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難之役,朱棣為何能夠實現逆襲,打敗兵強馬壯的侄子朱允炆?

建文元年(1399),燕王朱棣面對建文帝朱允炆的強勢削藩,深感危險臨近的他,打起“清軍側,靖國難”的旗號,起兵造反。客觀來說,戰爭一開始,朱棣實力是完全弱於朱允炆的,但他適時出擊,靈活運用策略,經幾次大戰消滅南軍主力,最後乘勝進軍,於建文四年(1402年)攻下南京 ,順利奪得帝位,建文帝不知所蹤,留下了千古謎案。

那麼在這場長達四年的戰爭中,朱棣為何能夠由弱變強,最終成功實現逆襲,登上了九五之尊的至高寶座的呢?

靖難之役,朱棣為何能夠實現逆襲,打敗兵強馬壯的侄子朱允炆?

朱棣劇照

建文帝削藩過於急促

建文帝朱允炆登基之後,深感來自他這些藩王叔叔們的威脅,尤其是北方這幾個兵強馬壯的叔叔,個個耀武揚威的,根本沒把他這個少年天子放在眼裡,因此,朱允炆在初來乍到、根基維穩之際,在齊泰、黃子澄的建議下,就匆匆開始了他的削藩之路,短時間內,周王、代王、湘王等人,要麼被廢為庶人,要麼不堪受辱自殺。

靖難之役,朱棣為何能夠實現逆襲,打敗兵強馬壯的侄子朱允炆?

建文帝朱允炆劇照

建文帝如此雷厲風行的削藩之舉,造成了一個極壞的影響,那就是打草驚蛇,他的行為,給了朱棣一個極大的啟示,朱棣清醒地意識到,隨著削藩的深入,危險也逐漸向自己逼近,如果自己再沒有動作的話,自己這些兄弟們的結局終將落在自己頭上,到時候只怕連做庶人的資格都沒有,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拼死一搏,更何況自己對皇位也是覬覦已久,因此,朱棣這才匆匆起兵造反,可以說,是建文帝的急促削藩才導致了朱棣的匆匆造反,如果朱允炆先選擇隱忍,首先穩固好自己的帝位,然後謀劃得再周全一點,或許朱棣的造反就不會成功了,甚至到那時,朱棣或許就已經無力造反了!

靖難之役,朱棣為何能夠實現逆襲,打敗兵強馬壯的侄子朱允炆?

靖難之役

雙方人才資源懸殊過大

洪武中後期,疑心病過重的朱元璋為了進一步穩固朱家王朝的統治,大肆屠殺開國元勳,開國功臣們幾乎被屠戮殆盡,導致建文帝時期,朱棣起兵造反時,朱允炆幾乎無將可用。反觀朱棣方面,文有堪稱當世第一謀士的姚廣孝,武有朱能、張玉、朱高煦、朱棣本人……人才數量雖然不多,但卻是個頂個的當世良才,這就使得朱棣在人才方面佔盡了優勢,為他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靖難之役,朱棣為何能夠實現逆襲,打敗兵強馬壯的侄子朱允炆?

建文帝朱允炆劇照

建文帝用人不當,所託非人,錯失良機

靖難之役爆發後,建文帝首先啟用了明朝開國老將——長興侯耿炳文,這個耿炳文雖然是洪武年間僅存的開國元勳之一,但守成有餘進取不足,和朱棣幾次交手下來,成效甚微,這讓朱允炆深感戰爭勝利遙遙無期,對耿炳文大失所望,讓青年將領李景隆替代了耿炳文,犯下了此次戰爭中最大的錯誤。

靖難之役,朱棣為何能夠實現逆襲,打敗兵強馬壯的侄子朱允炆?

李景隆劇照

這個李景隆是明朝開國六公爵之一的李文忠之子,家學淵遠,按理說,應該是有兩把刷子才對,可李景隆在整場戰爭中卻生動地展現了何為虎父犬子。自李景隆上任以來,不論他在兵力上如何佔優,可就是沒打過一場像樣的的勝戰,幾乎都是被朱棣追著攆著暴打,同時還完美地為朱棣當了一回運輸大隊長的職務,整天疲於奔逃的他,將大批大批的軍用物資毫不吝嗇地都留給了朱棣的軍隊,致使朱棣的實力不斷得到增強,等到朱允炆反應過來,總算將軍隊正確地交到了盛庸手中,可此時,朱棣羽翼已成,白白錯失了殲滅朱棣的最佳時機。

靖難之役,朱棣為何能夠實現逆襲,打敗兵強馬壯的侄子朱允炆?

朱棣劇照

​建文帝僥倖心理使得朱棣多次死裡逃生

不可否認,朱棣是歷盡千難萬險才最終成功奪得天下的,在戰爭期間,他也多次身陷險境,但卻都能夠化險為夷、死裡逃生,這其中,除了燕軍官兵能征善戰之外,和朱允炆一道莫名其妙的命令是有直接重要聯繫的。靖難之役爆發後,朱允炆似乎對他這個造反的叔叔還不死心,還心存僥倖心理,還企圖以親情感化朱棣,因此,在將領出徵之前他都要反覆交代領兵將領,讓他們千萬別讓他背上殺害叔叔的罵名,他的這道命令讓將領們也是莫名其妙,又讓我們去打人家,卻又不允許傷害人家,這是何道理?從這道命令中,他們看到了將來叔侄和解的可能性,因此,這些將領在與燕軍的戰爭當中多少有點投鼠忌器,使得朱棣在整場戰爭中多次死裡逃生,最終養虎為患。

靖難之役,朱棣為何能夠實現逆襲,打敗兵強馬壯的侄子朱允炆?

朱棣和謀士道衍和尚劇照

雙方心理上的差距導致在戰爭中的表現截然不同

朱棣起兵造反,雖然打著的是“清君側、靖國難”的旗號,但不論是朱棣還是燕軍各級將士,都很清楚,自起兵之日起,他們就都被牢牢地打上了反賊的烙印,他們已經退無可退,失敗了,就是身敗名裂、家破人亡;成功了,就是功成名就、光宗耀祖。反觀建文帝的南軍,他們沒有這樣的心理負擔,對於他們來說,勝利了,最多也就是加官進爵,失敗了,無非也就是解甲歸田,實在不行,他們還可以投降朱棣,謀得一官半職(事實上,最終確實也有很多人投降了)。從雙方心理上的截然不同,我們可以看出,對於燕軍來說,他們是為生存而打仗,他們已無退路,只能拼死一搏;而南軍卻是當兵拿餉,是為了完成任務而打仗,為了幾兩銀子而拿命相博,似乎沒那個必要。在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心理活動作用下,戰爭效果可想而知!

綜上所述:朱棣正是在各種主觀、客觀因素的推動下,才能逐漸由弱變強,最終實現逆襲,成功打敗兵強馬壯的侄子朱允炆。他的勝利,看似偶然,實則是一種必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