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典範 說寶馬操控好究竟是說什麼

成功典範 說寶馬操控好究竟是說什麼呢

說寶馬操控好究竟是說什麼?寶馬操控好有這六da法寶!

如今各大廠商開始模塊化生產汽車後,很多零部件都是可以共用的,這樣不僅縮短開發週期,更節約了成本,讓一臺車的換代也更加快了。但是同一平臺生產的不同車型間卻有著風格各異的表現,駕駛起來的操控感受大不同。

成功典範 說寶馬操控好究竟是說什麼

操控和性能不一樣,我們可以用馬力和扭力直觀地反映車輛的性能,但是每個人因為駕駛年齡,技術,對車輛的理解程度不同,可能會認為動力好就意味操控好,也可能認為轉向更重就是操控好,或者車輕就是操控好,而操控實際上是個整體性很強的概念。

既然整體性強,就離不開“平衡”二字,很多車型雖然用了同一款發動機,甚至變速箱等大件兒,但在車子本身的設計,用料,電腦程序,懸架軟硬等的匹配上,可是大不相同的。而牽一髮便動全身的操控究竟有哪些方面的表現呢?

一、想要操控好?先從源頭解決問題!

電瓶後移

寶馬一貫追求50:50的完美配重比,所以寶馬從很多年前就開始將車輛的電瓶後置了,為的就是增加後軸的載荷,不過電瓶雖在後方,但是正極在發動機艙,所以要搭線的時候也很方便。

發動機進深

在寶馬的許多車型中,我們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發動機的進深比較大。觀察圖中前輪中心線的位置,可以發現發動機位置是比較靠近駕駛艙一側的,這使得整個車的重心往後移動,而駕駛室也相應靠後,以增加後軸載荷量。

碳纖維材料

除了我們熟知的採用碳纖維車頂的M Power車型外,在如今的7系,8繫上還採用了稱作Carbon Core碳纖維內核的架構。

這種架構在車架中大量使用了碳纖維材料,例如G12 7系相比上一代車型減重約130kg。除了減重以外,經過碳纖維加固的車身不會因為受到衝擊而變形,而且碳纖維和高強度鋼一併使用能夠分散車身受到的衝擊力,提升了車輛的安全性能。

使用了碳纖維內核除了提升車身剛性還降低了油耗,這在當時可以說是具有突破性的了,而且G12 7系也以這個獨具創新的車身結構贏得了第17屆全球標杆車身結構評選大會的大獎,所以7系儼然成為了豪華大型車中最具有駕駛樂趣的車型之一。

二、轉向手感——體驗操控的第yi步

轉向手感是最為直觀,被大多數人所認可的操控體現了,有人說方向越重,車的操控越好,越輕或者虛位大的話,車子開起來沒信心,也就沒操控可言了。

在多年前寶馬的絕大多數車型都配備了傳統的液壓助力轉向系統,轉向手感之沉重讓你挪車位時異常崩潰。但因為這樣原始且直接的轉向手感,在駕駛車輛轉動方向盤時,發現車輛特別跟手,方向盤動多少,車輛就幾乎轉多少。

但是一味加重的轉向手感不等於就是操控好,畢竟在低速巡航或者原地打方向時就很頭疼了,所以說能夠適應大多數駕駛情況及大部分人的習慣,且虛位適中,轉向力度適中,那麼就算是好的轉向了。

寶馬在這些年推出的新車上換裝了EPS電子助力轉向系統,用電機代替了油液,可以說更加環保,並且可以集成多類輔助系統了,能做到低速的時候施加更多助力,讓方向變輕一些,而高速時,助力小一點,讓方向盤更重一些,變線自然有信心,所以這樣靈活的處理使得寶馬如今仍是同級別上佳的操控之選。

而除了轉向機構外,還有另外一個影響車輛轉向性能的因素——輪距。輪距就是一個車輪中心到另一個車輪中心的距離,較大的輪距能讓車輛以較快的速度轉向。

例如全新寶馬3系,車高僅為1463mm,但是前輪輪距達1583mm(較之上代加寬52mm),後輪輪距則為更寬的1599mm(較之上代加寬27mm),這樣的寬輪距不僅讓車輛高速行駛時更穩定,也提升了車輛的靈活性。

三、懸架——最直觀體驗操控的地方

懸架裝置就是在車輪上藉助於彈簧使車身浮動的裝置,作用就是連接車身與車輪,以適當的剛性支承車輪,並吸收路面的衝擊,改善乘坐的舒適性,並且穩定行駛中的車身姿勢。

一副好的懸架結構對操控及車身穩定性的影響是很大的,而這也是直觀得用pi股就能體驗操控的地方,如果懸架會過濾掉來自路面的大小震動,讓車內人員不易察覺,那麼就是舒適的懸架,但如果懸架很具有支撐性,過濾掉許多細碎的震動,但是又把主要的,大的震動反饋給你,這就是比較運動的懸架了,而對於這一點,車硬,車顛似乎成了大家眼中對於操控好的表現。

