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營倖存者的自述:生命應該這樣度過

監控裡,一個穿著防護服的醫護人員走著走著,身體突然搖晃了幾下。她趕緊扶住了旁邊牆壁,然後彎下腰,似乎呼吸困難。隨後她想繼續起身往前走,卻因體力不支而滑倒在地。

後來是她的同事發現了她,並且把她扶起來。

集中營倖存者的自述:生命應該這樣度過


這個人就是惠民醫院的護士長陳淑紅,從2月11日起就一直奮鬥在抗疫的前線。

2月19日這天,她從早上8點到下午5點,沒來得及喝一口水,吃一口飯,才出現了上述的情形。

自疫情爆發,很多人堅守在抗疫的一線,這樣感人的故事幾乎每天都在上演。

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一些人總是在災難面前,不顧自己的安危,挺身而出。而另一些人在災難降臨到自己身上的時候,總能積極的面對,勇敢的抗爭。

《活出生命的意義》中說:人的獨特之處在於只有人才能著眼於未來。在極端困難的時刻,這就是他的救贖之道,不過他得迫使自己將精神專注於此。

集中營倖存者的自述:生命應該這樣度過


提起《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本書,就不得不提它的作者維克多·弗蘭克爾,一個在苦難中找到生命意義的人。

二戰爆發後,為了照顧年邁的父母,弗蘭克爾放棄了美國簽證,選擇和妻子一起留在維也納。

1942年9月,弗蘭克爾一家沒有躲過席捲歐洲的種族滅絕運動,被德國納粹逮捕,關押到被稱為“死亡工廠”的奧斯維辛集中營。

在集中營裡,他們十幾個人擠在一間小屋子睡覺,地上到處都是排洩物,衣服是穿其他人穿過的破破爛爛的衣服,連雙合腳的鞋子也沒有,因為雙腳常常裸露在外面,得了凍瘡和傷寒。

每天的食物只有300克麵包,並且要幹繁重的體力活,營養和睡眠嚴重不足,活幹不好還要遭受毒打或者被送往毒氣室。在集中營裡待久了,都會變得感情麻木,陷入未知的絕望中。嚴重的時候,甚至出現過人吃人的現象。

和弗蘭克爾一同被關押的人幾乎全部喪生,他的父母、弟弟和妻子也沒能倖免於難,只有他奇蹟般的活下來了。

集中營倖存者的自述:生命應該這樣度過

在書中,他有講到是一本未完成的手稿和對妻子的愛,讓他度過了這段艱難的時光,並且給了他機會,讓他找到了生命的意義。

被解救後,他用9天的時間寫下了這本書,提出了“意義療法”的概念。


什麼是意義療法?

意義療法是弗蘭克爾提出的治癒心靈創傷的一種方式,簡單來說,就是幫助那些對生活失望的人重新找出生命的意義。

弗蘭克爾提出,生命的意義在於未來,在於未來我們應當完成的事情。因此,努力發現生命的意義,正是人們活著最主要的動力。

《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本書中有講,在集中營裡,有些身體虛弱的人,瘦的只剩下皮包骨頭,但是活得卻比那些看似強壯的人更久,就是因為他們找到了生存的意義,他們有一定要去實現的事情,這些事情支撐著他們活下去。

而有些人看似強壯,卻因為因為某一次希望落空,無法接受現實,任憑別人對他打罵也無動於衷,最終放棄生命。沒有意義的人生經不起風浪,苦難會隨時收走被賦予的生命。

集中營倖存者的自述:生命應該這樣度過


弗蘭克爾被救出後,幫助了許多和他一樣從集中營中倖存的人迴歸正常生活。他說,想要恢復這些人的內在的力量,就必須讓他們看到未來的某個目標。

人們對意義的追求,會讓人的內心產生一股精神動力。這種精神動力就是人們活著的最好的支撐。


心中有光,腳下才有路

生命的意義就像一束光,指引著我們前行,因為有光,腳下的路更清晰。

生命的意義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就像一顆種子從發芽到開花,再到結果,它的每一個階段都是不同的風景。每一個人,每一時刻也是不同的,生命的意義是我們在特定時刻的意義,它隨著我們的改變而改變。

有一次,一位患有嚴重抑鬱症的老先生找到弗蘭克,告訴弗蘭克爾他的妻子已經去世兩年了,但是他還是無法接受妻子去世的事實,他愛他的妻子勝過世間的一切。

弗蘭克爾就問這位老先生:“如果你先她而去,而你的太太在你死後還活著,那會怎麼樣?”

老先生說:“啊,她怎麼受得了啊!”

