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長遠看,未來的人工智能會造福人類還是取代、毀滅人類?

薛文康


既不是取代也不是毀滅。機器人相對於人而言只是機器的感知系統;人是有感情、有溫度的複雜綜合生物體。


戀京寧02


一、我們共同面臨的問題

數據:2017年,中國前33家金融機構收入之和10.7萬億,利潤1.7萬億。

意味著中國傳統金融體系,這個通路的成本至少在10萬億左右,是中國500強中非金融機構企業利潤之和的6倍多。

而透過現象看本質,銀行只是管理存貸數據,其技術難度遠低於微信,卻要每年收取十幾萬億的過路費。

成本本質的差別決定:科技公司必然會入侵傳統金融市場,也是傳統銀行所難以阻擋的。

對我們的影響:神仙打架,凡人遭殃!表現:買什麼什麼貴, 賣什麼什麼便宜!

二、雲錢包的解決方案

消費者用休閒時間,

自己組織起來,在自己的智能手機之上,建設全新的信息高速公路。

這條信息高速建成之後的價值。

1、每年可以節省10萬億通路費用——肉爛在鍋裡;

2、中國製造節省的10萬億,必然通過收入,最終流入消費者口袋;

3、未來100年節省1000萬億通路費用——造福子孫後代;

三、在全民控股的公共網絡之上的未來

消費者可以把未來1年的消費款(必然發生,每年大約20多萬億)預付給中國製造,獲得25萬億提貨權。

中國製造獲得20萬億人民幣預付款,通過利潤和工資,會再次讓渡到管理者和員工賬號,兩者的相同身份還是消費者。

這樣消費者手中就多出了25萬億提貨權存款,中國製造也鎖定了25萬億訂單,產生了共贏的結果。

這就是我們說的肉爛在鍋裡,節省的成本必然會通過某種方式轉化為利潤。

四、在全民控股的公共網絡之上的未來

創新和投資利潤變得可控,投資人可以穩定獲得200%的利潤。

消費者投資給創新項目的是中國製造的提貨權。創新者只能支付成本,支付日常開支,而不能提現。這就使創新者必須老老實實幹活,把創新落地。

消費者獲得的提貨權是創新項目的提貨權,會自然變為創新項目的訂單。這就解決了創新分銷的成本與問題。

創新項目只有生產與運輸成本,而沒有分銷與通路建設成本,會很自然的使成本變得透明與可控。

關鍵:提貨權是由合約生成的權力,創新者履約,就等價於錢,違約,就變回數字。解決遠程信任問題,會使所有領域創新自由度飛躍。

五、消費者如何完成自組織

把未來的創新項目50%的原始股權打包,變成金股,通過邀請家人、朋友領金股,

完成自我整合。消費者自我整合的臨界點達到3000萬人,會成為社會熱點和民心所向。

創新者會把股東需要的所有平臺建設完畢,完成與中國製造的對接。

基於這個邏輯:我們做的產品模塊:投票,首頁第三個按鈕。

你10天內邀請10名好友給你投票,你就會成為時間銀行行長。

整體完成邀請,時間銀行行長整體獲得:5000萬金股+雲錢包5%原始股權+時間銀行5%原始股權。

我們估算會使雲錢包獲得3000萬股東,也是3000萬參與自我組織的消費者。

這3000萬消費者會使社會共識形成。

原因:2000多萬人參與的區塊鏈就可以成為全球熱點。這套方案比區塊鏈和比特幣簡單的多,更有利於中國和中國製造。

如果你理解了以上邏輯,你會發現:一個投票頻道就可以解決問題。

你只需要先把以上邏輯給10個好友逐一講清楚,讓他們真正搞懂,再讓他們給你投票,就OK了。

他們真正搞懂了,為了他們的未來和孩子,即使沒有獎勵,他們也會去做。

