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戰爭中有航母和沒航母的差距究竟有多大?

真理321


【何時華夏亦豐功】

精師直入卷黃風,欲挾神機射嫋雄。

斬首難成施震撼,揚眉奮進舞長弓。

油田滾滾濃煙烈,戰航颼颼導彈衝。

民主自由相共寄,何時華夏亦豐功。

一一海灣戰爭(閬水漁民)

海上戰爭中肯定有航母更好,太平洋戰爭就是航母主導的戰爭,日本落敗是因為國土狹窄,沒有戰略縱深,很容易攻擊其本土。

說說海灣戰爭:

海灣戰爭武器系列:

①航空母艦:“羅斯福”號,當時美國海軍最新航空母艦。核動力作推力,排水量:十萬噸。

艦上可載6300名軍事人員和約86架艦載戰鬥機、預警機、反潛直升機等。

②海灣戰爭美軍佈置的航空母艦:

“中途島”號航母,部署在海灣。

“突擊者”號航母,部署在北阿拉伯海。

“薩拉託加”航母,部署在紅海。

“肯尼迪”號航母,部署在紅海。

“美國”號航母,部署在紅海。

“福里斯特爾”航母,部署在紅海。








白溪釣客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區別有多大呢?

看看當年的二戰!

當時航母還不能全天候起降戰機,夜晚飛機不能用,下雨和其他惡劣天氣也不能用。

然而即便如此,航母艦隊仍然可以痛宰最強的戰列艦編隊。

在萊特灣海戰,日軍慄田最強大的“中央艦隊”由5艘戰列艦組成(大和號、武藏號、長門號、金剛號和榛名號),加上10艘重巡洋艦、2艘輕巡洋艦和15艘驅逐艦。慄田的艦隊企圖突破聖貝納迪諾海峽,攻擊萊特灣內的登陸艦隊。

大家注意,這5艘戰列艦中有大和號和武藏號兩艘超級戰列艦。

結果如何?

1944年10月24日約08:00美國無畏號航空母艦上的飛機發現這支艦隊進入狹窄的錫布延海。

哈爾西命令集結第三艦隊的三支航空母艦分艦隊,集中攻擊慄田的艦隊。

從無畏號和卡伯特號航空母艦和其它航空母艦上起飛的共260架飛機,約於10:27開始不斷攻擊這支艦隊。

大和號和武藏號成為美軍主要攻擊的目標。

妙高號重巡洋艦首先中彈,艦尾被命中1雷,負重傷返航。

武藏號、大和號和長門號相繼中彈。

武藏號在六波攻擊中共命中魚雷19枚,炸彈17枚(另有近失彈18枚)後沉沒,大和號艦首進水3000噸,不得不向艦尾緊急注水2000噸以維持戰艦平衡,長門號航速下降至24節,4門副炮無法使用,金剛、榛名輕傷,輕巡矢矧中彈,驅逐艦濱風、清霜受傷返航。

大家注意,轟炸僅僅持續了5個小時,這支日本艦隊就被重創。

5艘戰列艦中,超級戰列艦武藏號被擊沉,大和號受傷,長門、金剛、榛名也全部受傷。

而整個萊特灣作戰結束時 慄田冒著臨陣脫逃的罪名,及時撤退逃走。然而艦隊戰列艦長門號、金剛號和榛名號受重創,武藏號早已沉沒。

他帶五艘戰列艦進入戰場,當他回到日本時,只有大和號還有作戰能力,但也喪失了拋錨能力。

在今天,就更誇張了。

1988年4月18日, 美國與伊朗一次小規模海戰

16時伊朗海軍的英制“沃斯珀”-5型導彈護衛艦“薩漢德”號,向美艦發射了一枚“魚叉”反艦導彈。由於受到美艦的干擾,“魚叉”這次又撲了空,一頭扎進大海。

美海軍核動力航母“企業”號上起飛的A-6E“入侵者”艦載攻擊機,立即發動反擊。

2架戰機發射了一枚“魚叉”空艦導彈和一枚450公斤的“跳躍者”Ⅱ型激光制導炸彈。

“薩漢德”號中兩彈,遭受重創,於當夜21點11分沉沒於霍爾木茲海峽。

18時17分,伊海軍的另一艘主力艦“薩巴蘭”號導彈護衛艦,發射兩枚“魚叉”,攻擊美軍“威廉斯”水面戰鬥群。但在美艦強烈的電子干擾下,這兩枚“魚叉”導彈又暈頭轉向,飛得無影無蹤。

