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漢護士"暈倒抗疫一線,北大神外妙手回春去"頑疾"

“疫情面前,沒有退路,我是一名男護士,必須抗戰在一線。”

他是北京大學深圳醫院急診科一名33歲男護士——郭虎(化名),從春節至今一直堅守崗位與疫情奮戰,直到3月5日下午,連續奮戰9小時後,還沒來得及下班的他忽然頭暈目眩,頭痛難忍,逐漸失去意識......

此時正在出診的陳保東教授,聞訊趕往現場進行施救,經過核磁等排查病因,發現郭虎顱內有一個3cm*2.7cm佔位病灶,需要儘快手術處理,以“右額葉佔位性病變:膠質瘤”收入神經外科。

術前MRI

術前MRI

在陳教授的緊急安排下,北京大學深圳醫院神經腫瘤手術團隊立刻各就各位,展開手術討論,陳教授說,郭虎間斷頭痛與顱內的病灶有關,一個多月來連日的加班加點、過度勞累引發這次暈倒。

疫情之下,手術如何順利開展?為此,陳教授團隊在科室組織了一場MDT會診,與感染科專家、麻醉師、電生理師進行充分的討論,再次排查新冠肺炎後,為郭虎制定了詳細的手術方案,術中擬採用導航、B超引導和電生理監測等多種技術綜合運用,爭取腫瘤病灶完全切除。

手術在3月10日9:30準時開臺!手術麻醉科羅主任施行麻醉(插管),陳保東教授主刀,助手吳濤副主任醫師、馬宇強主治醫師、王伯丞醫師及洗手護士尹小衛、巡迴護士張媛等默契配合,大家各顯神通施展"刀工",讓整臺手術無縫對接,全程堪稱完美!

術前準備

術前準備

導航精準定位,B超引導,電生理輔助,術中發現腫瘤與重要的引流靜脈粘連嚴重,腫瘤邊界不清,陳教授在顯微鏡下精心銳性剝離,保護好引流靜脈,儘可能讓腫瘤與正常腦組織相對邊界分離,切除腫瘤同時又儘量不傷及周圍神經和血管,保護患者神經功能,減少併發症,最終成功在顯微鏡下完整切除病灶。

據瞭解,陳教授團隊在功能區腦腫瘤切除手術一年有近三百臺手術量,尤其擅長顱底腫瘤、腦幹、丘腦關鍵部位疑難手術,經驗豐富,不愧為"刀尖上的舞者"。

陳保東教授簡介

術後第一天,3月11日上午10點,小編受邀採訪到郭虎,就見他精神狀態佳,神志清,四肢運動良好,思維正常,語言流暢。對此,郭虎感到不可思議,他和他的父母由衷點贊陳保東教授團隊,“陳主任的神經腫瘤團隊太棒了,太厲害了,他們是我的救命恩人!”

郭虎術後第一天與吳濤博士合影

郭虎術後與陳保東教授醫護團隊合影

郭虎的故事:

"鐵漢男護"重獲新生

暈倒前堅守崗位與疫情奮戰

郭虎護士術前工作照

2月14日,北京大學深圳醫院很多醫護人員加入到"深圳市支援湖北荊州醫療隊",郭虎說:"當時我也躍躍欲試,但考慮到我老婆已經懷孕7個月,家裡無人照看,挺不放心的,加上急診科人手也不夠,就留在了工作崗位上。"

疫情就是命令。北京大學深圳醫院作為深圳發熱門診定點醫院之一,每天接收的患者非常多,而急診科在春節後接收到的患者一度人滿為患,作為一線護士的一名男同志,郭虎表示:"疫情面前,沒有退路,我是一名男護士,必須衝在一線,不論髒活累活,必須扛。"

自1月24日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一個多月來,郭虎每天工作長達9個小時,時常值夜班,勤勤懇懇,任勞任怨。一個月來偶感頭痛,沒有當回事兒,覺得這是工作勞累的表現,可沒想到,病來如山倒,再鋼鐵般的身體也有承受不住的一天。

現在因禍得福,在陳教授團隊的"鬼斧神刀"之下重獲新生,倍感生命可貴。郭虎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感謝","等我康復出院,定給陳主任敬獻錦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