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呂后晚年收到一封“情書”,她看了看,忍住了,最後讓子孫報仇

劉邦一生的使命就是亡秦滅楚建立大漢王朝,大漢王朝建立不久,劉邦就駕崩了,劉邦駕崩後,劉盈即位,也就是漢惠帝,但劉盈十分懦弱,因此大權掌握在呂后的手中,在呂后執政時期,發生了一件有趣的故事,那麼到底是何事呢?

故事:呂后晚年收到一封“情書”,她看了看,忍住了,最後讓子孫報仇

收到一封“情書”

劉邦在世的時候,一心想攻打匈奴,無奈國力衰落,不是匈奴的對手,所以只能通過和親的手段來緩解牟盾,劉邦駕崩後,呂后是大漢實際的掌權者,呂后也希望以和平手段解決與匈奴的關係。有一天,呂后接到一封來自匈奴的書信,上面寫著“我是單身,你也是單身,不如我們在一起過日子,那樣該多好呀”,呂后看了這封書信後十分氣憤,但一想為了大漢基業只能忍耐,於是強忍著回了一封書信,說自己年老色衰,不配與您交往了,您還是找別人吧,當時這封書信激怒了滿朝文武,甚至就是在打漢朝的臉,當時樊噲等建議出兵攻打匈奴,但是被呂后制止了。

故事:呂后晚年收到一封“情書”,她看了看,忍住了,最後讓子孫報仇

那麼呂后為何會制止樊噲呢?

首先,大漢建國不久,連年戰亂,百姓需要休養生息,大漢的整體實力不是匈奴的對手,一旦開戰,非但不能取勝,還可能導致內亂,所以呂后選擇了忍耐,依舊走和親路線,依舊靠忍耐換取時間。

其次,如果因為一封信就開戰的話,未免讓天下人笑話,因為戰爭不是兒戲,一旦開戰就意味著流血,流誰的血,流的都是大漢百姓的血,所以呂后選擇了忍耐,因為小不忍則亂大謀,所以必須忍耐。

故事:呂后晚年收到一封“情書”,她看了看,忍住了,最後讓子孫報仇

最後,大漢不是沒有血性,而是在等待著時機,因為當時國力衰微,民生凋敝,此時不是出兵的時刻,所以只能忍耐,等到了漢武帝時期,經過了多年的積蓄,當時國庫中穿錢的線條都爛掉了,可見那時大漢有多富有,因為國庫足夠充盈了,漢武帝才敢打匈奴,才能讓大漢神威遠播四方,最後打的匈奴狼狽逃串,也算是報了當年的仇。所以漢武帝的輝煌與呂后有關,如果不是呂后當年隱忍,怎麼能有漢武帝的輝煌呢,是呂后的隱忍,導致後來漢朝猛力發展經濟,最後國庫充盈,才有後來的事情。

故事:呂后晚年收到一封“情書”,她看了看,忍住了,最後讓子孫報仇

結語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任務,一些事情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需要時間來解決。當年呂后如果不隱忍,會導致怎樣的後果呢?想必一定是戰爭開啟,流血不止,最後都可能被匈奴滅國,但呂后選擇了隱忍,然後發展經濟,最後讓子孫教育匈奴,讓匈奴流血,讓匈奴逐漸妥協。

參考文獻《史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