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的領導力必修課:正向管理八部曲(下)


管理者的領導力必修課:正向管理八部曲(下)

作為管理者的你,是否覺得管得越多越亂,員工越不聽話,越無法實現自己的預期,不僅自己筋疲力盡,還被他人所詬病?


本期,我將繼續與大家分享《正向管理》,為管理者提供修煉領導力的有效技能,在減少對員工掌控的同時,引導員工,提高工作效率,激發團隊主動性,實現正向管理。


有滋有味說經營,有趣有料話管理。大家好,歡迎來到同心動力“趣知”微諮詢課堂,我是今天的主講嘉賓魏娜。


上一期,我為大家講述了正向管理八個技能中的前四項(《管理者的領導力必修課:正向管理八部曲(上)》):

  • 鼓勵的技能
  • 激發的技能
  • 引導的技能
  • 影響的技能


管理者的領導力必修課:正向管理八部曲(下)


有人反饋給我說,在疫情的當口,能夠學習一些正向積極的東西,頗有興趣,也受益匪淺,感謝大家的支持和肯定,這也是同心動力的初衷,我和同事將持續在“趣知”微課堂為大家奉獻更多精彩有意思的內容。


今天,我們繼續上一期的內容,為大家講述後四項管理技能


1、第五項技能:存異


在職場上你會發現,有太多的人傾向於爭吵和走極端,或者全程保留自我的意見和感情色彩。市面上很多培訓機構的課程告訴我們,遇到差異,要克服、規避、限制等等,但是也有一個詞,求同存異,我們應該思考,面對差異,如何以更加正向的方式去處理。先來看一個實驗: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不久,社會心理學家所羅門∙阿希為了探索人們抵抗集體壓力的條件,做了非常著名的阿希實驗,這項實驗是研究從眾現象的經典心理學實驗,實驗的目的是研究人們會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他人的影響,而違心地進行明顯錯誤的判斷。


被測試對象由大學生自願報名參加,當某一人走進實驗室的時候,他會發現已經有5個人先坐在那裡了,這名大學生只能坐在第6個位置上。事實上,先坐下的5個人是已經和阿希串通好的假測試對象,即我們所謂的“托兒”。實驗很簡單,就是比較線段的長度。阿希首先拿出一張畫有一條豎線的卡片,然後讓大家判斷這條線和另一張卡片上的3條線中的哪一條等長,測試共18輪。事實上,這些線段的長短差異非常明顯,正常人非常容易做出判斷,但是,在進行過兩次正確的判斷之後,5個“托兒”就會故意異口同聲地說出一個錯誤答案,這時會發生什麼呢?那個唯一的測試者是堅定自己的判斷,還是隨波逐流,做出違心的選擇呢?


實驗結果是這樣的,雖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從眾傾向,但總體結果顯示,平均有33%的人的判斷是從眾的,有76%的人至少做了一次從眾的判斷,當然,還有24%的人一直堅持己見,沒有從眾。


後來,阿希改變了實驗方法,給被測試者分配一個盟友,當然被測試者也是不知情的,有了這個盟友,即使只有這個盟友和其他人背道而馳,被測試者依然會選擇相信這位“盟友”。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要堅持真理,人們至少需要一個盟友,在沒有盟友的情況下,只有少數人能夠對抗可能存在錯誤的大集體,我們稱這個少數的真理集體為小集體。


另一位心理學家伊馮∙賈扎裡安發現:當大家在發表具有爭議的言論時,都在冒著被忽視、脅迫和攻擊的風險,但當自己找到負面對抗的盟友時,他們就組成了一個小集體,大家都會平靜下來,繼續工作。


基於這兩個理論,本項技能就是教會管理者,如何運用組成小集體來實現領導藝術。


讓我們以會議舉例,會議上的每一次發言,都是隱藏的小集體形成與重組的時機,拋開人的善惡來說,工作中有一個無意識的動態系統,每個參會人的頭上,都有一個隱形的小氣泡,裡面寫著說不出口的評論,比如“這是我聽過最愚蠢的事情”,比如“我永遠不會有勇氣說這話”等等。


雖然我們很少說出這些想法,但是當有人說的話引起大家的焦慮時,有些人就會開始等待領導的行動,或者也有些人選擇叫板,此時此刻,大家就會偏離主線,偏離了會議的主旨,而過於關注對這些話的感覺。作為一個正向的管理者,你應該使用技巧,轉化這種無意識的模式。


今天我們推薦三個小技巧:


第一個,“還有誰”法則。


假設,會議上有人說“我覺得我們在浪費時間”,你可以問“還有誰覺得我們在浪費時間呢”?如果有人舉手贊同,就請他來舉例說明。這時,大家反而會有一種放鬆的感覺,這樣做也是在告訴大家,這種感覺是可以被接受的。你可能會繼續問“你們都經歷了些什麼”?就會有人來舉例說明,這樣,一場戰鬥就被你轉化成為了一組對話,而不是對立情緒的升級。


