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刘英:澜湄纺织合作在战“疫”中前行

本文大概1700字,读完共需

2分钟

受访专家刘英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本文刊于3月5日《中国贸易报》。

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第五次外长会日前在老挝万象举行。在会后发布的《澜湄合作第五次外长会联合新闻公报》中,“澜湄纺织合作峰会”和《纺织服装产业产能合作联合声明》作为澜湄流域产能合作的成果,获得点名认可。

作为澜湄区域国家产能合作的优先领域之一,中国纺织业积极响应澜湄合作机制的发展要求,率先在澜湄流域内组织开展了纺织服装产业的国际产能合作。目前,澜湄流域是我国纺织业境外投资合作资金存量最大的区域之一。

「荐读」刘英:澜湄纺织合作在战“疫”中前行

纺织业成为澜湄产能合作优先领域

“在中国与其他澜湄国家产能合作中,纺织产业属于‘重头’,这因为纺织产业既是我国传统支柱型产业,也是澜湄国家的重要民生产业,各国开展合作较早,进展良好。”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13年至2019年,中国纺织产业在湄公河五国的投资总额为22.5亿美元,约占同期全球投资总额的25%。近3年,中国纺织行业整体对外投资增速放缓,但对澜湄流域的投资一直保持快速稳定增长,其中,越南是纺织企业最主要的投资增长国,也是棉纺企业的集中投资区域。

澜湄国家纺织产业取得的丰硕成果得益于多方优势。刘英分析认为,澜湄国家一衣带水,公路、铁路、水路、港口、航空互联互通,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近些年,中国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不断上升,而越南等澜湄国家生产成本低廉、人口红利优势明显;澜湄国家地缘相近、人文相通,沟通交流几乎不存在问题;澜湄地区人口众多,具有比较显著的市场优势;澜湄国家在税收、关税等方面出台了相关的优惠鼓励政策。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帮助澜湄国家建设了多座工业园区、境外经贸园区等,这些园区为纺织企业提供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政策红利。

中国纺织行业境外投资合作项目覆盖全球,这是基于中国拥有涵盖纤维、纺纱、织染、服装、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以及纺织机械等高度协同的全产业链,拥有数百个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

“全球各地区纺织产业比较优势不同,发展各有侧重。目前,欧美以品牌见强,日本在纤维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和贸易国,在全球纺织产业中处于核心地位,纺织装备稳定性、精细度及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均不断提升。”刘英告诉记者,产业转移是全球纺织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2013年起,中国纺织行业不断向越南转移,待2021年中老铁路建成之后,中国纺织行业也将向原材料、人力等资源充足的老挝转移。

疫情下澜湄纺织合作需进一步加强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澜湄地区作为中国纺织产业重要的对外投资合作区域,难免受到影响,特别是越南,据悉,越南纺织业55%-60%的原辅料供应均来自于中国,服装原辅料、纱线、布料等主要从中国进口。

纺织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受到疫情的影响,虽然当前各地区纺织企业已在逐步复产复工,但部分员工无法返岗,即使是顺利返岗,也无法大规模聚集开工,企业生产运营还未恢复到正常水平。”刘英表示,这对境外投资企业的上游原料采购造成了一定阻碍。

越南纺织服装协会主席武德江表示,越南本土公司目前的原辅料只够维持生产到3月底,如果3月仍无法从中国、日本和韩国获得足够的进口,很多公司将从4月开始面临原辅料严重短缺的问题。

据悉,亚洲最大布匹集散中心——柯桥中国轻纺城市场在线交易平台于2月10日复业,纺织企业纷纷选择线上复业,以一张“网”对接客户、联通世界。据悉,该平台将24小时为中国轻纺城的企业及全球纺织企业用户提供服务。

疫情之下,国内纺织企业生产受限,也为我国纺织行业向东盟地区尤其是澜湄国家转移提供一个较好的窗口期。”刘英表示,越南、老挝等澜湄国家拥有众多运营良好的工业园区和税收政策优惠,同时这些国家也在不断完善产业链和基础设施。应对疫情,中国与澜湄国家纺织产业应加强合作,携手进步,推进澜湄地区纺织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刘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财政部首批PPP专家,多次参加部委和地方政府专家咨询会。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国际金融。在《人民日报》(理论版)《经济日报》(理论版)《证券日报》《中国金融》《理论学刊》《国际经济合作》等核心报刊发表文章三百篇。出版《金砖国家:新全球化的发动机》(中英俄葡文版)《“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支点城市研究》等书,参与撰写《亚投行》《中美贸易摩擦》《中国改革大趋势》(2018好书)《大金融时代》《人民币国际化》等书。)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董事长裘国根先生向母校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4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人大重阳

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在看”我吗?

「荐读」刘英:澜湄纺织合作在战“疫”中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