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父子与蔡家叔侄老师(上)

清乾隆嘉庆皇帝与漳浦蔡世远及堂侄蔡新七十多年的师臣情谊,历史典载故事佳作累牍连篇,故里老少传诵街头巷尾,族人顶礼膜拜,两位“帝师”功德彪炳千秋。

乾隆皇帝曰“知臣莫如君,知弟莫如师”。这是怀念老师的肺腑之言,亦是对蔡家叔侄的感慨陈词,一句话反映了君臣师生间知己之交。愿本文能帮你有所知,幸哉!

乾隆父子与蔡家叔侄老师(上)

漳浦蔡家神像,蔡新夫妇(前左)堂叔世远夫妇(前右)开基祖(后)

乾隆皇帝老师蔡世远、嘉庆皇帝老师蔡新叔侄故居位于福建省漳浦县城南梁山北麓,古称下布,今属大南坂镇下楼村,已辟为旅游胜地和教育基地。

乾隆父子与蔡家叔侄老师(上)

福建省漳浦县地理标志—梁山

乾隆父子与蔡家叔侄老师(上)

蔡新故居导航定位图(高德地图)

(一)西湖蔡氏望族书香门第

乾隆父子与蔡家叔侄老师(上)

县城西湖蔡氏家庙

蔡氏开漳始祖蔡长眉为归德将军陈政部府兵校尉,唐总章二年奉诏由河南固始入闽肃乱,开漳后屯驻云霄之西,后裔因民乱迁居漳浦赤岭蔡坑。有史载理学家蔡元鼎由蔡坑迁大帽山,一部后裔迁居县城西湖(详见下图,因族谱断续,西湖开基祖与蔡元鼎的代系待考)

西湖世系九世祖而煜(yu)避三番之乱迁居梁山脚下,偏安一隅兴教立学,书香门第人才辈出。

乾隆父子与蔡家叔侄老师(上)

西湖蔡氏世系图(红色标注科举、官阶)

图中可见第八世一橙生四子有两个进士(而烷、而烜),九世而煜(yu)生壁、祚熹等四子,壁子世远(11世)、熹孙新(12世),世远与新系堂叔侄。

乾隆皇帝老师蔡世远和皇子嘉庆皇帝的老师蔡新,叔侄俩帝师可谓“二希”也。

乾隆父子与蔡家叔侄老师(上)

叔蔡世远(左)侄蔡新(右)画像照

(二)乾隆皇帝老师蔡世远“太傅”

蔡世远,字闻之号梁村。康熙二十一年壬戌三月十一日(公元1682年4月18日)生于下布下楼村楼庴。留著《别有天记》:“别有天在梁山下,邑治南十里许,湮没久矣,甲寅之乱,先王父避居梁麓,乙卯始得之。”

乾隆父子与蔡家叔侄老师(上)

梁山北麓“别有天”

蔡世远在康熙44年中举人,受邀福州鳌峰书院主持校订古籍,古典文学研究颇有造诣。

乾隆父子与蔡家叔侄老师(上)


康熙48年世远进士及第,授翰林院庶吉士。翌年请假回乡省亲,途经浙江闻漳泉闹饥荒,遂向同乡借款并募捐买米几千石,请准海运至漳泉救助灾民。省亲期间因父亡延假守制治丧,应漳州知府魏荔彤的聘请,主修《漳州府志》并作序。蔡世远父亡丁忧期满回京,吏部按新规误作自动超休处理 ,职位没了。若申明丁忧非超假或可复职,但他说“吾闻古者受官爵而相让,未闻投牒以自我申诉。”休官居京。老师李光地相爷主编《性理精义》,荐世远任分修,成书后告假回乡侍奉母病,在闽期间受聘主持鳌峰书院。

乾隆父子与蔡家叔侄老师(上)

福州于山鳌峰书院(重建)

鳌峰书院是闽府学馆,罗源教谕蔡壁首任书院山长,世远曾随父蔡壁在学得益国学精萃。现在受聘接掌山长,认为学问应似南宋真希文(德秀),事业应似北宋范希文(仲淹),号住所“二希堂”。他制订教规、升华理学,办学有方,闽士矜奋。皇上謚词“讲学鳌峰,克探濂、洛、关、闽之蕴。”乾隆皇帝曾作诗以赞:

闻之蔡先生(乾隆四十四年 清高宗御制)

先生长鳌峰,陶淑学者众。

奉命训吾曹,风吟而月弄。

虽未预懋勤,八载寒暑共。

常云三不朽,德功言并重。

立言亦岂易,昌黎语堪诵。

气乃欲其盛,理乃欲其洞。

是实为学方,虚车徒驾覂。

因以书诸绅,未敢妄操纵。

德功吾何有,言则企该综。

呜呼于先生,吾得学之用。

康熙六十年(1721年),台湾朱一贵起义,朝廷将出师镇压,蔡世远《与总督满公论台湾事宜书》诫杀戮善民治。

乾隆父子与蔡家叔侄老师(上)


雍正元年,蔡世远奉诏入京,任翰林编修入直尚书房,侍诸皇子读书,成了四阿哥弘历的老师。

乾隆父子与蔡家叔侄老师(上)

两帝师纪念馆.乾隆帝师蔡世远

县志载蔡世远“入住经筵,凡进讲《五经》及先儒之书,必近而引之身心,发言处事所宜,设诚而致孚者。”辅讲诸史及文学作品“则于兴亡治乱,君子小人消长,心迹异同,反复陈列,三致意焉。”雍正皇帝称赞他“谈经禁近,朕心饫讲论之勤;晋秩容台,邦礼藉寅清之重”。世远在尚书房六年晋升顺利,从侍讲、右庶子、侍讲学士、少詹事、内阁学士至礼部侍郎。

