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助聽器告訴您——耳內、耳道型助聽器的工作原理

耳內型助聽器依其外形特徵可以具體分為:耳內型(英文縮寫ITE)、耳道型(英文縮寫ITC或CC)、迷你耳道型(英文縮寫MITC)、隱形深耳道型(英文縮寫CIC或TYM)。但由於它們都是戴於耳內的,所以也簡稱耳內型助聽器。

耳內型助聽器的特點:適合個人的耳朵;容易戴入或取下助聽器;充分利用外耳的聲音收集功能;配戴舒適;比較不引人注目;可以正常方式來使用電話:在你睡覺時也可以配戴;可依你的聽力需要來定製耳內型助聽器。

耳內型助聽器可能是助聽器中最令人感覺方便與舒適的一種型式。更重要的是:它在音響上所能達到的效果,確實可以增進使用者聽的能力。我們與人溝通時,最大的問題,並不是聽不見,而是雖然聽見了聲音,卻不能瞭解其中所含的意義。我們常以為一個字只包含一個音,事實上,每個字都是由幾個不同的音所組成的。現在,拿“三”這個字來做例子:SAN音中的“s”是一個高頻率的音,若你聽出“S”這個音,就知道,所聽到的字是“三”,而不是“安”因此可知,字音中所含的高頻率聲音,才是我們瞭解意思的關鍵所在。語音裡面所含的能量,有60%是集中在500赫以下(低頻率),也就是在韻母上(如AN,EN,IA···);35%能量集中在500赫-1000赫之間(中頻率);所剩下極微少的能量才存在於語音瞭解息息相關的高頻率聲音上。通常,語音的這種特性,對聽力正常的人來說,不至於構成問題,但對於有聽力障礙的人而言,則不然。當聽力損失主要發生在高頻率帶時,因為高頻率語音中所含的聲能量十分微弱,因此,所造成的問題也就更加複雜。任何一種助聽器都不能使已受損的聽覺系統恢復正常。

助聽器只是把聲音擴大,使你易於聽取。耳內型助聽器與一般助聽器不同之處,即在於:耳內型助聽器是在一個較有利的焦點上--耳道口,接受聲音,因此能達到更有效的擴音效果。我們外耳,能把能量微弱的高頻率語音,集中在耳道附近,以加強這些極其重要的聲音。當助聽器戴在耳朵外部時,需有一條較長的管子與耳部相連,這條管子會產生共振作用。共振的結果,往往使中頻率的聲音不自然地增強,增強後的中頻率聲音,會很容易遮蔽住音量微弱的高頻率聲音。相形之下耳內型助聽器,只需用極短的管子,所以可有效的減少這種遮蔽的作用。與其他型助聽器比較,耳內型助聽器的另一項優點是麥克風的位置。通常麥克風把語音與環境噪音一起傳送到擴大器。而環境中多數的噪音是以低頻率音為主的。如果麥克風同時接收了低頻率的噪音與重要的高頻率的語音,那麼音量強的噪音就會遮蓋住音量弱的語音。耳內型助聽器,其麥克風的位置設計在高頻率聲音最強的焦點--耳道口上,即可去除高頻率語音被遮蔽的缺點。耳內型助聽器還有許多顯著的優點。它在外觀上較不惹人注目,同時,使用者可從事於各種活動,不受到行動上限制。

耳內型助聽器的上述優點與其外型極為密切。外形越小,上述的優點越明顯。因此隱形深耳道助聽器是最好的,其次是耳道型助聽器,再次是耳內型助聽器。


廣州助聽器告訴您——耳內、耳道型助聽器的工作原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