弗蘭克馬上說:“你看,她免除了這樣的痛苦,你代替了她的痛苦。代價是你現在還活著,並且陷入了深深地痛苦中。”

這位老先生聽了弗蘭克爾的話釋然了很多,他突然明白了他活著雖然痛苦,但是他的妻子就不會受這種苦了,這就是他活著的意義。

集中營倖存者的自述:生命應該這樣度過


所以,意義療法就像一座燈塔,指引著生命之船航行,即使在航行的過程中會經歷風浪,你也能知道你要去的地方是哪裡,並向著這個方向前行。如果失去方向,只能隨波逐流,永遠到達不了生命的彼岸。


3個方法,撬開意義之門


1.工作,開出理想之花

找尋生命意義的第一個方法,是工作。

我們一生中有一半的時間都在工作中度過,生命的價值也常常通過工作體現,實現了生命的價值,也就找到了生命的意義。

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爆發的時候,鍾南山院士建議人們沒事不要去武漢,但是轉身他自己就買了一張火車票去武漢,84歲高齡仍奔赴抗疫最前線。每天工作、救人、發佈會,眼角下深深地眼窩和黑眼圈見證了他的辛勞。

對於鍾南山院士來說,他生命的意義就是救更多的人,工作,能幫他實現生命的意義。

集中營倖存者的自述:生命應該這樣度過


“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老先生最大的願望就是讓人們不再捱餓。為了實現這個願望,他長年在田地裡工作試驗,一次又一次地改進水稻品種,即使雙鬢已經開始泛白,他還是在為水稻品種改良工作。因為他的事業,可以幫他實現讓人們不再捱餓的願望。

所以說,工作,是我們最有可能找到生命的意義的方式。每個人都要工作,浪費過是一天,努力過也是一天,為什麼不好好工作呢?好好工作,當你有更大的能力,你也會發現工作的使命,從而找到生命的意義。


2.豐盈你的內心

愛,自古以來就是美好的字眼,有了它,使人的筆下多了一抹溫柔,歌者的聲音裡多了一點感動。它承載了人們對所有美好的嚮往。有愛,內心才會豐滿。

發表了《我有一個夢想》的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認為黑人和白人一樣都應該擁有民主。他一生都在為了黑人民主奔走,並於1964年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

他並不是天生愛戰鬥,而是他懷揣著對黑人的博愛之心,這種博愛之心牽引他的行動,也體現著他的價值。

愛情也是,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這是多麼幸運!

三毛曾經這樣寫過她和荷西的故事:

荷西問三毛:“你想嫁個什麼樣的人?”

三毛說:“看的順眼,千萬富翁也嫁。看的不順眼,億萬富翁也嫁。”

荷西說:“那說來說去你還是想嫁個有錢的。”

三毛看了荷西一眼說:“也有例外的時候。”

“那你要是嫁給我呢?”荷西問道。

三毛嘆了口氣說:“要是你的話那隻要夠吃飯的錢就夠了。”

“那你吃的多嗎?”荷西問道。

“不多不多,以後還可以少吃一點。”三毛小心的說道。

集中營倖存者的自述:生命應該這樣度過


愛,不分大小;愛,可遇不可求。若有幸得之,千萬珍惜,它是這個世界上為數不多的純粹的東西。


3.隨苦難重生

苦難,也許不是我們必經的,卻是我們必須要要做好準備面對的。誰也不知道明天是什麼樣子的,讓內心變得更強大,才可以在面對苦難時保持理性,昇華生命的意義,比之工作和愛更深刻的意義。

司馬遷因為李陵戰敗辯解而遭受宮刑,在古代,這個刑罰絕對是一場災難,但是司馬遷並沒有自暴自棄,反而發憤著書,寫出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

越王勾踐因戰敗而被吳國求和,在吳國遭受恥辱,但苦難並沒有壓垮他,反而找到了生命的意義,成就了“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苦難並沒有讓他們屈服,而是給他們機會,看清前方的路,在苦難中浴火重生,找到生命的意義,讓生命不白來一遭 。

那些能沒打敗你的,終將使你變得更強大。勇敢地面對苦難,生命也能開出絢爛之花。

集中營倖存者的自述:生命應該這樣度過


尼采說過:“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便能生存。”不要總是期望生活能給予我們什麼,而是要想想我們能給予生活什麼,這才是我們活著的意義。

或許尋找生命的意義需要很長時間,只要你的心是向著未來,你就有時間去折騰。但是千萬別忘了看看眼前,你的工作,你的愛人也是你生命的意義。

重要的一點,若是苦難可以避免,請一定要繞過它。若是苦難避無可避,也不要放棄,這也是發現生命意義的絕佳機會。

相信在看這篇文章的你一定對於生命有所追求。關於生命的意義,如果你還想了解的更深入,去看看《活出生命的意義》,畢竟,親眼見過的才震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