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從和尚手裡騙來《蘭亭序》?《蕭翼賺蘭亭圖》的真相

《蘭亭序》被稱作“天下第一行書”,是東晉永和九年三月三日(353年),王羲之與朋友們在蘭亭集會時即興所寫。應該如何形容《蘭亭序》的書法呢?

“飄若浮雲,矯若驚龍”、“鐵書銀鉤,冠絕古今”、“龍跳天門,虎臥凰閣”,這些詞彙都不過分,歷代的很多文人墨客都將《蘭亭序》奉若至寶。王羲之後來重寫過幾遍,卻始終達不到第一次的水平,於是就戲稱“此神助耳,何吾能力致”,也就是說《蘭亭序》不是我寫的,而是神仙手筆。

唐太宗從和尚手裡騙來《蘭亭序》?《蕭翼賺蘭亭圖》的真相

《蘭亭序》 王羲之

王羲之後來將這件無價之寶傳給了子孫,他的第七代孫智永出家為僧,在去世前將《蘭亭序》傳給了弟子辯才和尚。唐太宗李世民痴迷王羲之的書法,非常想要得到《蘭亭序》,曾三次向辯才索要,但是求之不得。唐太宗無奈,於是用宰相房玄齡的計策,派御史蕭翼喬裝成一個書生,與辯才結成忘年交,騙取他的信任,隨後蕭翼乘辯才和尚不備,偷取《蘭亭序》,帶回長安,唐太宗憑藉他的權力和狡詐最終將《蘭亭序》據為己有。關於這件軼事,唐代畫家閻立本還畫過一幅《蕭翼賺蘭亭圖》。

唐太宗從和尚手裡騙來《蘭亭序》?《蕭翼賺蘭亭圖》的真相

《蕭翼賺蘭亭圖》 閻立本(宋代摹本)

李世民在千方百計得到《蘭亭序》後,愛不釋手,甚至下詔隨葬。不過後事又豈是李世民所能預計的。五代十國時期,唐太宗的昭陵被軍閥溫韜掘開,從此之後《蘭亭序》下落不明。或者正如《蘭亭序》中所言,人生本就無常,一切皆是循環往復。

唐太宗從和尚手裡騙來《蘭亭序》?《蕭翼賺蘭亭圖》的真相

唐太宗李世民畫像

不僅《蘭亭序》下落不明,閻立本的《蕭翼賺蘭亭圖》也已經失傳,現在只保存有宋代的三個摹本,其中遼寧省博物館藏所藏的宋代摹本是最精彩的一件。畫中描述了蕭翼與辯才和尚交談的場景,大概正在因為《蘭亭序》的去留討價還價。

唐太宗從和尚手裡騙來《蘭亭序》?《蕭翼賺蘭亭圖》的真相

二人相對而坐,右側人物坐在矮凳上,身著長衫,帶幞頭,符合唐代繪畫中士人的形象,這應該是御史蕭翼;左側人物坐在禪榻上,身著僧衣,結跏趺坐,應為辯才和尚。二人目光對視,辯才面色憂慮,有著無可奈何之感,蕭翼則雙手相抱,神色輕鬆。畫面左側的老者與侍童正在煮茶,茶几上放著茶具、茶碾、茶罐等器物,從這裡可以看出唐朝茶文化的盛行。

唐太宗從和尚手裡騙來《蘭亭序》?《蕭翼賺蘭亭圖》的真相

這幅畫中體現了一種很有意思的較量。一方富甲天下,卻難得心頭之物;另一方手握至寶,卻視錢財為身外之物,不肯出讓。這兩個人物在歷史上可能從來沒有相遇過,但截然不同的身份和境遇,以及同樣的興趣常常引人遐思。

唐太宗從和尚手裡騙來《蘭亭序》?《蕭翼賺蘭亭圖》的真相

畫中全以白描畫出,畫面簡潔而意蘊豐富,人物形神畢肖,線條勁拔流暢,以粗細濃淡、輕重緩急、提按轉折等手法營造出不同物象的結構和質感,只以少量淡墨略加渲染,高古的格調十分符合歷史情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