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戰猶酣——資興市州門司鎮脫貧工作紀實

隨著抗疫形勢不斷向好變化,資興州門司鎮黨委審時度勢,果斷決策,迅速轉戰脫貧攻堅,一手抓防疫,一手抓脫貧,吹響脫貧攻堅“衝刺最後一公里”的嘹亮號角。

脱贫攻坚战犹酣——资兴市州门司镇脱贫工作纪实

對標清零攻堡壘

“根據摸排,丹坳村50多歲的未脫貧戶周發萬收入有些低,單身1人,今年預計收入4千元左右。村支兩委擔心收入不穩定,準備騰出一個公路養護的公益崗位給他,全年工資2400元。他的收入至少達到6千多,就能穩定脫貧。”2月18日,州門司鎮黨政聯席會議正對照脫貧攻堅“問題清零”摸排情況研究具體措施。

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該鎮結合疫情防控排查的契機,全面開展了脫貧攻堅“問題清零”行動,並針對193戶未脫貧戶,實行“一名黨政領導、一名駐村幹部、一名扶貧工作隊員、一名村幹部、一名結對幫扶人”的“五包一”責任制,建立掛牌落實、一戶一策、一包到底的責任清單。

“州門司作為資興市第一扶貧大鎮,如何讓這193戶未脫貧貧困戶一個都不落下,如何將問題逐一清零,保證脫貧成效,我們必須狠抓落實,壓實責任。”州門司鎮黨委書記謝彪說。

吹響集合衝鋒號,萬馬奔騰戰猶酣。州門司鎮300多名鎮村幹部和駐村扶貧工作隊員走村串戶摸排,上門問診把脈,積極對接彙報,精準因戶施策。

鄧金福是水南村為數不多的未脫貧戶之一。由於身體殘疾,外出打工不方便,他今年想發展紅薯加工,卻苦於資金問題不敢啟動。2月13日,包戶幹部在走訪時瞭解到這個情況後,當即向農商行協調爭取,幫助他申請了5萬元扶貧貸款。

脱贫攻坚战犹酣——资兴市州门司镇脱贫工作纪实

援企穩崗促就業

正在工廠埋頭忙碌的貧困戶陳劍輝已上班一個月有餘,前段時間他還忐忑不安,2月10日,華興竹炭廠打來的開工電話打消了他的顧慮。與他一同返崗的40多名工友均是州門司本地人,其中有一半是貧困戶。

為全力支持本地企業儘快復工復產,促進貧困戶就地穩崗就業,該鎮成立了復工復產指導組,為企業提供優質服務,幫助他們排憂解難,協助企業購買口罩4700個、消毒液254桶、測溫槍14支。目前,該鎮轄區內的企業復工復產率達100%,解決貧困戶就地就業240餘人。

“為方便村民在家也能輕鬆找工作,現將我市多家企業崗位招聘信息公佈如下,請各位村民有意向就業的踴躍報名。”自2月10日起,一則則企業招聘信息在州門司鎮村民微信群中相繼轉發,同時,在鎮區集市上、村公告欄中,也隨處可見張貼著各種招聘啟事。

2月15日,州門司鎮黃旗洞村貧困戶黃媛靜來到郴州萬信達科技製品有限公司上班。“前幾天,看到政府發佈的這則招聘信息,我就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填了表。我們20多個人坐上鎮裡和公司安排的專車,一路暢通。來了之後發現這份工作確實不錯,公司還幫我們買四險哩。”說起這個,黃媛靜臉上笑開了花。

據統計,全鎮通過多種形式發佈37家企業招聘信息,對接企業安排就業“直通車”4次,幫助9847人外出就業,2250人就近就業,其中貧困戶912人。

扶貧車間擴崗位

今年2月,在州門司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郴州銘城科技電子有限公司投資120萬元,在州門司鎮易地搬遷安置點新建了銘城電子扶貧車間並正式投產。車間優先貧困戶就業,可解決100名貧困戶實現家門口就業。

“現在我就在家門口上班,按時按件計酬,早晚還能照顧老人和小孩。”正在銘城電子扶貧車間上班的建設村貧困婦女段長蘭樂呵呵地說。

資興市仙坳生態種植合作社是該鎮於2017年成功創建的第一家建在山頭茶葉基地上的“扶貧車間”。每年通過基地建設和採摘茶葉務工,可帶動120名貧困戶增收5000元以上,同時為360名貧困戶帶來固定產業分紅。

脱贫攻坚战犹酣——资兴市州门司镇脱贫工作纪实

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後,“扶貧車間”這一扶貧模式在州門司鎮迅速推廣。目前,該鎮已建成扶貧車間4家,帶動860人就地就近靈活就業,其中貧困勞動力340人,走出了一條“車間建在村裡頭,脫貧致富不用愁”的新路子。

支部農場助增收

突如其來的疫情,也使農業產業受困。為儘快破解這一難題,州門司鎮依託“支部農場”建設進一步推進產業發展,構建了帶動貧困戶增收的利益聯結機制。

在水南村辣椒基地裡,村民們揹著鋤頭正在整地、鬆土、除草,田間地頭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辣椒基地是水南村今年支部農場的一個農業生產項目,種植面積共416畝,其中村集體120畝、貧困戶220畝。

“我們與湖南盈海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簽訂了保底銷售合同,收購價根據市場行情浮動,即使按最低價算,貧困戶每畝地也有4000元收益,村集體也至少能創收6萬元。”水南村支部書記付宏華信心滿滿地介紹。

脱贫攻坚战犹酣——资兴市州门司镇脱贫工作纪实

而在5裡開外的藤茶基地上,70多人的勞務隊正在勞作。300多畝的藤茶基地是水南村支部農場實施的又一個項目。通過與湖南林成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入股合作,由公司提供種苗、技術加工和產品銷售,村集體每年可增收11萬元以上,並可解決150多人就業,其中貧困戶50多名。

立足“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發展思路,該鎮充分利用東江梨、油茶、制種等優勢產業,引導村級“興產業、促發展、穩脫貧”,大力推進支部農場建設。全鎮已建設24個支部農場,流轉土地3000餘畝,發展農業產業項目36個,帶動聯結500餘戶貧困戶增收致富。

拂面春風好借力,正是揚帆遠航時。州門司鎮緊緊圍繞“穩脫貧、防返貧、問題清零”這3個重點,努力克服疫情影響,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