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找個願意為你動腦筋想辦法的醫生會更好

人吃五穀雜糧,也有七情六慾,所以一生中總會時不時有這樣那樣的不舒服,這些不適或代表只是一些小恙,但也可能表明的確需要醫生的幫助了。

看病選擇醫生時有以下幾個情形,一類是和醫療完全不沾邊的病人首先想的是找一個知名的、最好是享受各種津貼的老專家給自己瞧病;二類是一些七拐八繞能和醫院搭上點關係的人,多會選擇科室主任為自己診治,也許這樣會讓自己心裡覺得更踏實;三類是醫院內部人員及其怹們的親戚朋友,診療之前會在醫院內部打聽所患疾病在自己醫院能不能治,惹能治的話誰的技術好,同等治療效果的話又是誰的治療費用最低,這個時候怹們所選擇的可能就是副主任醫師或是主治醫師。以上幾類都包括:如果經濟條件允許,能去北京上海等地的國內頂級醫院就堅決不在本省,要是能去國外就不會選擇國內患者了。僅有很少一部分患者看病隨緣分,自己來的時候碰上哪個醫生就找誰為自己診治。

接下來探討一下各類醫師的優劣勢。一、知名老專家診療經驗非常豐富,但因為大多數都是退休後返聘工作,實際很少參與具體的治療工作,同時因為本身年齡較大,學習新知識精力有限,所以存在知識技能滯後,為患者制定治療方案陳舊的問題,當然也有很多吳孟超、鍾南山等為祖國醫療事業奉獻終生的大神級人物,怹們的確值得我們年輕一輩景仰與學習。二、知名專家及科室主任的優勢在於診療經驗豐富,治療技能相對穩定,醫院給予個人的支持力度大,本身也佔有較多的醫院內部資源等。但科室主任是行政職務,日常主要精力投注於科室管理,讓科室正常運轉是工作重點,還有醫院內部名目繁多的活動、會議也會佔用大把時間,其次在全國甚至世界各地有各種名目的專業學術組織,科室主任及知名專家會在這些組織中擔任或高或低的職務。回想我當時在北京進修學習的時候,只要精力夠用還想參加學術會議,達到至少每週參會一次的頻率那是絕對沒有問題的。這僅是北京一地。如果放眼至全國甚至全世界,那應該是越大的腕兒就越忙了。所以這裡存在的問題就是:醫療工作投入精力有限,對患者真實情況掌握不足等。三、未擔任各種行政職務的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及主治醫師,這是我個人認為“性價比”最高的一組,當然理論上是主任醫師(一般從業至少15年以上)“性價比”最高,副主任醫師(一般從業至少10年以上)稍低,主治醫師(一般從業至少5年以上)再低一些,這一組職業人的明顯優勢在於:投入到醫療工作的精力充足,可以隨時掌握患者最新情況,有長期的工作經驗積累,學習新知識新技能的時間較多,同時為了能夠進一步提升更願意將新知識新技術應用到日常的診療工作中。

最後談談題目,《也許找個願意為你動腦筋想辦法的醫生會更好》。如果運氣比較差患了急症、重症或絕症,其實這些疾病在國內甚至國際上都是有診療指南的,只要負責您的醫師有責任心,一心一意投入到治療工作中,那麼治療結果的不同主要還是個體差異造成。也可以理解為疾病完全複製到兩個完全相同的個體上,不同的醫院根據診療指南治療後的效果差異不大。那如果患了治療後可明顯緩解甚至完全有機會治癒的疾病時,那麼選擇不同的醫生,就可能出現治療結果的不同。因為藥物種類成千上萬,治療手段也多種多樣,每一名醫生又有各自本身並無對錯的用藥和治療習慣,但不同的組合卻會導致不同的治療後果。對於單一患者可選擇組合的機會是屈指可數的,很多時候甚至機會只有一次。如果這時醫生願意多為患者思考衡量,那我首先會認為這個患者運氣可能還真的不錯:能物理治療就不要口服藥物;能口服藥物就不要忍受疼痛做靜脈點滴;50元治療費就解決的問題就沒必要再弄別的花樣。相反,應該動刀動剪的時候絕不手軟;患者不積極配合治療的時候要嚴厲的指正;水平有限時正視自己的不足誠懇地建議患者及時轉院治療。所有的這些都體現了一名醫者的職業素養、責任與擔當,至少說明良心還在。

最初當醫生我覺得是受人尊敬的職業,後來又覺得不過對人有用而已,現在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認為是積德行善的行當,也許以後會再變也不一定,但生長在新時代的我卻一直信奉“因果報應”,所謂“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正因此我才有感而發。以上僅代表我個人觀點,絕無針對任何個人或組織的意思,若閱讀過程中引起您的不適,請您主動無視。那些還願意搭理我的看官,咱們以後再敘。祝您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