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女孩因买不起智能手机上网课而吞药:丧钟为谁而鸣


受疫情影响,本来全国中小学生都在家上网课。后来老师和同学纷纷反映学习效率太低,强烈要求取消网课。

那时候我还很纳闷,在家闲着也是闲着,上个课又不吃亏,至于么?


初三女孩因买不起智能手机上网课而吞药:丧钟为谁而鸣

直到一件事情的发生。

一个正读初三的14岁农村女孩、一个残疾父亲、一个精神病母亲、女孩排行老二、家里有个弟弟13岁读六年级......

为了上网课,邻居东拼西凑买了一部智能手机给这家人。三个小孩共用一个手机,由于姐姐和弟弟也在使用,14岁的李某敏能用手机的时间并不多,还要经受老师和同学的质疑。一时想不开,吞食了母亲的治疗药物。

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要紧急取消网课,因为网课能让人深刻地感受到人与人的贫富差距有多大。


初三女孩因买不起智能手机上网课而吞药:丧钟为谁而鸣

很多上网课孩子的朋友圈是这样的:面前一台笔记本,桌上一边放书,一边放着IPAD。可能还有精致的果盘,果盘里有洗好的车厘子和切好的苹果,苹果上插着牙签。别忘了,手上还拿着手机拍照。


初三女孩因买不起智能手机上网课而吞药:丧钟为谁而鸣

也有一些条件不那么好的孩子,家里没有无线网,信号也不好。便把桌子搬到室外,用手机热点连上笔记本,在寒风里上课,偶尔会断网;流量不够用的孩子跟老师申请能否晚点听回放。


初三女孩因买不起智能手机上网课而吞药:丧钟为谁而鸣

我以为,没有流量没有网已经是最大的困难了。


以前有一个流传很广的图,上面把各个阶层实现的自由都用一种轻松的方式呈现出来。那时我们都调侃说连菜场自由都没达到,买菜还得掂量下。


初三女孩因买不起智能手机上网课而吞药:丧钟为谁而鸣

有人甚至没实现无线网自由。

谁能想到2020年的中国,还有人吃不起饭?还有人因为没有手机而自杀?这不是作秀,这是活生生的事实。

这个女孩经历的一切又是谁造成的呢?

有人说,是政府的扶贫工作没有做到位,再怎么样也该借个笔记本给她用;有人说,是家里太穷;有人说,不上网课就没这事了。

其实,没有智能手机只是压倒她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二女一男的家庭,她又是老二,这一切都是注定的,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初三女孩因买不起智能手机上网课而吞药:丧钟为谁而鸣


对于家庭中的一份子来说,长期的贫困尚且可以忍受,可是资源分配不均呢?

也许从她一生下来就意识到自己是多余的,上有姐姐不敢说,下有弟弟不敢惹。

连用手机都要以弟弟优先。

在外,受老师和同学的歧视;在内,受到父母的差别对待。

这个女孩的悲剧,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父母重男轻女的思想。同样一个家庭出来,同样的环境,她和她弟弟的命运就不一样。

网上有一些热议的话题,比如一个家庭月收入多少才能生二胎?留言总会有人跳出来说:穷人就不配生孩子吗?

这个问题没有办法一概而论,因为每个人对于“穷”的定义不一样。有人穷到连发声的资格都没有,因为他家里买不起智能手机,他看不到这个话题。

这就是现实。


初三女孩因买不起智能手机上网课而吞药:丧钟为谁而鸣


都说高考是最公平的,是底层人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可是慢慢地,这个上升通道也要被无情地关闭了。

高考虽然公平,可教育不公平。好的资源永远掌握在少数人手上,只能说它是同等级人的公平。

有人可以花高价请私教,上各种培训班,游历全世界扩展视野。而有的人,连上网课的机会都没有。

她不是因为不能上网课而吞药,是上不了网课背后的那个原因。

对于她的家庭来说,什么教育、特长班、兴趣班,都太奢侈了。

父母连自己的愚昧都教育不好,还指望儿女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失去了教育这个最公平的砝码,这一辈子这家人想要走出去几乎无望。

中国男女比例已经失调很严重了,即便是生了儿子,在这样的家庭,后面一代代人的生存质量低下几乎是不可改变的了。


初三女孩因买不起智能手机上网课而吞药:丧钟为谁而鸣

仿佛活着的宿命就是生儿子,而不是想办法活的更好。

另外,如果引进外国人条例通过了,生存资源会被剥夺得更加厉害。

可悲的是,他们没有条件也没有精力关注这些。

丧钟因女孩而鸣,却是由父母亲自敲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