4架“入侵者”攻擊機立即反攻,一枚“鋪路石”-Ⅱ型激光制導炸彈,炸彈命中了艦橋,“薩巴蘭”號受到重創,艦長等軍官當場身亡。

當時伊朗整個海軍一共只有6艘主力艦,在短短2個多小時內,就被幹掉了2艘。

如果不是美國不願意擴大沖突,下令停止攻擊,伊朗海軍主力艦最多半天就被全殲。

而此次伊朗的護衛艦之所以有機會發射魚叉,主要是美國軍艦得到嚴格命令,不得先發制人進行攻擊,只能還擊。

如果不是這樣,美國航母戰鬥群恐怕一二個小時就殲滅伊朗海軍了。


薩沙


1982年的馬島戰爭可以借用解釋,英軍可以萬里遠征打到阿根廷家門口,靠的就是航母作戰群——雖然規模小了一點、戰鬥力差了一些。但是由於馬島戰爭的特殊性,也被視為冷戰期間規模最大、戰況最激烈的海陸空聯合作戰,同時創造了海上戰略投送的經典戰例。

二戰後大英帝國終歸沒能保住以往日不落的頭銜,不論是經濟還是軍事都淪為二流,海軍同樣在不斷緊縮中。對於海戰霸主航空母艦來說,由於建造維護費用太大到了馬島之戰時可用的只有無敵、競技神號兩艘輕型航母,20多架鷂式戰鬥機數量有限而且性能還相當一般。

不過雖然航母實力相對一般但它所能起的作用無可替代,萬里遠征抵達馬島依靠航母作戰群的威力,直接將阿根廷空軍和海軍堵在家門口。包括聖達菲號潛艇、貝爾格拉諾將軍號巡洋艦陸續被擊沉,造成的結果就是阿根廷海軍消極避戰直接縮回港內,在本土作戰卻無法向島上陸軍提供支援。

阿根廷空軍雖然很賣力,但必須從本土機場起飛抵達戰場時已經沒有油料可供二次攻擊,這讓實力較弱的鷂式有了反擊能力。鷂式艦載機+AIM-9L的配套獲得了誇張的23比0戰績,阿根廷空軍共損失60多架各式戰機,實力就是這樣慢慢被消磨雖然英軍也付出謝菲爾德等戰艦的損失,但最終還是牢牢佔據馬島。

從戰爭情況可以看的出來,航母戰鬥群實力堪比海上軍事基地,有了靈活機動的航母帶隊可以隨時在不同區域攻擊、封鎖敵對國。這也是為什麼美國人要裝備10多艘航母滿世界轉,因為可以隨時隨地施壓或直接發起攻擊,對手缺少航母只能在本土被動防禦作戰這就是差別。


河東三叔


現代海戰中最要緊的就是制空權,有了制空權就有了制海權,而航母就那個同時奪取制海權和制空權的的軍艦。但並不能直接說有了航母就能直接決定海戰的勝負,只是相對於優勢會大一些而已,而且這個差距可能會不小。以前我一直強調一個論點“海軍不是你有錢就能玩得轉的,但是沒有錢你肯定玩不轉”,一般來說能用的起航母的國家一般都不窮,其海軍實力肯定也不小,所以有航母的國家打沒有航母的國家通常就是以大欺小,這時候通常就是有航母的國家贏,所以就會給你產生一種航母決定勝負的錯覺。

海戰打的體系戰爭,並不是說你有了航母就無敵了,就往簡單的來說吧,航母最重要的是艦載機,一款優秀的艦載機決定了航母的戰鬥力。而航母你至少有護航軍艦吧,而且至少5~8艘左右吧,而整個航母編隊的別的不說,吃喝以及軍艦的燃料得補給吧,不然到大洋上突然沒有油豈不是很尷尬。而一整套下來的經費不是哪個國家就能隨便承受的住的,有些國家一整年的陸海空軍三軍的軍費都不一定有人家一個航母編隊花的錢多。

