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幹好這一年,決勝攻堅戰

一年之計在於春。去年底,婁煩縣119個貧困村全部脫貧“摘帽”。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如何鞏固脫貧成果、如何遏制返貧,來看看婁煩縣的幹部群眾咋想、咋幹。

興旺莊村——種菜踏上小康路

最近一個月,婁煩縣興旺莊村的村民張東梅特別忙,隔三差五地開著三輪車到鄰村的曹家莊養殖場拉糞。拉回自家院子後,往其中和上黃土,漚成肥料,再把這樣的農家肥撒進自家的10多畝地裡。

“靠種茴子白和大白菜,去年一年,家裡存了5萬多元,今年打算再租上些地,多種些菜,也多賺些錢。”快人快語的張東梅說話間透著利落勁兒,“前幾年,家裡年人均收入不到5000元,沒想到現在收入能翻番。這個月,我得把種子和肥料備得足足的,清明過後就能播種。”

興旺莊村是婁煩縣蔬菜產量最大的村。去年,村裡啟用了能儲藏300噸蔬菜的冷庫,便於農戶擴大種植規模。村黨支部書記王正榮說:“今年準備擴大茴子白和土豆種植面積,再增加些西紅柿和豆角。最近還要和縣裡的育苗基地合作,改良土豆品種,質量和產量還能再提高。”現在,興旺莊村的蔬菜產銷兩旺,2016年整村脫貧後,幫扶不鬆勁、發展不鬆勁,村民收入連年增加,2019年全村人均收入突破1.2萬元。

窯莊村——養牛過上“牛”日子

13頭牛、12萬元,刨去成本,淨收入8萬多元。這筆進賬,讓米峪鎮窯莊村村民李應林樂得合不攏嘴:“去年,俺把家裡的三間正房翻新了,還給兒子置辦了結婚家當。”

李應林說:“以前種地靠天吃飯,養羊掙點辛苦錢,時間一長沒了心氣兒。”2016年,扶貧隊入村幫扶點燃了他的希望。“以前村裡也養牛,就是常見的老黃牛,賣不了幾個錢。扶貧隊給俺們想辦法,出錢買了5頭西蒙塔爾種牛,改良村裡牛的品種。”李應林由此開始了他的脫貧致富路。

窯莊村黨支部書記趙燕峰說:“2019年村裡光賣小牛的收入就達到了170多萬元,戶均養牛10頭以上,全村人均年收入過萬元。短短兩年多的時間,村民的生活條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日子過得越來越‘牛’了。”今年,窯莊村養牛總數將超過500頭,村裡最近打算再買幾頭種牛,繼續改良牛的品種,持續增加村民收入。

南峪村——打工增收助脫貧

明媚的暖陽,灑進蓋家莊鄉南峪村馮文軍家的三孔窯洞裡。因疫情延遲開學的兒女正坐在屋裡用手機連線,視頻上課。馮文軍則在院子裡拿著鐵鍬往菜地裡撒糞土。“今年家裡有兩件大事兒,兒子考高中算一件,另外就是把家裡的窯洞重新裝修一下。”他邊幹活邊說。

往年的這個時候,馮文軍已經帶著幾個老鄉在太原打工了。“今年情況特殊。現在大部分工地已經復工,不少地方都缺人,工錢給得不低。最近就準備回去,辛苦點、多幹點,把這段時間少掙的錢掙回來。現在,俺老婆也有地方掙錢了,就在‘家門口’的大棚裡打工。”說起今年的打算,馮文軍顯得信心十足。

這幾年,南峪村靠著勞務輸出、土地流轉,村民收入有了明顯增加,2019年整村脫貧。村黨支部書記李雲懷說:“鄉里統一建起了100間菌菇大棚,用的就是俺村的地,村裡40多個村民都在這兒打工,一天能掙80塊錢,這隻算是一項收入。另外,光伏發電分紅、大棚收益分紅和土地流轉金,都是穩定收入。村裡大部分家庭都有壯勞力外出打工,這些加在一起,村裡人不僅穩定脫貧,小康也有奔頭。”

南峪村是婁煩縣著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南峪整編舊址就在這裡。李雲懷還告訴記者一個好消息,前不久,南峪整編舊址被確定為省級國防教育基地。“今年村裡要在紅色旅遊上發力,再給村民增加‘收入項’。”

記者手記:“摘帽”後,不減致富勁頭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這正是婁煩縣幹部群眾在接受採訪時言語間表達出的生活狀態。

今年是脫貧攻堅決勝之年。遭遇疫情影響,各項工作任務更重、要求更高。對於婁煩而言,“摘帽”後要繼續完成剩餘493人的脫貧任務,實現已脫貧人口的穩定脫貧,鞏固“兩不愁三保障”成果,防止返貧。

鞏固脫貧成果,有的幹部要繼續做大旅遊產業,讓鄉親們享受更多實惠;有的要走好產業發展道路,擴大就業增加村民收入。群眾也有計劃,有的忙著擴產,努力提高收入;有的自己日子好了,還要帶著鄉親們一塊幹。大家都想幹好這關鍵一年,啃下硬骨頭,迎來更好的日子。

實踐證明,只要思路對頭、措施得力、勁頭不減,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目標就一定能早日實現。(王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