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中国机器人产业市场规模及结构分析

2018-2019年中国机器人产业市场规模及结构分析

  2019年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背景分析

  机器人是高级整合控制论、机械电子、计算机、材料和仿生学的产物。在工业、医学、农业、建筑业甚至军事等领域中均有重要用途。

  现在,国际上对机器人的概念已经逐渐趋近一致。一般来说,人们都可以接受这种说法,即机器人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联合国标准化组织采纳了美国机器人协会给机器人下的定义:“一种可编程和多功能的操作机;或是为了执行不同的任务而具有可用电脑改变和可编程动作的专门系统。”

  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4年中国机器人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中国的机器人专家从应用环境出发,将机器人分为两大类,即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所谓工业机器人就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机器人。而特种机器人则是除工业机器人之外的、用于非制造业并服务于人类的各种先进机器人,包括: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娱乐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农业机器人、机器人化机器等。在特种机器人中,有些分支发展很快,有独立成体系的趋势,如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微操作机器人等。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nternationalFederationofRobotics,IRF)将机器人分成两大类,即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

  2016年4月,国家工信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了发展机器人产业的五项主要任务。《规划》提出了机器人产业发展五年总体目标:形成较为完善的机器人产业体系。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产品性能和质量达到国际同类水平,关键零部件取得重大突破,基本满足市场需求。在政策的扶持下,以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装备制造行业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2019年6月24日,科技部网站公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等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简称申报指南)。申报指南显示,“智能机器人”等6个重点专项涉及国拨经费总概算约22.6亿元。“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从机器人基础前沿理论、共性技术、关键技术与装备、应用示范4个层次,围绕智能机器人基础前沿技术、新一代机器人、关键共性技术、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6个方向部署实施。

  2018-2019年中国机器人产业市场规模及结构分析

  一、市场规模

  2018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达87.4亿美元,2013年到2018年,我国机器人市场的平均增长率约29.7%。2019年前三季度,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为69.5亿美元,其中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为48.6亿美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为16亿美元,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为4.9亿美元。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4年中国机器人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86.8亿美元左右,2014-2019年的平均增长率达到20.9%。

  二、市场结构

  2018年,工业机器人连续6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应用市场,服务机器人需求潜力巨大,特种机器人应用场景显著扩展,核心零部件国产化进程不断加快,创新型企业大量涌现,部分技术已可形成规模化产品,并在某些领域具有明显优势。

  2019年,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到86.8亿美元,其中,工业机器人57.3亿美元,服务机器人22亿美元,特种机器人7.5亿美元。

图表 2019年中国机器人市场结构

2018-2019年中国机器人产业市场规模及结构分析

  在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中,搬运机器人规模为37.3亿美元,占比达65%,其次为装配机器人,规模为8.6亿美元,比焊接机器人占比高出6个百分点。在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中,家用服务机器人、医疗服务机器人和公共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分别为10.5亿美元、6.2亿美元和5.3亿美元。在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中,军事应用机器人、极限作业机器人和应急救援机器人市场规模分别为5.2亿美元、1.7亿美元和0.6亿美元。

图表 2019年中国机器人各应用场景市场规模占比

2018-2019年中国机器人产业市场规模及结构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