所以像印巴戰爭、馬島戰爭那幾乎都是以大欺小,像馬島戰爭中其實阿根廷當時也有一艘航母的,但是它缺少護航體系,一出門就有可能會被英國潛艇擊沉(當時阿根廷就被擊沉了一艘唯一最大的巡洋艦)。所以只能讓阿根廷空軍硬撐著。像印巴戰爭、馬島戰爭巴基斯坦和阿根廷空軍表現都很頑強,特別是阿根廷空軍,就算沒有導彈,就採用二戰那種超低空突防臨空投彈的方式去轟炸英國航母編隊,而英國的鷂式戰機卻無法進行有效的攔截。其實有沒有航母就是一種力量差距的象徵,沒有航母的國家海軍實力普遍都不強,一旦和由航母的國家打起來很吃虧,但並不絕對。阿根廷的戰機臨空投彈的畫面,這幾乎等同於神風自殺,但是就是這樣還擊傷英國多艘軍艦,據說包括航母在內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從太平洋戰爭當中有航母和沒航母的海戰結果來看,前者佔有極大的優勢!“大和號”戰列艦本打算開赴到琉球群島附近對登陸的美軍“渡半而擊之”,然後炮擊美軍艦隊...最後的結局大夥都知道,“大和號”被近400架兩個批次的美軍艦載機擊沉,而這次戰鬥也奠定航母和艦載機現代海戰主角的地位。

所以現代海戰要麼雙方都沒有航母,要麼就是有航母的一方佔據了極大的優勢,取得海戰的勝利。

1982年的“馬島戰爭”英國不遠萬里派特混艦隊,其核心就是兩艘排水量2萬噸左右的輕型航母,每一艘搭載“海鷂”戰鬥機20架左右,就這點戰鬥機就讓英國特混艦隊獲得了制海權和制空權,使得阿根廷艦隊不敢出港迎戰,其結果就是阿根廷空軍戰鬥機在作戰半徑的極限內對英國特混艦隊實施攻擊,雖然給英國也造成了很大的傷害,但是載彈量掛載太少,都被副油箱佔用了,如果阿根廷海軍的航母發揮出一點點作用就會分散英軍的精力,甚至會扭轉戰局。

1982年時阿根廷海軍有“五月二十五日號”航母,可惜只是擺設!由於畏懼英軍的核潛艇戰爭期間不敢出港沒有發揮出任何作用!使得戰爭的天平向英國輕型,而英國海軍陸戰隊6000多人也在戰鬥機的支援下實施登陸作戰,一萬多守島的阿根廷陸軍在“內無糧草,外無救兵”的情況下投降。

而英軍的勝利也與兩艘輕型航母的支援是分不開的,所以現代海戰中哪怕是有一艘航母就會給對手製造出極大的軍事壓力。


皇家橡樹1972


航空母艦作為名副其實的海上巨無霸,其綜合作戰能力是非常強大的。在現代海戰中,擁有航母雖然不能完全決定戰爭的勝負,但無疑將會使己方擁有巨大的作戰優勢。而這種優勢是沒有航母的艦隊所不能夠比擬的。因此,毫無疑問的是擁有航母的一方將佔據戰爭的主動權。

(航空母艦是海上的移動巨無霸)

航母最大的優勢在於其海空力量的投送和打擊能力。航母實際上就是一艘海上的移動機場,其主要戰鬥力是所搭載的艦載機部隊。這些艦載機不僅包括多用途戰鬥機,還有預警機、運輸機和直升機等戰機,可以執行制空制海權的爭奪和非傳統安全領域的任務。通常情況下,航母上的預警機和戰鬥機部隊可以探測並控制600-800公里範圍內空域,並可以承擔對地對海的打擊任務。同時,航母在作戰時不會單獨出動,往往會由具備區域防空能力的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和潛艇等艦隻組成立體的進攻防禦網絡。一個航母戰鬥群不僅具備強大的作戰能力,還是一個國家國力的象徵。如美軍的尼米茲級航母戰鬥群,通常由1艘航母,1-2艘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2-3艘阿里伯克級驅逐艦,1-2艘攻擊級核潛艇,以及1-3艘補給艦組成。這樣一個強大的航母編隊甚至已經超過了大多數國家的海軍了。

