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順帝的名字翻譯過來竟是“鐵鍋”?他在位期間貢獻是啥?

元順帝,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翻譯成漢語就是“鐵鍋”

。這個名字有點直白啊……


元順帝在位期間對歷史有何貢獻?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角度分析:第一方面,他給歷史留下了什麼印象深刻的談資?第二方面,他對元朝是否有勵精圖治的作為?


第一方面:他給歷史留下了什麼印象深刻的談資?


一、他是元朝待機時間最長的皇帝


元順帝是元朝在位時間最長的一個皇帝。元朝前後存在了98年,而元順帝一個人就幹了35年(1333年7月19日—1370年5月23日),頂的上三分之一個元朝,工齡可以說很長了。


元順帝的名字翻譯過來竟是“鐵鍋”?他在位期間貢獻是啥?


二、他在位期間朱元璋霸氣登場


作為元朝的末代皇帝,元順帝註定是為元朝背鍋的“天選之子”。而他的名字“鐵鍋”似乎更是為背鍋人設而生的。


他在位期間,黃河氾濫。元朝徵發15萬人修治黃河,並派兵2萬沿河鎮壓。監督修河的官吏貪汙作弊,剋扣民工“食錢”,致使民工挨餓受凍,群情激憤。


當時流傳著一首歌謠:“莫道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北方白蓮教首領韓山童及其教友劉福通等抓住這一時機,發動紅巾起義。


起義軍分很多股勢力。而這其中,安徽有一支郭子興領導的隊伍。後來,朱元璋加入,不就就成為郭子興的左膀右臂。奮鬥途中,朱元璋一路過五關斬六將,勢力逐漸壯大,消滅了最大的對手陳友諒、張士誠,創立了明朝,成為元朝的終結者。


元順帝的名字翻譯過來竟是“鐵鍋”?他在位期間貢獻是啥?

我醜……我瞅你咋地


三、“天高皇帝遠”說的就是他


“天高皇帝遠”本來不是一句孤立的話,它最早一首民謠,出自元代無名氏的《臺溫處樹旗謠》。


元朝至正八年(1348年),由於不堪忍受元朝的殘酷統治,浙江台州、溫州的百姓起義反元,並樹起了“天高皇帝遠,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的反抗旗幟。後來,被明朝人黃溥收入《閒中今古錄摘抄》,這才得以流傳至今。


而元朝至正八年的元朝皇帝,正是元順帝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




第二方面,他對元朝是否有勵精圖治的作為?


一、實施“至正新政”


至元六年(1340年),元順帝扳倒權臣伯顏而親政。親政初期,他勤於政事,採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挽救元朝的統治危機,史稱“至正新政”。


  • 1.頒行法典《至正條格》,以完善法制。平反昭雪一批冤獄。
  • 2.頒佈舉薦守令法,以加強廉政。
  • 3.下令舉薦逸隱之士,以選拔人才。
  • 4.頒行《農桑輯要》。它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官修農書,是我國農業生產的總結,通俗易懂,影響遠及國外。
  • 5.恢復伯顏廢黜的科舉制度。元仁宗時開始實行科舉制度,伯顏掌權後,為防止漢人做官,下令廢止科舉。
  • 6.實行儒治,置宣文閣,開經筵,恢復太廟四時祭、親郊祭天、行親耕禮等活動。
  • 7.開馬禁、為農民減負,放寬政策。下令免除百姓拖欠的各種稅收,放寬了對漢人、南人的政策。此前民間禁止養馬,脫脫上臺廢除了這一禁令。
  • 8.主持編寫宋、金、遼三史。中國曆來有修前朝歷史的傳統,元朝建立以後,宋遼金三朝的歷史一直沒有正式編寫過。至正三年三月,公元1343年,元順帝詔修遼、金、宋三史。後來,這三部史書被列入中國正史《二十四史》,而二十四史中,只有《宋史》、《遼史》、《金史》三部是少數民族宰相主編的,也只有這三史是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歷史學家共同完成的。


在他的勵精圖治之下,至正初年的元朝一度呈現迴光返照的局面。但未能從根本上解決積弊已久的社會問題,在至正十一年(1351年)爆發了元末農民起義。


二、任用元朝最後一位名臣“脫脫”


元順帝初期,伯顏當政,倒行逆施,使元朝盡失民心。1340年,元順帝聯合伯顏的侄子脫脫,發動政變,伯顏倒臺。


公元1341年,元順帝起用脫脫當政,改元“至正”,宣佈“更化”,歷史上稱為“脫脫更化”。他實施的“至正新政”,其中很多都是脫脫領銜主持的。


元順帝的名字翻譯過來竟是“鐵鍋”?他在位期間貢獻是啥?

脫脫


脫脫在四年多時間的改革中,使元朝末年的昏暗政治一度轉為清明,取得了不少成績。


至正四年(1344年),脫脫因病辭職。五年後,即至正九年,脫脫再次被起用。至正十二年(1352年),率兵擊敗徐州紅巾軍。至正十四年(1354年),他被朝中政敵彈劾,流放雲南。至正十五年被人毒害。


沒有脫脫的元順帝,國事日非,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怠於政事,荒於遊宴”,一味地沉湎於享樂和女色,紀綱廢弛,官吏貪蠹,財政窘迫,社會動盪不安,人民起義風起雲湧。


脫脫一死,元朝再無起色。


大家好,我是橘子,大家可以在留言區和我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