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在美术馆里打架,《红楼梦》绘本中那些坐拥书画的文化环境

一部《红楼梦》,道尽世间情。

清朝嘉庆年间,一位叫孙温的画家,一辈子痴迷红楼梦,于是以红楼梦为题材,把整个故事从头至尾,用绘画的方式再现出来,成为流传至今,最为精美的一套彩绘本《红楼梦》故事连环画,现存于旅顺博物馆。孙温的彩绘《红楼梦》版本很多,中国书店、上海古籍出版社等都有非常精美的出版物,读者可自行选择,我参考的这本彩绘版,来自作家出版社。

熊孩子在美术馆里打架,《红楼梦》绘本中那些坐拥书画的文化环境

大观园全景图

这次,我们不关注故事情节,不关注故事寓意,不关注人物命运,不关注浮沉兴衰,也不关注《红楼梦》的诗词曲赋,我们要关注的,是少有人关注的角度,可以称之为文化环境的营造。这种营造,是可以从这部《红楼梦》彩绘本中学习到的。

先来认识一下“贴落”:让艺术品布满环境

贴落,是专门针对中国传统建筑装饰来说的一个概念。简单理解,就是专门用于装饰室内墙壁或门窗的书法与绘画作品。其实就是贴附于建筑上艺术品原作,不论是墙壁上还是木制门窗上,都可以叫贴落。

跟壁画一样,贴落主要用于室内,因为材质大都是纸或绢,如果在室外,风吹雨淋的,太容易损坏。但是也有例外,比如这套彩绘的《红楼梦》画中,就有不少精美的室外贴落,非常少见,可以参考。

话不多说,看图:

熊孩子在美术馆里打架,《红楼梦》绘本中那些坐拥书画的文化环境

第十七回 贾政游园同归书房

画中右侧柱子旁边的椭圆形书法和绘画作品,包括门楣上各种特异形状中的书画作品,就叫做贴落。这是清代孙温绘制《红楼梦》故事连环画作品中的一幅,画的是第十七回的场景:贾政游园同归书房。

这种装饰手法,是中国古代特有的,类似于壁画,因为大型的贴落可以直接贴在墙上。所用工艺就是装裱,也叫裱糊。用来裱书法绘画作品就叫装裱,用来装饰建筑空间就叫裱糊,是一项专门的传统手艺。贴落,就是结合了壁画的艺术性和装裱的实用性,成为一种中国传统特有的室内装饰手法,不过现在已经很少应用了,有点可惜。

现实中的是这样的:

熊孩子在美术馆里打架,《红楼梦》绘本中那些坐拥书画的文化环境

故宫福望阁 清乾隆掐丝珐琅落地罩

上图是故宫望福阁落地罩拆下来展览的时候的样子,但跟画中的结构样式相同。

如果说壁画大多是工匠所画,那么贴落就是宫里的大臣们所画。

画贴落的大臣都是些什么人?这些大臣都属于宫廷画家,本来都是读书人,满腹经纶。正是由于有学问、又能写会画,比普通画匠画的更有情调和趣味,所以更受皇家喜欢。哪位大臣的画或者书法被皇帝看上了,就专门让他来写字或者画画,挂在一个特定的地方,成为这里的贴落,比如皇帝及其家眷的某宫殿、某书房、卧室、佛堂等场所,而且要写上臣某某敬书,或者臣某某敬绘。

注意,这些贴在墙上或者门窗上的书画作品可都是实打实的真迹,不是印刷品。

贴落的使用主要是在清代宫廷之中最多,除故宫之外,圆明园、避暑山庄以及各处行宫等,都使用贴落来装饰室内空间。由于皇家的提倡,民间一些大户人家也受其影响,喜欢用贴落的方式装饰自家空间。比如,孙温绘的《红楼梦》画册中就有太多这样的场景。

宋代的文人四事是“烧香、点茶、挂画、插花”,挂画可谓四般闲事之一。但是挂画和贴落不一样,挂画,画还是活的,可以收起来,贴落可就是固定死的,是直接把画裱在门窗隔扇或者墙上,不同于悬挂,是没法收起来的。有的槅扇上的槅眼可以拆下来,有的就是做死的,贴上去就固定了,不坏掉是不会换的。这是两者不一样的地方。所以说,跟着绘本《红楼梦》除了可以了解贴落,还可以学挂画,包括怎么挂,在哪里挂,挂些什么画,这些答案在这本彩绘作品中都可以找到。

