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宗为什么能够坚定不移地平定泾州刘闻喜兵变?

接上期。


唐德宗为什么能够坚定不移地平定泾州刘闻喜兵变?


上文书我们说到成的节度使李惟岳和魏博节度使田悦、以及淄青节度使决心谋反,虽然内部矛盾重重,可是依然铤而走险了。并非没有原因。虽然我们前面说了有人拥护他反唐起兵,也有人反对他起兵,比如他舅父谷从政甚至喝毒药自杀。可是,真正的核心将领,也就是成德节度使麾下的中间派当时并未立刻表明态度。而这个中间派其实才是成德节度使的真正的中坚力量。

这个中间派,是张孝忠、王武俊、康日知和程华。也正是这四个人最后瓜分了成德节度使辖区,在四镇之乱后,这里成为河朔藩镇最为薄弱的地方。也正是这里的大分化,保证了唐德宗后来在长安面临朱泚之乱,天下十分而只好另二三的情况下,最终反危为安,是有直接的作用的。

以李惟岳和田悦等藩镇为代表的之所以决心反唐,当时还有两件事情的因素。不能算大,可也不能算小。但是这都涉及到的是朝廷的内政,可以说和藩镇没有什么关系。让人觉得此时藩镇和唐王朝中央的关系变得非常的复杂了。

唐德宗为什么能够坚定不移地平定泾州刘闻喜兵变?


这两件事呢都涉及到了我们前面章节介绍的杨炎。

第一件事就是他贬斥宰相刘晏,最可气的是他借德宗之手杀刘晏,却还用人家的体系和人马,自己想改革权力收归尚书省而未成功。刘晏之死不仅是唐王朝自己的损失,而且也极大地震慑了藩镇,让藩镇看到如此有力的朝臣,说杀就杀,那么他们这些不臣的藩镇还能挺多长时间?

其次,就是当时由于吐蕃屡次入侵关中,朝廷失掉对秦州和原州在控制,自元载当国就想着在原州筑城、开挖陵阳渠为基地从而收复秦州和原州。


唐德宗为什么能够坚定不移地平定泾州刘闻喜兵变?


原州是现在的宁夏固原市,于宁夏南部,六盘山东麓。战国时为秦北地郡乌氏、朝那两县辖地。乌氏县为宁夏地区建置最早的县。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析北地郡,置安定郡,郡辖21县,郡治高平。十六国时,赫连勃勃于公元407年在高平县自立为大夏天王。南北朝北魏太延二年(436年),在今固原置高平镇,后又改高平镇为原州,领高平、长城二郡。隋为平凉郡治。唐武德元年(618年),改平凉郡为原州。天宝元年(724年)为平凉郡治,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原州治。原州区地处中原农业区与边疆草原区过渡地带,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有“西塞之口”、“关中屏障”之称。

秦州,现在天水。

唐德宗为什么能够坚定不移地平定泾州刘闻喜兵变?


元载被代宗赐死没有成行,建中元年(780年),杨炎当政继续这个计划。宰相杨炎,派宫中使者收集意见,于是问泾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四镇北庭行军及泾原郑颍节度使段秀实是否可行。段秀实认为春天不能征劳役,请求等待农闲。杨炎认为他反对自己的计划,就征召段秀实入朝任司农卿,夺去他的兵权,就是排挤走了,而后派与自己有关系的邠宁节度使李怀光兼任泾原节度使,向西扩张。泾州兵不买账,一个叫刘闻喜带头叛乱。之后德宗立刻命令朱泚带兵包围了泾州,今天今甘肃泾川北。

《元和郡县图志》记载

泾州,上。开元户一万五千九百五十二。乡五十五。元和户一千九百九十。乡三十。今为泾原节度使理所管州二:泾州,原州。县九。都管户垦田《禹贡》雍州之域。春秋时属秦,至始皇分三十六郡,属北地郡。汉分北地郡置安定郡,即此是也。汉以六郡良家子补羽林郎,案六郡,安定即其一焉。后汉安帝永初五年,徙其人於美阳以避羌寇,郡寄理美阳,在今武功县界美阳故城是也。至顺帝移於今理,后魏太武神?三年於此置泾州,因水为名,隋大业三年改为安定郡。大业末,金城贼帅薛举侵扰豳、泾,武德元年太宗西讨,会举死,因平举子仁杲,遂改安定郡为泾州。


唐德宗为什么能够坚定不移地平定泾州刘闻喜兵变?

