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贸然亲征的故事——大明土木堡之变始末(5)

朱祁钰,现在是景泰皇帝了,就像他以前不像当皇帝一样,现在的他也不想放弃皇位。他的心态倒不是不好理解:哥哥信赖奸人导致大败,国家差点偏安了,是我改善了局面,迎来了中兴,我的一切都是我努力来的,我为什么要放弃它。所以,当瓦剌有议和的打算,群臣商议迎回太上皇时,朱祁钰才会那么的不高兴。人都是有私心的,当自己处在权力的顶点时,曾经自己所信仰的一切就都显得不那么的重要了。

还好有于谦。于谦是个坚决的主战派。从北京保卫战结束后,瓦剌有了议和的打算,于谦坚决的拒绝议和,他认为也先这个人野心大心眼多,他提出的议和必有阴谋。这样的说法正好迎合朱祁钰心里最阴暗的部分,于是朱祁钰就乐得拒绝议和,大明朝和瓦剌部继续保持零星战斗。然而打仗总有停下的一天,无论是草原还是中原,都不能承受长期的战争。从景泰元年六月起,双方趋于平静,议和并迎回太上皇的声音再次响起,此时于谦并没有再发表反对意见,他明白朱祁钰心里所担心的,他对朱祁钰说:“天位已定,不用担心”。这才让朱祁钰最终决定派人去瓦剌部探视太上皇。

于谦这个人是一个纯粹的人,一切行为都是从最根本的心态出发的,他只考虑这件事对还是不对,而不去考虑更深的政治因素。从最早他拒绝行贿王振就知道,他所追求的就是一个单纯的行为。他拒绝迁都,他开始拒绝议和,他现在同意迎回太上皇都是这样。迁都会导致北方国土沦陷,所以他不同意;议和可能会中了瓦剌的奸计,所以他不同意;而这一切,都是出自他的职位,所在其位而谋其政。现在迎回太上皇,此事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他也天真的认为群臣也好,新皇帝老皇帝也罢,都会各安天命的。他没有别的想法,他不相信会有别的想法。可是,其他人则不相信他不会有别的想法。

在这件事情的前后脚,景泰元年,朝廷表彰北京保卫战的有功人员,其中战斗在最前线的石亨封爵。石亨投桃报李,也表彰了于谦手下的几个人。本来是皆大欢喜的事情,于谦却认为石亨是武人,有兵权,如果再表彰了私人,则会尾大不掉,于是强烈阻止石亨,双方由此结怨,再加上最初提议南迁时他老实不客气的面斥徐珵,已经有两个人对他恨之入骨了,当然他们的故事会在下一篇中还会说到。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留给拗相公于谦的时间,其实也已经不多了。

景泰元年(1450年)六月,明廷派李实、杨善出使瓦剌。朝廷的本意是探视也先的心思,看看下一步的战略是什么。杨善自作主张主动迎回了太上皇朱祁镇,让景泰皇帝朱祁钰大为恼火,但事已至此,也只能无可奈何。

朱祁镇一行于八月初二出发,八月十四日抵达居庸关,十五日进安定门。打开百度地图,输入土木镇和安定门,上面显示沿着八达岭高速,不堵车时需要1小时20分钟,然而这条路,朱祁镇走了整整一年。


一个贸然亲征的故事——大明土木堡之变始末(5)


景泰元年(1450年)八月十五日清晨,京师的居民很少有人留意到,有一轿两骑非常低调的从安定门进城,沿东皇城墙进东安门。轿子里就是“北狩”将近一年的太上皇朱祁镇。景泰皇帝在东安门内迎接,随后一同进入皇城内城。

在东华门外,朱祁镇下轿,与朱祁钰面面相对。按礼,朱祁钰应该跪迎。只见朱祁钰向前走了两步,似乎要下跪,朱祁镇连忙抬手,朱祁钰就势起来。朱祁镇举手行礼,朱祁钰面色尴尬,只有身边的太监听到他嘴里喃喃的声音——“哥”。

“帝迎见于东安门,驾入南宫,文武百官行朝见礼。“礼毕,百官出,皇后钱氏车驾入南宫,随后南宫的大门缓缓关上,在此后的7年中,再也没有打开过。


(未完待续)


写在后面:土木堡之变已经结束,从下一篇开始介绍其后的夺门之变。我个人认为景泰皇帝当政那几年并不是一切太平,而在南宫的朱祁镇确实拥有超高的凝聚力。景泰在换太子和虐待朱祁镇这两件事上大失民心,其实还是操之过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