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青云为何道歉?“辩论”没输,表达方式引误解

《奇葩说5》辩手詹青云因为在社交媒体上的发言冲上热搜,招来许多闲言碎语。12小时后,凌晨詹青云再度发声,为此事道歉,并删除争议微博。显然,公众人物需要承担的比她想象中要多。

詹青云为何道歉?“辩论”没输,表达方式引误解

有多大的影响力,发声就会有多大的声量,但用辩论出道的詹青云,却在辩论上落了下风。不是因为她的逻辑错误,也并非因为立场和所处的地理位置,而是低估了讨论的难度。

詹青云为何道歉?“辩论”没输,表达方式引误解

詹青云的逻辑并没错。但针对滑坡谬误的逻辑错误出招,显然是个有挑战的命题,她的一番话却低估了对手。

滑坡谬误的逻辑之所以能让人确信,就是因为它连老太太都可以正确的记忆和表述出来,还能说的有鼻子有眼的,也形成十分容易传播的氛围。

詹青云为何道歉?“辩论”没输,表达方式引误解

滑坡谬误的特征是

将“可能性”转化为“必然性”,对于滑坡谬误支持者来说,也许他们对其中的“必然性”还存在不确信时,最明显的论述逻辑合理的方式就是拒绝外部信息,并对存在争议的点进行反扑。

而詹青云的一条微博把自己推上了风口浪尖,也是因为滑坡谬误支持者的反击。简单的把詹青云推到立场的对立面,也是滑坡谬误支持者背后的目的,直接给詹青云的辩论贴上容易识别的标签,结果是詹青云被群起而攻之。

原本想反击简单的滑坡谬误导致的错误认知,詹青云的发声却把自己卷入了战局,还占据了下风。忽视了确信滑坡谬误背后的庞大群体,也忽视滑坡谬误支持者急于证明自己正确的决心,或许是詹青云占据下风的最初原因。

詹青云为何道歉?“辩论”没输,表达方式引误解

詹青云的道歉,并不意味着她在这场“辩论赛”上的落败,只能说明她表达方式带来的误解超过了对事件本身的讨论。

在事件的整体把握上,公众人物的身份让詹青云无法像一个辩手一样罗列支持她论据的证据,她的一举一动都会被放大,继续争论只会扩大事件的影响力,删除争议点反而是缓和争议的合理选择。

詹青云为何道歉?“辩论”没输,表达方式引误解

尽管因为表达方式的错误引起了误解,但詹青云的出发点却是好的。詹青云也没必要为了抨击一个滑坡谬误消耗自己的个人影响力。但她的发声无疑还是让这个滑坡谬误受到了关注,只可惜后果变成了她被简单解读、贴标签和抨击,而没有引起持有这种滑坡谬误的人的思考。也许还会被滑坡谬误支持者认为是又一“证明自己是正确”的辩论素材吧。

滑坡谬误串联在一起的证据推理中,有很多只是有可能发生或者很小的概率发生,却被滑坡谬误支持者认为是必然的。

识破滑坡谬误支持者表达中的逻辑错误,在于发现逻辑错误中从推断到结果中的推理过程存在的必然性,而这种必然性通常是没有经过论证的,甚至把需要论证的观点当成结果来表述,从而让其他人确信这一说法是正确的。正是因为藏在结果中的观点,滑坡谬误才更容易受到传播。

詹青云为何道歉?“辩论”没输,表达方式引误解

喜欢因果关系的人一定会爱上滑坡谬误,因为人是需要得到一个解释的,确定结果的滑坡谬误可以制造通过了解了真相缓解焦虑的幻想,但也仅此而已。从现实来看,尽管事实的调查比滑坡谬误制造要慢得多,但相信科学和真实的调查才是可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