因此,能否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每個你的心態:是想選擇捷徑,還是想花笨功夫。

笨功夫的計劃:1周在你見的眾多朋友中搞定1個人,讓他的認知達到你的水平。

大概2個多月,真正幫10個朋友理解這套解決方案,讓他們成為和你一樣的行動者。

在你成為時間銀行行長的時候,會有55個人被你的笨功夫感召,按照笨功夫行動。

在現在的100萬股東中,

如果是1萬股東按照笨功夫行動,10周後,我們會有55萬股東在行動。

如果55萬股東按照笨功夫行動,10周後,我們會有2500多萬股東在行動。

所有民族都很敬佩德國人的工匠精神(和他們獲得的財富),什麼是工匠精神?

答案實際很簡單:每個個體的自律!

只有你是自律的,是靠譜的,你才會影響自律與靠譜的人。

只有自律與靠譜的人持續向身邊和社會輸送自律和靠譜,這個社會才能變得靠譜和可信賴。

社會是可信賴的,每個人才是幸福的。

社會是不可信賴的,即使你是首富,你真的覺得安全嗎?如果連安全都沒有,你還會覺得幸福嗎?

雲錢包是大家一起花時間創造的,

在100萬股東之前,我們身在線下的大環境之中,大家分享與自組織的主要工具是利益誘導,這是可以理解的。

但在100萬股東之後,我們已經創造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共贏環境,已經使每個股東看到黎明的曙光。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依然講什麼跑馬圈地,依然選擇利字當頭,我們很可能會重返黑暗的午夜。

因此,新階段需要我們轉變思維,傳遞解決方案。

讓每個股東真正搞懂:

1、為什麼ta賣什麼,什麼便宜,買什麼,什麼貴!

2、大家的智能手機是超級的、自動更新的基礎設施,用這套基礎設施直接對接中國製造,比任何投資都有價值。

3、大家下班是消費者,上班是中國製造(企業、商戶、教師、創新者、醫生、公務員、金融從業者)。消費者自組織,到一定階段,可以水到渠成的對接中國製造。兩者在自己控股的基礎設施上完成對接,中國製造的生產能力,中國人的勤勞是無盡的財富。

4、我們現在需要做的事情,讓我們現在的股東真正消化與搞懂以上邏輯,而不是再搞進來更多沒有搞懂的投機者,使我們的平均認知不斷下滑。

5、發起人也是很普通的人,沒有什麼高智商。發起人能搞懂的東西,大家也都能搞懂。同理,你能搞懂的東西,別人也能搞懂。關鍵是你是否願意下笨功夫。不要以別人只顧眼前利益為藉口,來降低你分享內容的水平。迎合別人的結果,是你被別人同化。長期分享高水平、系統解決方案,言傳身教,影響的首先是你自己的世界觀和認知,會讓你先發現未來。知識不會因為分享而減少,


彭宇實現偉大的夢想


最近人工智能火的一塌糊塗,谷歌發明的阿爾法狗機器人將世界圍棋冠軍李世石打得落花流水,最近又有性愛機器人橫空出世,彷彿機器人已經開始影響到人類的方方面面,有一種觀點認為人工智能是促進人類文明進步的加速器,也有科學家警告:人工智能將毀滅人類文明。

在計算機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那些科幻電影中機器人超越人類智力水平,並最終控制毀滅人類的場景會不會很快來臨?物理學家霍金1月中旬再度發聲“人工智能危及人類”;奇點大學聯合創始人、谷歌技術總監雷·庫茲韋爾(Ray Kurzweil)也曾表示,2045年人工智能將會超過人類水平。人工智能未來將造福人類,還是毀滅人類?

