合围,夜袭得手—罗卜藏丹津叛乱的平叛过程。

罗卜藏丹津在察罕托罗海(今青海省日月山一带)会盟,号召青海和硕特蒙古各台吉反叛清朝政府,各台吉并没有像罗卜藏丹津期望的那样踊跃响应。首先,罗卜藏丹津曾经也只是独领青海和硕特蒙古右翼,对于左翼,他并没有如同自己曾独领的右翼那样巨大的影响力。即便是自己曾独领的右翼,由于清朝政府有意“插针”, 封察罕丹津为亲王,并令其与罗卜藏丹津共领青海和硕特蒙古右翼。此次,右翼各台吉的响应也不尽如人意。更重要的一点是,罗卜藏丹津自称“达赖浑台吉”,想要借助爷爷固始汗的政治影响,以固始汗直系传人自居。偏偏罗卜藏丹津的父亲达什巴图尔是庶出身份。达什巴图尔是固始汗与一名侍女所生,并且这名侍女在生下达什巴图尔后,固始汗也没有给他任何名分。对于极为看重血统的固始汗各正支来讲,承认一个庶出的后代来统领固始汗正支,这是不可接受的。此外,罗卜藏丹津曾联系准噶尔蒙古首领策妄阿拉布坦一同起事。策妄阿拉布坦不想参与这次的浑水,只是派了使者怂恿罗卜藏丹津。外援不至,也是一个让各青海和硕特蒙古各台吉犹豫不决的原因。响应者寥寥,反对者云云。罗卜藏丹津决定拿反对最激烈的两人开刀,这两人便是被清朝政府封为亲王和郡王的察罕丹津和额尔德尼额尔克托克托鼐。罗卜藏丹津集结军队进攻这两人的驻地。战斗异常顺利,二人均不敌叛军的猛烈进攻,部众都溃散四逃。额尔德尼额尔克托克托鼐率残部逃往西宁,向清朝政府示警,察罕丹津兵败后,先是逃往河州(今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后又突围逃往兰州,并也向清朝政府上奏罗卜藏丹津反叛。拿掉了最棘手的两个对手,罗卜藏丹津领导的叛军士气大振,其他本不愿参与叛乱的台吉也派兵依附罗卜藏丹津。喇嘛教的上层僧众也是闻风而动,如塔尔寺的大喇嘛察罕诺门汗、郭隆寺(今青海省互助县佑宁寺)的章嘉活佛均号召寺院僧众、佃户、信众等参与叛军。罗卜藏丹津聚集了近二十余万人向西宁杀来。叛军最近时,距离西宁仅有十里之遥了。

此时,雍正皇帝即位不久,考虑到还在国丧时期,政权不稳。他决定采取先用和平手段,但不放弃军事斗争的应对措施。雍正皇帝一方面派兵部侍郎常寿向罗卜藏丹津传达朝廷旨意,希望罗卜藏丹津能够罢兵。另一方面,令时任川陕总督年羹尧集结军队,准备入青平叛。罗卜藏丹津拘禁常寿为质,消息传到北京,雍正皇帝正式下令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统领全军,四川提督岳钟琪为奋威将军,从中协助。至此,平叛行动正式开始。

公元1723年(雍正元年),年羹尧进驻西宁,在入青之前,年羹尧便屯兵于今甘肃省永昌县一带,防止叛军进入内地。又分别屯兵于吐鲁番和巴塘、里塘一带。防止叛军北上新疆与准噶尔蒙古会师或者是南下入藏。叛军得知年羹尧驻守西宁,便都向西宁而来,但被年羹尧连施空城计和疑兵计,而不敢进攻西宁,错失良机。而后,更是被年羹尧派兵夜袭得手成功,清军与叛军在西宁形成战略相持。同年十二月,岳钟琪领大军赶到,开始攻击叛军,叛军大多数本就是普通民众、下层僧人,根本就没有受过任何军事训练,这样的军队战斗力可想而知。随着清军展开攻击,叛军据点西宁南川、北川等地被一一攻克,在郭隆寺(今青海省互助县佑宁寺),岳钟琪率领的三千清军与寺内的万余名僧众展开血战,战斗异常激烈,年羹尧上折自称是自三藩之乱以来,清军展开的最大规模血战。

公元1724年(雍正元年),在西宁附近惨败的罗卜藏丹津,率部退守柴达木河一带。年羹尧紧追不舍,并最终由岳钟琪四路合围,夜袭成功。罗卜藏丹津换上女人的衣服,才最终逃出清军的包围圈,逃往准噶尔部,此后一直在伊犁居住。一直到乾隆二十年清军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后,才向清军投降,并与两个儿子一同被押往北京。两个儿子最终被授予蓝领侍卫,罗卜藏丹津先是在北京被软禁,随后又被安排到内蒙古监视居住,直至终老。


知人善任,兵贵神速—雍正帝平定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胜利原因探究

青海日月山


三、西宁设府、辐射藏疆—罗卜藏丹津叛乱的后续影响

作为雍正皇帝即位以来的第一场大规模军事行动,自雍正元年八月始,到雍正二年三月终,实际时间不过七月有余,军事行动便取得全面大胜。雍正皇帝树立起了不可挑战的政治权威。挟此次大胜之威,雍正迅速的完成了政治清理,开始了自己的政治革新。

清朝政府在这次平叛行动中,认识到了西宁的重要性,复设西宁卫为西宁府,设置西宁办事大臣。将西宁的蒙古诸部统一划分为二十九旗,并控制喇嘛教寺院数量及僧人数量。以西宁为中心的广大青海地区正式被纳入中央政府直接统治。由于青海的稳定统治的建立,清朝政府在今后对西藏及新疆的影响,也变得更加富有成效。


知人善任,兵贵神速—雍正帝平定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胜利原因探究

清雍正帝传世画像


四、结语

做事讲究名正言顺,顺势而为。罗卜藏丹津倒行逆施的反叛行为注定不会长久。雍正皇帝的施政手段更是雷厉风行,知人善任,令人击节赞赏。可见做事一定要讲究顺势而为,更要勇敢果决,如此方能无往而不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