泾州和原州


建中元年(780年),

宰相杨炎想实施元载过去的计划,修筑原州城,开挖陵阳渠,派宫中使者收集意见,于是问段秀实是否可行。段秀实认为春天不能征劳役,请求等待农闲。杨炎认为他反对自己的计划,就征召段秀实入朝任司农卿,夺去他的兵权,派邠宁节度使李怀光兼任泾原节度使,向西扩张。不久,泾州兵中一个叫刘闻喜带头叛乱叛乱。朝廷派朱泚前去镇压。朱泚不愧是老于兵谋,因为天气干旱,他围而不打。这一招让泾州的叛军可支持不住了,秘密拖了很多朝臣求情,希望大事化小,唐德宗回答:"微孽不除,何以令天下!"表现了对叛乱斯毫不妥协的决心。之后,刘文喜派其将刘海宾入奏,刘海宾对德宗提条件:"我臣乃陛下藩邸部曲,岂肯附叛人,必为陛下枭其首以献。但文喜今所求者节而已,愿陛下姑与之,文喜必怠,则臣计得施矣。“这个刘海宾居然是唐德宗当藩王时期的奴隶私兵。可是这个曾经的奴隶私兵也忽悠这个曾经的主子。如果真要是给德宗卖命,恐怕早就将刘闻喜给杀了,何必等到现在这个大废刀兵之后?偏偏唐德宗不信这个忽悠,精明的很,对这个过去的奴隶说:"名器不可假人,尔能立效固善,我节不可得也。"唐德宗一步都不让,对他说你能为朝廷效力固然好,可是我的名器是不能随便给人的。也就是不会让刘文喜当泾州的一把手。之后唐军对泾州叛军攻打如故,也就是毫不松懈。皇帝能肯减御膳以给军士,甚至连泾州城中将士当受春服者,也赐予如故。这是有打又拉的分化瓦解策略。于是朝廷内外都知道了皇帝对藩镇叛乱的必灭而后快的决心。特别是当时的吐蕃人和唐朝修好,没有在西部骚扰,给唐军消灭泾州叛军一个战略机会,当然很快刘文喜就被杀了。这边的战事就结束了。

唐德宗为什么能够坚定不移地平定泾州刘闻喜兵变?


可是灭掉刘文喜和之前的刘晏的消息让山东那几个早就打算谋反的藩镇更加紧张。特别是李正己,自唐德宗即位,李正己就内心不安,这就是说觉得唐德宗不简单。他又派遣一个参佐入长安奏事,其实是打听朝廷动向。正好碰到泾州捷奏至,德宗让这位山东使臣看了刘文喜的脑袋之后再返回山东,这血淋淋的首级,足以表明朝廷的反对藩镇割据的决心了。李正己闻听奏报后,更加害怕了。最终起兵谋反了。他们感受到了唐德宗平定藩镇割据的决心的可怕。我想,吐蕃和唐朝修好的战略机会更让他们感到长安咄咄逼人的气息。这也正是唐德宗敢于对东方藩镇发动战争的国际原因。

唐德宗为什么能够坚定不移地平定泾州刘闻喜兵变?


其实,朝廷对东方的藩镇确实早就开始有准备,我想这个准备大体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当然首先是军事准备。这个部分是马晟提出的:悦初袭位,事朝廷礼甚恭,河东节度使马燧表其必反,请先为备。德宗这边早就对天悦留神着呢。其次就是开始调整执政班子,就是用卢杞更换杨炎。我们特别要注意的是卢杞为相的时间点是四镇之乱即将开始的时期。而这个措施的采取是因为当时四镇之一的襄邓节度使梁崇义率先反了,朝廷这边已经派遣了李希烈前去平叛。战事正式开始了。

建中二年三月,遣殿中少监崔汉衡使于吐蕃。这是加强对外联络,缓解背后矛盾。

五月,丙寅,以军兴,增商税为什一。注意,这是只针对商人增收的税项。

建中二年因为军兴而对商人收税,这点我们在前面介绍过了。

唐德宗为什么能够坚定不移地平定泾州刘闻喜兵变?


朝廷这么积极备战的结果就是河北藩镇率先发动战争,地点就是今天邯郸市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