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 第13章 寵辱不驚

《道德經》- 第13章 寵辱不驚

【譯文】

得到寵愛或遭受恥辱,都像是受到驚嚇一樣。重視大患,就好像重視自己的身體一樣。什麼叫作“寵辱若驚”?寵愛是卑下的,得到它會感到心驚不安,失去它也會驚恐萬分。這就叫寵辱若驚。什麼叫作“貴大患若身”?我之所以會有禍患,是因為我有這個身體;倘若沒有了我的軀體,我還有什麼禍患呢?所以,把天下看得和自己的生命一樣寶貴的人,才可以把天下的重擔交付於他;愛天下和愛自己的生命一樣的人,才可以把天下的責任託付與他。

【原文】

寵辱若驚①,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②,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託天下。

【註釋】

①若:作“乃”字或“則”字講。

②所以:可譯為“……的原因”。

【導讀】

本章是老子將修身觀、治國觀相互結合的論述,講如何對待榮辱,如何對待自身的問題。提出“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託天下”的重要觀點。

本章主要討論兩個問題:一是“寵辱若驚”,一是“貴大患若身”。這兩句是《道德經》裡經典的語錄,老子對寵辱、進退均有獨到的見解。

“寵”指非常道,“辱’’指常道。“寵”字的構成是宇宙中有“龍”的樣子。在古代的易道八卦學說中,龍是一個極重要的概念,因為宇宙八方是靠六個龍頭的不斷延伸才得以形成的。因而中國人便有“龍的傳人”之說。而“辱”字的構成則是用手掌握拿捏好時辰分寸的樣子。“驚”字為“敬馬”之合。莊子說:“萬物一馬也。”所謂“一馬”也就是“道”。如此說來,“驚”字也就可以看作是“敬道”。所以,寵辱若驚是指寵和辱都要以道為其歸依。

人作為情感動物,對榮辱的情感體驗十分敏感,因為芸芸眾生奔走於各種名利場,不可能完全擺脫榮辱的影響。面對榮辱,人們總會有所反應。比如,受到別人恭維和讚許時,心裡會感到喜悅;但這種喜悅是短暫的,因為人有患得患失的特點,得到寵愛並不會令我們永遠快樂;同樣,當我們受到別人的冷眼、辱罵、輕視的時候,我們也會表現出不安、驚恐;其實,這一切都是由人類自身的弱點決定的,因而人無論得到寵愛還是得到屈辱都會憂心忡忡,惶惶不可終日。所謂“貴大患若身”,貴,以之為榮,看重;大患,極強的憂慮;若,如。得寵就驚喜,受辱就驚懼;把心中的憂慮看得與自身的生死存亡同等重要,“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是世間一般人的普遍心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