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自己“不爽”?

之前的文章发出之后,有人在后台问我:如何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有没有实际性的建议。

今天就来写写这个问题,可能不是特别专业,希望有那么一丢丢的小帮助。


【小丸子吃面法】

初中的时候,我最讨厌以及最恐惧听到的话,就是体育老师拿着计数表进来,面无表情地说,“体育课1500米跑步测试。”

对我来说,1500米是非常痛苦的,意味着呼吸不畅,意味着难闻的塑胶跑道味,意味着难受。但是又不得不去做。

第一次跑的时候,我一鼓作气冲在前头,完全不知道是第几圈,老师说最后一圈就最后一圈。那时候就感觉1500米是漫无边际的,怎么都结束不了,不知道要跑到何年何月。

后来,经历的“痛苦”多了,就总结了一些自己的经验:

  • 跑步的时候把每一圈都当做是最后一圈,并且暗示自己“跑完这一圈就结束了”;
  • 找到操场上好玩的标记点,比如说一棵歪脖子树上挂着的衣服,每次经过,都去观察,什么颜色,什么数量;
  • 跑步之前,就跟朋友们说好“体育课结束一起去一食堂吃大排面”;


效果是卓有成效的,1500米就成为了“3个500米”,成为了“六次经过那棵树”,成为了“永远只跑一圈”,这件事情就显得没有那么痛苦。

目标拆分+延迟满足+增加乐趣,把一件比较痛苦的事情分解开来,去做的时候就不会那么不情愿。

小丸子有一次吃牛肉面,把面条吃完喝完汤,碗里就剩下牛肉,一口全部吃完,一本满足。我吃不喜欢的东西也是如此,先把不喜欢的部分吃光,然后剩下自己喜欢的,就吃得很开心。

【展示虚荣心】

背单词是一件不算痛苦的事情,但要是365天每天背单词,就觉得很恐怖,一是会忘记,二是实在是坚持不下去。

这时候,可以尝试把自己的目标展示出来,比如很多人最不喜欢的:发朋友圈。

每天在朋友圈记录自己的进度,是需要勇气的,既要因为面子一直坚持下去,又要在意别人的眼光,双重压力下,执行力也会增加。

之前我每天坚持抄写文案,用的是一个app(叫种子习惯,现在不运营了),那里汇集了很多跟自己一样打卡的人,并且内容会被大家都看到,系统还会根据你展示内容的优质程度在首页展示,从某种程度上就唤起了大家的好胜心。我一直坚持了864天不断更。

如何让自己“不爽”?

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展示给别人,无形之中就成了被监督的人,这种无形的压力,在某种程度上,就可以转化成动力。


【不破楼兰终不还】

还有一些比较极端的方法。

比如想要早起,设定闹钟之后,不管什么情况,立马把被子打开(冬天的情况),冻个几分钟,就能起来了。

也可以设定十八个闹钟,隔两分钟响一个。

这两个方法我都尝试过,亲测有效,就是比较痛苦。

当然习惯之后,会觉得,早起让自己增加了一天的生命力。


-还有一个小方法,就是唤起自己对自己的认可,就是给自己打鸡血。

比如看看以前每天跑步的自己是怎么样美好的状态,看看自己以前画的画,写的文,看多了,就会觉得“哎呀,我不能辜负我的才华”,第二天就会展开行动。


习惯的养成是21天,我是觉得,只要你坚持两个礼拜不断更,就会变得简单,成为了生活之的一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