但因為民用車需要考慮到日常複雜的用車環境,你可能會開著車跑高速,跑山路,跑爛路,那麼一個優秀,聰明的懸架是應該兼顧多種情形的,而不是一味地追求舒適,更不是一味地追求吸收所有路面情況。

例如寶馬大多數車型採用了改良自麥弗遜式獨立懸架的前懸架結構,稱為雙球節彈簧減振支柱前橋,這種懸架結構採用了兩根控制臂,能夠更有效地吸收不同方向的受力,提供更直接的轉向以及路感,而後懸架則大多采用五連桿式的獨立懸架結構,這些就是寶馬操控樂趣的一大來源。

另外,例如全新3系還採用了新的減震器技術,增加了液壓回位限制器(HRS ),可以根據行駛路況的不同而變化減震強度,兼顧操控的同時還提供了舒適的行駛體驗,所以駕駛全新3系時你能明顯感覺到車頭很情願入彎,且比較靈活。

四、動力——為暢快操控提供保障

雖然操控不等於動力的堆砌,但是動力的表現一定程度上也為暢快操控提供了保障。我們希望發動機無論是低轉還是高轉的時候都讓動力為我們所用,如今邁入quan民渦輪的時代,這一點也被做到了更加ji致,例如寶馬代表性的雙渦管單渦輪增壓技術。

這種結構的妙處在於兩對氣缸的廢氣會經過各自的獨立的通道進入渦輪,這能最大限度避免渦輪遲滯現象,使得車輛峰值扭矩在更早時刻爆發出,所以駕駛寶馬的大多數車型時,都能在不超過2000轉的情況下,甚至低至1350轉時爆發出最大扭力,而最大馬力也能持續到超過6000轉。

而寶馬發動機還擁有雙凸輪軸可變氣門正時技術,能夠對發動機轉速和油門踏板的位置做出反應,然後調節進氣管和排氣管凸輪軸的氣門正時操作,以適應發動機的運轉狀況。

對於寶馬的高性能發動機,例如最新推出的S58直六機皇,相比於S55發動機重新設計了進氣管路,且發動機更加緊湊,中冷器也被移動到側面,空濾也設計為放置在發動機蓋板中,讓S58的暢快呼吸有了保障,而鋁製油底殼還採用雙儲油室設計,讓動態駕駛過程中也保證穩定的機油潤滑。

五、制動——操控的安全保障

動力和傳動的匹配讓你的操控遊刃有餘,暢快無比,但是跑得快也要剎得住,可以說制動系統不僅是操控的安全保障,更是樂趣的保障,車輛是否能在最短距離內剎停,是否能在每一個剎車點都給你信心十足的制動,為下一次的加速做好準備,這些都是要面臨的問題。

寶馬的普通車型大多配備單活塞剎車系統,在日常的駕駛中是足以提供信心十足的制動力,而且剎車腳感很是靈敏,稍稍一點就來。而寶馬在高性能車型中大多采用前4後2的剎車系統,不僅僅為需要更多制動力的車頭提供足夠信心,在抗熱衰減能力方面也很出色。

對於鍾情ding級制動效果的朋友,寶馬還有那金光閃閃的前6後4碳陶瓷剎車系統,更加耐磨耐腐蝕耐高溫,還能夠減輕車輛的簧下重量,以此為操控的靈活性以及加速性能提供jue對的保障。

六、變速箱——操控的精準不止需要你的大腦

如果一臺車有了紮實的底子,靈活聰明的轉向手感和懸架後,那麼就要看看動力和傳動的匹配程度了,直觀來講,如果一臺車有著不錯的底子,馬力也比較大,但是變速箱與發動機的匹配很沒默契,那麼駕駛起來,這臺車子可能給得到你想要的支撐性,但是給不到你想要的靈活降檔,不能想你所想。

寶馬在大多數車型中使用備受好評的8AT變速箱,有著靈活的齒比分配,甚至於能做到8擋降2擋的極xian操作,和澎湃的動力相配合,如虎添翼。就比如說漂移時如果不限制檔位,突然由2擋跳3擋的那種感覺是最惱人的了,或者在你深踩油門後,變速箱沒有很快地配合你降檔,那麼所有的諸如轉向,懸架的努力似乎暗淡了,所以一副想你所想的變速箱對操控而言很重要。

這所有的一切,就是“操控”這一概念的大的分支,他們共同協作,平衡出了一個最直觀的操控體驗,傳達給了每一位駕駛者。而作為倡導駕駛樂趣的寶馬,一個個耳熟能詳的技術細節,一項項更新技術的推出也讓我們不斷地體驗著更加意想不到的操控樂趣。

寶馬的車,動力或許不是同級zui強,加速或許不是同級最快,技術或許不是同級最新,但是每一次的駕駛都能讓人酣暢淋漓,大呼過癮,文中提到的這些操控體現只能說是一部分,畢竟每個人對於操控的理解都不同,而車輛帶給每個人的感受也是不同的,而你又是屬於哪一派的呢?

活動時間

2020年3月12日 至 2020年4月12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