贴落在家中的日常使用方式,比如门柱两侧、门楣上都有贴落,这都属于室外的部分。室内在床的两侧等,都是装饰贴落的好地方。就像下面这幅图:

熊孩子在美术馆里打架,《红楼梦》绘本中那些坐拥书画的文化环境

第七回 宁荣府宝玉会秦钟

另外,在窗子的两侧也是可以用贴落的,比如上图左侧松枝下面画的就是了。

贴落和挂画的的作用,主要是营造文化氛围,打造文化环境,让人时时刻刻都能看到好的艺术作品,受到美的熏陶,在不知不觉和潜移默化中提高审美能力。

在这种环境中,不只有画,还有书法,而且书写的都是最好的诗句,画中还有故事,故事还能传达道理,有形的无形的很多东西都会影响到你。所有这些艺术作品都摆在眼前,人不必刻意去学习怎么欣赏,一切就都自动完成了。

熊孩子在美术馆里打架,《红楼梦》绘本中那些坐拥书画的文化环境

故宫燕喜堂明间碧纱橱槅眼书画原状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当你天天看,时时看,不知不觉中就已经学到了很多东西。这就是古人历来最为重视的环境教育法。孟母三迁,就是典型的环境教育法,选对了自己周围的人,其他的就都跟着定了。反过来,如果实在没有办法选定你周围的人,那就只能刻意打造自己家的小的文化环境了,这是最后能做到的。

熊孩子在美术馆里打架,《红楼梦》绘本中那些坐拥书画的文化环境

故宫养心殿东暖阁北屋西北明窗及被书法贴落覆盖的暗门

环境教育法的最大好处,就是一下子能同时学好多项不同的内容,学习效率可提高数倍。即便不够深入,但是也受到了熏陶,必定受到影响。对比来说,我们现代人很惨的,周围全是诱惑你买买买的商业广告,学什么专业都要分开学,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还效率低下。古人为什么那么多通才,又能写诗作文,又能书法绘画,又能吹拉弹唱,还能治病救人,甚至上阵杀敌、发明创造,就是因为同时学习,效率极大提高。

教学环境的打造:教室中的书法与绘画

说到学习,最合适的地方就是学校了,过去叫学塾、私塾、义学等等,再来看看《红楼梦》绘本中是如何表现的:


熊孩子在美术馆里打架,《红楼梦》绘本中那些坐拥书画的文化环境

第九回 嗔顽童茗烟闹书房

这是画的贾府义学教室,前来就学者都是本族以及亲戚子弟。但是贵族子弟也不都是老实孩子,这里画的就是一帮熊孩子在教室里打架的情形,甚至都抄家伙了!

这算不算是在美术馆或者博物馆里打架?!

我们主要看书中所绘制的教室环境:大开窗靠墙一侧都有书法和绘画贴落,屋檐下也有丰富的贴落,室内更不用说,墙上挂的山水画就不止一幅,还有书法对联,这样的环境充满了高雅的文化气息,说这里是古代的美术馆或者博物馆一点不为过了,也和打架的熊孩子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再看看我们当代的大中小学教室,哪一间教室里能给你贴这么多艺术作品?除了黑板报就是学习园地,学生们自己用彩笔画的各种作品贴了满墙,可不可以给学生们一点经典的作品挂挂,经常换一换,用不着真迹,毕竟现在艺术作品的高清复制品已经印刷得很好了啊……

孙先生画的《红楼梦》中,还给我们展现了好几种学堂或书房的场景:

熊孩子在美术馆里打架,《红楼梦》绘本中那些坐拥书画的文化环境

第七十八回 老学士闲征姽婳词

熊孩子在美术馆里打架,《红楼梦》绘本中那些坐拥书画的文化环境

第八十二回 老学究讲义警顽心

熊孩子在美术馆里打架,《红楼梦》绘本中那些坐拥书画的文化环境

第八十九回 人亡物在心有所感

从上面这些画中可以看出,古人对环境的要求是很高的,尤其是对文化氛围的营造,更是极尽文化之能事。大到建筑园林的建设,小到图书的陈列,绘画和书法作品的悬挂,家具、器物的讲究,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这不但是体现个人文化品位的问题,更是体现家庭文化氛围,甚至体现家族文化底蕴的大事,更是影响后代教育环境的大事

,能不当回事吗。

现代人,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