當然,有時人們不滿足於“還有誰”這個問題,就是要沉浸在衝突差異中,這時就要應用第二個技巧,讓支持兩種觀點的人分別舉手示意,分成兩個陣營,分別給每一個陣營5分鐘時間來互相交流,此時另一個陣營選擇傾聽,兩個五分鐘過後,大家能從這些交流中得到什麼,不僅僅是更多的差異,還有一些出人意料的相同之處,這時人們會更關注於相似之處,而不再是隻看差異。


第三個,非常簡單,就是耐心地等待每個人的發言,總會出現那個控制場面的人,通常會有人自願去打斷這種對話,並讓大家都認識到,任何極端的一面都是有用的。


2、第六項技能:高效


要高效地完成一項工作任務,管理者最簡單的一個領導行為就是在一個恰當的時間、地點,找一個或者一些恰當的人選去執行工作任務,正確的人在一起討論,可以在幾小時或幾天內完成複雜的任務,不然可能時幾周、幾個月或更久。


要時時刻刻收穫最合適的人選,快速推進工作,給你提供六個小技巧:


第一,有全系統的概念,全系統就是完成這項工作所需的人,比如一項工程,你要保證流程中所涉及的各項工種,都有專業、權威的負責人在現場接收任務。


第二,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兒,誰真正擁有權力、資源、專業知識、信息和需求,就是我們常說的,術業有專攻。


第三,用適當的時間,與合適的人進行富有成效的對話,給自己限定時間,能夠更快地產生結果。


第四,給大家時間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在行動開始之前,讓大家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省去這一步會在之後造成更多的麻煩和浪費。


第五,創建責任擔當表,如誰是擁有最終決定權的,誰負責行動,誰負責提供資源支持,誰負責前期摸底和調研等等,讓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各司其職。


第六,遇到跨職能的難題時,平級之間的溝通應該升級,向更高一級的多部門主管領導請求支援。


3、第七項技能:掌控


這是一項統籌全局的能力,將教會你如何發現“整頭大象”,以及如何在組織內構建競爭力,建立信心以及兌現承諾。


盲人摸象的故事大家都聽過,每個人都用自己觸摸到的一部分來定義整頭大象的形象,但是管理上如果不具備全系統的思維,就勢必會造成糟糕的後果,管理者必須帶領大家一起去探索“大象”,讓大家知道別人所知道的自己不知道的東西,獲取所有的觀點,就要容許在同一個房間裡,充滿多元化的觀點,如果一個管理者不能建立這樣的文化,其他人就只會一味地去做他們認為被期望去做的事兒,或許並不是正確的事兒。


探索整頭大象,這裡為大家推薦四種技巧:


第一,四處走走,聽聽人們對一件事的看法,你也可以在會議的任何時候停下來,詢問大家是如何考慮的,給想說的人留下足夠的空間。


第二,時間線,這是一種會幫助每個人學習他們集體歷史的計劃工具,沿著牆壁貼上一張長條形的紙,每隔一米就寫上一個日期,讓每個人在紙上寫字或作畫,然後彼此討論他們的所見所聞。


第三,思維導圖,用一張1.8*3.6米的紙,在中心寫下會議主題,然後讓大家圍繞主題集思廣益。這是一個很好用的工具,可以用它來做筆記,進行頭腦風暴、解決問題、做出決策等等,導圖會刺激個人的洞察力及行動力,使“系統”更加明顯可見。


第四,流程圖,流程圖能夠幫助團隊記錄一個有序的過程,讓所有人更加直觀地瞭解自身行為如何影響整體的效果。


4、第八項技能:求同


可能這個技能聽起來和之前的存異感覺很像,起初我也是這樣認為的,但是瀏覽完整篇章節之後,才理解,存異主要針對那些不同,而求同,是聚焦於一致的觀點,取得共識。


做到集體達成一致比你想象的要簡單,這裡並不是說每個人都要贊同所有的事情,但是至少,你應該嘗試著去接受那些自己無法改變的地方,而不是一味地尋找可以改變的地方。


這項技能最關鍵的技巧在於,給予時間和空間,讓大家共同探討一個關鍵問題,讓大家說出自己的觀點,然後找出大家一致同意的要點,記錄下來並進行討論,直到每個人都對這些具有代表性的共同點感到滿意為止,如果你發現不能解決分歧,就把這些寫在“未同意”清單裡。

做好一名管理者,就要讓自己成為一名整合者,例如產品經理和項目經理,優秀的整合者,負責整合總體成果,贏得合作,他們能夠容忍差異,承認不同的需求,不偏袒任何一方,能夠影響不同專業以保證整體利益,並以此贏得信任。


到此,正向管理的八項技能就全部與大家分享完了,希望每一位戴上耳機的你,都能夠從中找到一些收穫,即使不是管理者,至少能夠學會管理自己。過程中或許會遇到很多考驗,這都是不可或缺的,這也是成長的必需品,對於任何成功或挫折,希望你都能夠輕鬆面對。相信自己,每個人都有優秀的一面,遇見,只是時間問題。


有滋有味說經營,有趣有料話管理,我是魏娜,下期,我們不見不散!


作者:魏娜——同心動力諮詢經理。十年管理諮詢經驗,重點研究及諮詢領域為企業文化管理、企業文化深植、價值觀管理、母子文化融合、企業品牌等;


來源:同心動力管理V視角(ID: topdut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