霍金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採訪時就明確表示:“製造能夠思考的機器無疑是對人類自身存在的巨大威脅。當人工智能發展完全,就將是人類的末日。”

在這次採訪中,霍金承認從人工智能的基本形態發展至今已被證明非常有效,但他害怕這一發明會趕上甚至超越人類的智慧。“它(人工智能)能夠自行發展,並且以從未有過的速度重塑自我,而人類受限於緩慢的生物進化,無法與之抗衡而終將被替代。”

需要能夠幫助你而不是代替你的人工智能

現在已經有尺寸類似血液細胞大小的機器人,這種機器人能進入人們的免疫系統,在人們的身體中幫助人抵抗疾病。在未來,可以創建一個類似人類免疫系統的機器,幫助人們去殺死各種各樣的病原體以及病毒。還有我們的大腦,人類大腦的腦幹腦皮層當中的能力是有限的,但當與這些機器設備相連接的時候,我們的能力就會擴大

另外在教育領域,已經出現了機器人診斷,它能判斷學生在那些方面聽懂了,哪些方面沒聽懂,機器人將對學生解釋那些沒聽懂的內容,世界上每個人都可以獲得優質教育。

人類不能依賴人工智能,而是讓人工智能更好的服務人類,否則機器人將毀滅人類文明,這個不是危言聳聽。


空中堡壘追夢者


我可能比較悲觀。未來的人工智能極有可能取代人類。

不遠的未來:新智能時代來臨

人工智能產業已成為目前的朝陽產業,其勢如長虹,不可擋、不可逆,也不會取決於任何一個人類個體的意願。無論你歡迎與否,它都來了,以摩爾速度前進著。目前還能為人類少數精英所控制,但總體趨勢發展下去,恐怕已不是任何一個絕頂聰明的人類所能掌控得了。

誰也無法阻擋歷史的車輪,時代進步的洪流中已分不清是非對錯,科技的鐵蹄將踏出新的歷史,也將劃分出新的利益格局來。很難說還能否繼續以(傳統)人類的利益為中心?誰被碾壓誰將崛起恐怕已不是人類單方面所能決定的了。

最好的可能:人機一體化

在各種被稱為“悲觀”的科技預測中,關於人工智能最好的一種可能就是,發展出一種人機一體化的“新人類”:人類藉由人工智能(或者反之吧,人工智能籍由人類)改造自身,以適應未來日益惡劣的生態環境,提高自身在地球上的生存能力,或者更符合向宇宙深處擴張的身體和心智條件。

地球上的上流社會、有錢人,或者少數掌握高精尖技術的科技怪才,將率先引領這種風潮。他們可以藉助人工智能突破自身身體的侷限,獲得超出普通人的智能和生存機會。也由此徹底突破傳統社會的階層侷限,直接躍遷成為未來的“新人類”。

今天的我們終將被淘汰

理由如下:

1、肉身的侷限太多

自然屬性為哺乳動物的人類,本質上還是動物,肉身上的侷限太多。可以發揮的力量和能量終有上限。會生老病死,可致病致死的因素數不勝數,所有器官都有功能侷限,還得經過漫長艱深的學習過程,就這還是不能發揮完全。貪生怕死、想重生永生啥的就是個夢。此外還有自己難以控制、又極易被群體左右的情緒和慾望,害怕孤獨寂寞,永遠不能滿足……

而智能機器人幾乎可以規避所有上述人類的侷限。

2、人性至今未有明顯進化

不知道我們之前是否還有過人類?或者在宇宙深處、某個平行宇宙裡是否還有選擇完全不同發展路徑的人類?就我們可知的歷史、可見得的人類而言,人性從誕生之初至今,幾乎未有多少本質的改善和提高。

性本善和性本惡的爭論亙古就有,我們一代一代的人類就終生就在兩大陷阱裡跳來跳去從未解脫。如今自私的本性也被自由市場經濟玩的團團轉,無私的天性隱藏在遠古的血脈裡,偶爾被激發出來,很快就被功利的人群玩弄成了道具。

偶爾,從一些少數不入流的孤傲分子身上,可以洞見一些人性之光。從一些古老的文化遺產中,可以發現一些人性成長的追求。但是很快就被湮沒在一片喧囂鼎沸的進步聲中,很快就被人類的機巧聰明所鄙視遺忘掉了……