(航母的戰鬥力核心是其所攜帶的艦載機部隊)

(美軍航母戰鬥群編隊)

與之相反,如果沒有航母的話,就沒有艦載預警機的空情支援,在空情探測能力上就會大大折扣。而且沒有艦載機部隊,就只能依靠軍艦上攜帶的各種導彈來進行作戰,如果對方有艦載機的話,顯然己方將處於作戰的劣勢。現代海戰的核心任務是防空、反潛、反艦和對地攻擊。而擁有航母的話,艦載機無論是在防空、反艦、反潛還是對地攻擊方面都要遠遠勝過沒有航母的艦隊,其機動性、生存能力和作戰能力都要優於無航母的艦隊。如馬島戰爭中,英軍依靠航母艦載機建立了對馬島的海空優勢,將阿根廷海軍和空軍牢牢壓制住,為最後戰爭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而在冷戰時期,美國海軍的航母始終在水面艦艇方面壓著蘇聯海軍一頭,使得蘇聯海軍絞盡腦汁研究反航母戰術和武器,盡全力發展大型航母以扭轉自己的劣勢。

(馬島戰爭中英軍的航母編隊為戰爭勝利奠定了基礎)

(缺乏大型航母坐鎮的蘇聯海軍始終與美國海軍存在定的劣勢)

自二戰以來,航母依靠其強大的作戰能力成為了海上霸主,也還是海軍強國所必備的作戰武器。至今,派遣最近的航母都是美國在發生危機時首先想到的事情。而沒有航母的艦隊在戰鬥力和威懾能力上要差有航母的艦隊一大截子。目前航母正向加強縱深打擊能力、立體攻防體系和電子對抗能力方向發展,將在未來戰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戰情解碼


航母在現代戰爭中的突出作用是“遠洋作戰”,在這種情況下航母的作用才能最大的體現出來,因為航母還被稱為“海上機場”和“移動的國土”,也就是說,在戰鬥機的作戰航程沒有革命性的突破之前,飛機想要脫離本土在數千公里外的大洋進行作戰的話,就必須要有航母。所以,把航空兵的作戰區域從內陸、近海搬到遠洋,就是航母在近現代海戰中最大的作用體現,有了航空兵的支援,能很大限度的提高海軍艦隊的作戰能力。因此,題目中問到:在海戰中有航母和美航母的區別有多大?可以從兩個方面去分析,首先是對於有航母的一方來說,有了航母,你就可以建造一支以航母、艦載機為核心的遠洋打擊艦隊,使自己的海軍可以遠洋作戰,也就是“禦敵於國門之外”,這個可以說是航母打擊群最大的優勢,而有了航空兵的支持,艦隊在遠洋作戰時同樣也會擁有更強的戰鬥力,為什麼?因為艦載機的作戰半徑可以達到700公里甚至更大,而一隻沒有航母、沒有艦載機的艦隊,僅僅依靠各型不同射程的反艦導彈,其作戰半徑能有300公里就不錯了,所以,可以說有航母、有航空兵的情況下,在遠洋作戰時面對沒有航母的一方就擁有不對稱打擊能力。

然後再從沒有航母這個方面來討論,沒有航母,海軍基本上也就註定只能守國門了,因為前面也已經說了,在沒有航母和航空兵的情況下,遠洋作戰時有很大概率是會被按在地上摩擦的。所以,既然只能守國門,那麼也就意味著想要“禦敵於國門之外”就非常難,同時想要保證本土不遭到打擊也成為了空談,因為人家的航母艦隊完全可以直接開到你的家門口和你作戰,而你的海軍卻出不去,不能也不敢離開陸基航空兵以及陸基反艦力量的保護,在沒有陸基航空兵支援的情況下去跟對方的航母打擊群硬剛太吃虧了。