雍正八年,蔡世远被弹劾长子违反条例私给船照。世远奏曰“臣子长汉现在京邸,此所给照,不知何人所为,但有臣官衔图书,非臣族姓,即臣戚属,请敕鞫治。”经部议降一级调用,郁病休在家。

雍正九年,四阿哥弘历到老师家探病,不曾想蔡老师家一贫如洗,深感老师为官清廉,作诗《冬日寄蔡闻之先生》:

一线阳迴节近春,先生独卧病兼贫。

釜漂白水薪为桂,廉卷寒风雪作银。

未识命车期几日,已经伏枕过三旬。

药炉静对无余事,应有新诗付锦鳞。

书斋十载接辉光,屈指睽违一月长。

试问鑪锤何忽忽,可知岁月亦堂堂。

腰围定减冬前带,发际应添镜里霜。

佇侍春风重坐卧,新知旧学总商量。

收到弘历诗稿,世远捧诗笺痛哭。弘历专折禀报老师清廉贫病实况,雍正帝感叹其清贫,下温谕恢复世远官职,令太医诊治。因饥贫累病,当年除夕,蔡世远小女夭折,雍正十年正月夫人刘氏亡故,还未半个月小儿长注夭折,一家连失三亲,世远一病不起。

弘历立春前五日以诗代书问蔡先生病:

早起披衣唤小僮,新裁柔翰走诗筒。

问师冷日迍邅景,忆我春风坐卧中。

最是能安天与命,况于所遇病非穷。

寄诗正值韶华近,可与宜春帖子同。

世远收到诗笺感泪涕零。

在这家难刻骨铭心的一年,《二希堂文集》成书(见下图)。

乾隆父子与蔡家叔侄老师(上)


县志载,文勤(世远谥号)自其少时承父训,则好读宋五子遗篇,长益穷极深微,复讲求世务为有用之学,慕范希文、真希元二先生为人,敦行孝弟,以民物为己任,故自名其集曰《二希堂》。

乾隆谥词“展《二希》之遗集,垂百世之休风。”帝或有感老师之德,在宫中置“三希堂”书房。帝赠银刻印《二希堂文集》15卷并作序,收入《四库全书》。

乾隆父子与蔡家叔侄老师(上)

养心殿西暖阁“三希堂”(乾隆御笔)书房

雍正十一年(一说12年)癸丑正月初九日(公元1733年2月22日),蔡世远久病难治在京逝世,年仅53岁,家贫无力发丧。

雍正帝赐银500两,诸皇子也赠银300两,由礼部主办丧礼。大学士方苞撰写《礼部侍郎蔡公墓志铭》“其材天植,其学不迷,其志不欺,其数非奇,而不竞其所施。匪予之私,众心所凄!”

第二子蔡长沄扶灵柩回家乡漳浦,一路车马舟楫,船欲进旧镇港因雾大误入佛昙湾,遂于鸿江出海口之龙仔山“五凤朝阳”吉地下葬,雍正乙卯年三月(公元1735年),蔡世远夫妇合奉安葬于洞野蔡村。

乾隆父子与蔡家叔侄老师(上)

蔡世远夫妇墓碑【碑文】皇清赐进士出身、诰授通奉大夫、经筵讲官、礼部左侍郎——梁村蔡先生暨元配——诰封二品夫人刘氏合葬佳城,雍正乙卯岁季春吉旦立。

乾隆二年(1737年),乾隆皇帝颁谥词“秉姿直谅,制行端方”,赠礼部尚书,赐祭葬,谥文勤,入祀贤良祠。在族人守陵处建“二希堂”祠侍奉文勤。

乾隆六十年二月,85岁皇帝思念老师恩德又谕:“因念朕临御六十年以来,孜孜勤政,悉繇典学懋修,罔弗衷诸圣教,回忆冲龄就傅之时。…蔡世远教以古文作法,宜学昌黎,朕从此问津肆力,学业益进。至今所作古文,无不理明气盛,是当年久侍帷幄,敷陈启沃实福敏、蔡世远两师傅之力为多。今年登八旬有五,眷怀旧学,允宜秩赠三公。…原任尚书蔡世远著加赠太傅…赐祭一坛…葬世远原籍。著派福建巡抚亲往致祭,以示朕眷隆耆旧,崇礼师儒至意,即令恭和进呈。朕自幼读书,服膺圣训,为治世临民矩矱。迄今年逾耄耋,典学孜孜...” (见《清实录乾隆朝实录》)

乾隆父子与蔡家叔侄老师(上)

漳浦县佛坛镇洞野村“二希堂”庙

蔡世远遗著有:乾隆皇帝作序的《二希堂文集》15卷,《鳌峰学约》、《朱子家礼辑要》各一卷,所编的《性理精要》、《历代名臣言行录》,考定的《古文雅正》、《汉魏六朝四唐诗》各若干卷。

乾隆皇帝缅怀老师作诗,题刘松年武夷九曲图忆闻之蔡先生:

武夷层巘岚烟碧,水墅山村变朝夕。

桃园祗许一舟通,就中疑有神仙迹。

闻之先生八闽客,为余曾说山川僻。

当时兴寄玉笋峰,嗟吁道阻未寻屐。

钱唐笔墨超凡格,半幅霜绡图咫尺。

题诗九曲足卧游,还是书窻话疇昔。

(乾隆皇帝诗见《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

上部完,待接下部。作者:张自然2020.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