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的現代化和啟發二十

《道德經》第十八章說:“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這段話老子講的非常的精彩,那麼這段話究竟講了什麼了?有何啟發了?

《道德經》的現代化和啟發二十

老子這段話告訴我們:“包容寬廣無邊無際簡單明瞭的大道被廢除和分裂後,才會提倡仁義禮智信,人人才會需要培養道德修養;智慧聰明和文字名利慾知的現象出來了,所以社會上偽君子偽善假冒偽劣產品的人事物的大大的存在,盛行起來;家庭六親關係不和諧,出現了糾紛,才會提倡孝慈治家,親人鄰里和睦相處;國家昏亂無章混亂起來了,才會需要忠臣諍言,需要智囊團出謀劃策的出現”。這段話,老子寫的非常精彩,主要表達的是這個世界上的矛盾是互相依存的,處於矛盾的兩種事物和雙方經常互相轉移轉化,甚至交互而產生共同的作用。所以這段話也可以反過來讀:“社會開始提倡仁義了,提出人人需要培養自己的道德修養,這不是好事情,說明包容寬廣無邊無際簡單明瞭的大道便開始廢除和分裂了;因為有pua騙女性的偽君子偽善和假和尚假乞丐,假冒偽劣的偽詐耍巧的人事物出現了,盛行起來了,同樣不是好事情,這時才會需要智慧的啟迪和學習領悟;經常提倡孝慈治家,街坊鄰居和睦相處之道,不是好事情,說明家庭六親不和諧的現象多了起來;國家需要忠臣諍言的出現了,也不是好事,說明國家社會變得混亂不堪起來了。”這段話你可以正過來讀,反過來讀也行,所以其樂無窮。老子這一段話主要是闡明所有事物的矛盾的兩面性,經常會互相轉移轉化,甚至於交互而產生作用,沒有對立,只有對待的關係,可以說很精彩的闡明瞭老子的事物“矛盾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