因此,我們完全可以這樣去理解:一支海軍只有擁有航母的情況下,才有底氣和敵方在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打一場局部戰爭。至於沒有航母?那麼就只能近海防禦了,也就是隻能守國門,而不能出國門,因為沒有航母的海軍遇上人家的航母艦隊時,需要陸基力量的保護和支援才有一戰之力。


哨兵ZH


【asiavikin獨立視角】二戰之前看不出差距,二戰之後基本可以直接決定勝負。

二戰之前大家對航空母艦的作用還存在嚴重爭議,只有美、英、日等海權國家裝備了航空母艦。即便這些國家對於航空母艦能否獨立在海戰中一錘定音也沒有十分把握,所以才出現了美軍把航空母艦和重巡洋艦隊混編的情況,航空母艦在這裡只是個偵察平臺而已。

二戰爆發,航空母艦在海戰中一時還沒找到表現機會,英軍“光榮”號航空母艦甚至在挪威近海被德國“沙恩霍斯特”、“格奈森瑙”兩艘戰列巡洋艦擊沉,一時灰頭土臉。但僅半年之後,航空母艦部隊在塔蘭託海戰和珍珠港事變的輝煌戰果讓世界海軍列強中最頑固的老腦筋都不得不歎服航空母艦的強大威力。


因此,二戰之後,美、英、法等西方國家海軍牢牢抱定了發展艦載航空兵的觀念,即便是導彈核武器大行其道的日子也沒有猶豫太久,還是認定國家海權對航空母艦有巨大的需求。倒是蘇聯迷失在新的時代,赫魯曉夫上臺後,全面推翻了斯大林的海軍發展計劃,青睞造價更加低廉,作用更加“巨大”的導彈+潛艇組合,直到在1962年的古巴導彈危機裡被一耳光搧清醒。之後,蘇聯海軍總算得以開始發展艦載航空兵,不過由於上層的阻撓。從一開始的直升機再到雅克38垂直起降機,蘇聯的航空母艦之路走得踉踉蹌蹌,直到蘇聯著名反航母派,國防部長烏斯季諾夫元帥死後才開始建造正牌的常規固定翼艦載機起降的“重型載機巡洋艦”——今天的庫茲涅佐夫號。好歹趕在蘇聯解體之前服役了。不然掛著鐮刀斧頭紅旗的航空母艦早都滿世界的跑了。

俱往矣,今天的各個濱海國家,只要錢袋子允許,都拼命地大造特造航空母艦。無他,這年頭沒有航空母艦的海軍,到了遠海,就是又聾又瞎,那不是等著捱打嗎?英國有幾艘輕型航空母艦尚且在馬島被打得鼻青臉腫,沒有的話,這仗直接就不用打了。所以,航空母艦今天已經是大國海軍必備的玩具了。


asiavikin


對陸作戰中航母除了有沿岸遮斷和增添一些火力打擊外意義不大。然在遠洋作戰的效果和優勢就非常明顯。

航母是一套戰鬥體系,除自身擁有的火力打擊外還由驅逐艦,護衛艦,補給艦,潛艇,預警機,艦載機等組成一個完整的戰鬥群,綜合作戰能力涵蓋了反潛、反艦、反導、爭奪制空權等功能。

假如沒有航母,也就沒有預警機,這樣對戰場態勢的感知範圍和預警能力會大大縮小,對戰區戰情演變發展的信息掌控就不明晰,對戰區全局的情報收集,研判就存在缺失,對友鄰艦艇的協調配合也失去了支撐,只能各自為戰且掌控局面很小。

還有,沒有航母就意味著沒有艦載機,也就沒有制空權。在茫茫大洋作戰如若沒有制空權是很可怕的,再先進的水面艦艇也會因遭受立體攻擊而疲於奔命,這樣與有航母的艦隊作戰其劣勢非常明顯,獲勝率很低……。


懷舊的孺子牛


舉個現實的例子。

第三次印巴戰爭中,印度海軍憑藉一艘老舊的小航母,成功的掩護了自己軍隊和物資的運輸;又反過來有效的打擊與阻止了巴基斯坦的運輸,將巴海軍基本消滅。

戰術上的成功,使得印度最終達到了其戰略上的目的——肢解東巴基斯坦為今日孟加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