3、人類文明太過依賴智能

按照人類目前所選擇的文明發展路徑,工業文明之後就是智能文明,進入人工智能時代以後,科技進步就不再以人類的意志為轉移了,更何況人類的意志本身並未真正統一過。

可以看出,我們目前所選擇的人類文明路線,就是一條智能競賽與發展之路。我們可以拿得出的文明進步的標誌,也是各個領域裡由科學技術所引起的升級換代。科學在理性之光中誕生,最終在人類的智能競賽中演變成了科技。如今,科技(智能)也成了我們解決一切困難、問題和障礙的決定性致勝法寶。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對於未來的人類,科技(智能)就是人類的命根子。

我其實一點都不悲觀,至少我能冷靜客觀地看待這一切。對於有可能產生的誤解和憤怒,只有表示抱歉了。

我一點都不悲觀,正如我一點也不狂熱一樣。因為我們現在還有人性,這在未來,有可能非常稀罕,所以值得這一生好好愛惜和珍重,用心觀察、耐心守護吧。🙏


仰望星空隨波逐流


取代了人類,可以說造福人類,人類的身體機能死去或者老去,可以用人工智能代替,哪怕你的大腦壞死,當然也可以說是毀滅人類,等一切人工智能取替了身體裡面所有功能,當然你的大腦思想也受到了控制,毀滅人類是必然的,當然在不久的將來,外星科技也會慢慢出現混入我們之間,也許不會發現,也許可以進入另外的地球生存,科技發達到了你無法想象的時候,自然外星生物出現您也不覺得奇怪了!現在的科技也在控制到思想 身體 大腦傳輸帶可以連接不同人類的思想盜竊!看看度娘瞭解一下腦控技術就的確 確實存在


董婷婷84720


最近正好在看一些追求本源的書,比如時間簡史,生命秘密等,試著和大家交流一下。

首先從生物演化來說,人類身體的演化速度是遠遠跟不上科技發展的。比如糖尿病的產生,根本上就是這樣,我們的技術已經能獲得更多糖,但我們的身體機能還沒演化到能吸收這麼多糖。

等科技越來越發展,人類可能會覺得,我們的四肢、身體其實是個累贅,甚至可能會拋棄身體。

但人工智能的軀殼就很完美,不會受病毒入侵,不會生病,更主要的是,可以隨時換新的。

所以,從這點上看,人類和人工智能會融合,不會被它毀滅,當然,前提是人類始終把人工智能掌控著,不讓它失控擁有自主意識。

個人觀點,互相交流


王小可創業日記


我覺得人工智能固然有它的優勢,既然它會出現在我們身邊,必然有它存在的道理,既來之則安之麼,但是人工智能完全取代人類那應該不可能吧,畢竟是人類創造了它,那就必然有人工智能無法取代人類的一面,科技再發達,那也是冷冰冰的,而我們所生活的地球任然需要溫度,只有人類可以做到,也只有人類才能感同身受,至於說毀滅人類,未免有點悲觀吧,人類能創造它,也必然能操控它,那麼何來毀滅一說呢?


LYT凌雲


對人工智能不太瞭解,

不過就題目字眼,人工智能

黑科技總是造福人類的多,

畢竟科技推動社會發展,

社會要發展總是離不開人工智能的,

合理利用就好。而且會真正能毀滅人類的

也只有人類自己,機器畢竟是人造,人用,

用的心,跟造的心才是可以長遠的關鍵。


茉兒花開花凋零


我覺得分為兩部分,對於高智能的這部分人群永遠都會現在食物鏈的頂端繼續操控一切,包括機器人,而低學歷懶惰又不思進取的那部分分分鐘被社會,機器人,智能系統取代,關鍵怎麼可以讓自己快去提升到高價值的那一層是我們急需思考和實踐的[機智]


陶冶


人工智能是未來的趨勢,科技的發展是不斷提高人的生活質量,會取代一部分職業但不會對人類造成毀滅,人的語言、情感即使再高級的機器也無法取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