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在即,綜合評價招生如何準備?

受疫情影響,特殊類型招生也相繼推遲,結合往年情況,疫情過後,綜合評價招生將全面開啟。


為方便廣大家長及考生了解相關情況,本文總結說明綜合評價初審審查機制,並給予報考建議,供參考。


初審是第一關


初審是考生報考第一關


我們首先了解一下高校綜合評價的報考流程:高校招生簡章發佈→考生報名→高校審核報名材料(初審)→初審通過名單公示→綜合評價考試確認、繳費及准考證打印→全國統一高考→綜合評價考試(面試為主)→綜合評價入選名單公示→高考出分後填報志願。


通過梳理,我們可以看到高校初審是高校審查的第一關,只有通過初審,考生才具備後續選拔測試的資格,所以需要特別重視。


綜合評價初審審什麼?


高校綜合評價初審主要是對考生提交報名材料的審核,主要審查報考材料的完整性和真實性、報考條件審核、高中階段相關學科成績等內容,以確保選拔出符合高校要求的優秀人才。


1.審核報考材料的完整性


主要審查考生報名材料是否齊全,是否按要求提供。這就要求考生和家長在準備報名材料時,尤其注意高校特殊要求。


如:上傳材料是否清晰,報名表、成績信息等材料是否要求中學蓋章或審核人親筆簽字,自薦信是否手寫或本人親筆簽名,郵寄材料是否按照順序裝訂或明確不讓裝訂等。


如浙大2019年對自薦信要求:


《個人陳述》要求考生本人親筆手寫。個人陳述主要闡述考生報考浙江大學理由,個人未來發展規劃,高中階段考生的學科特長表現,獲省級(含)以上個人榮譽、獲獎情況,字數不超過800字。


2.報考材料的真實性審


2019年高校綜合評價對考生的報名材料的“真實性”提出了更具體的要求,具體表現為考生的相關成績等報考材料需要所在中學的簽字蓋章,部分高校要求在中學公示。


3.按照“優中選優”的原則對符合報考條件的考生進行評審


一般高校內部會設置一套審核標準及評分規則,根據考生提供的綜合成績、學考成績、證書獎項及其他證明材料進行打分,最後根據一定比例劃定初審通過人數。需要注意的是,各個高校具體審核機制會有所不同,各項指標所佔比例也不同。其中,綜合成績、學考成績、證書獎項等佔據重要比重。


高校綜合評價初審,需要提交的報考材料有:(1)報名申請表;(2)高中階段獲獎證書及證明材料;(3)高中階段文化課成績;(4)高中學業水平測試成績;(5)高三模考成績;(6)推薦信;(7)自薦信/個人陳述;(8)其他可證明材料;(9)高校特殊要求提供的材料。


各綜合評價院校報考材料類似,考生、家長在準備報考材料時不妨多做一些備份,以便同時報考多所院校使用。


如何提高初審通過率?


根據上文介紹綜合往年報考情況,考生家長在報考時可通過這幾點提高初審通過率:


1.做好院校定位和報考佈局


根據考生家長反映,院校定位是報考的難點。名校綜合評價團隊建議在定位時要綜合自身興趣愛好、成績、高校往年招生條件、往年招錄數據等多方面因素,進行合理佈局。


建議按照“衝、穩、保”的策略進行佈局,院校層次要有一定的梯度,既有拔高的院校,也有能託底的院校。


考生在報考前,要結合自身成績及對應年級排名、高校往年招生條件、高考錄取分數等提前做好院校定位和報考佈局。


2.報考儘量符合高校招生條件


從往年情況來看,在成績、排名、學考等方面符合招生簡章要求的考生更容易通過初審。對於高校招生的硬性條件要特別關注,例如:清華招生條件為年級排名前1%,浙大在山東招生條件為年級前10%等。


3.報名材料提交完整、符合要求


除了硬性條件外,報名材料的提交也關係到初審能否順利通過。為此,考生在報名中,要注意材料完整真實、掃描清晰、符合規範,對於有特殊要求的高校,應重點注意。


4.材料提前準備,家長積極參與


通常高校綜合評價報名時間較為緊張,多數高校在10天左右。對於可提前準備的報考材料,如獲獎證書及複印件、高一、高二期末考試成績單、學考成績、雅思、THUSSAT成績單等,建議考生、家長儘早著手。


此外,因特殊招生報名所需材料較多,為了給考生更多的時間備考,山東綜合評價招生網建議家長可積極參與報考-初審的環節,待初審結果公佈後讓考生專心備考。


初審通過≠獲得入選資格


通過高校綜合評價初審,並不意味著獲得了入選資格,對於初審通過考生,需要進行高校自己組織的綜合能力測試,然後根據測試結果,才能獲得綜合評價入選資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