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歷史之滅建州者必為葉赫的那點事

1912年2月12日,歷史不會忘了這一天。因為也就是在這一天,在北京紫禁城的養心殿裡,奉一份懿旨下達了一份影響整個中國歷史的詔書,也就是《清帝退位詔書》:六歲的宣統皇帝愛新覺羅·溥儀退位,袁世凱組織臨時共和政府。大清帝制結束了,在中國延續三千年的帝制結束了。

八卦歷史之滅建州者必為葉赫的那點事

《清帝退位詔書》

而親手結束這一切的人,下達這份懿旨正是隆裕,清朝最後一位皇后、皇太后。本名葉赫那拉·靜芬。

八卦歷史之滅建州者必為葉赫的那點事

晚年的隆裕

而這正好印證了那句由來已久的讖語:滅建州者必為葉赫。

事情還得從滿清入關前的1953年說起。

據傳,為統一女真族部落,努爾哈赤率領愛新覺羅部與葉赫那拉部發生激烈戰爭,雙方都死傷慘重。在激戰中,葉赫部將領布齋被建州人劈成了兩半,一半留在建州,一半歸還葉赫。建州是愛新覺羅部建立的地方政權也就是後來的大清政權。從此,葉赫部與愛新覺羅部結下血海深仇,不共戴天。葉赫部首領布揚古,臨死前曾對天詛咒道:“即使葉赫那拉死的只剩一個女人,也要報仇。”某些野史上甚至說努爾哈赤曾經深恐葉赫那拉的報復。“滅建州者必為葉赫”由此而得。

民間甚至流傳清朝後宮,葉赫不得為后妃的祖制。但是,在清朝歷代記載中,都有葉赫那拉氏為妃的例子。細細計較下來皇后就有那麼三位。

第一位是孝慈高皇后。名為孟古哲哲,她是海西女真勢力強大的葉赫部貝勒楊吉砮的小女兒。 14歲嫁與清太祖努爾哈赤為側妃,是努爾哈赤的第三位大妃。生育了清太宗皇太極。諡號和皇后頭銜都是她的兒子之後追封的。

八卦歷史之滅建州者必為葉赫的那點事

《孝莊秘史》烏倩倩飾演的孟古哲哲

第二位孝欽顯皇后。安徽徽寧池廣太道惠徵女。咸豐帝的妃嬪,生育了同治皇帝。在咸豐帝駕崩之後,與孝貞顯皇后兩宮並尊,稱聖母皇太后,上徽號慈禧。歷經清朝四位皇帝的慈禧,掌握了兩朝之國家大權,影響力之巨大。

八卦歷史之滅建州者必為葉赫的那點事

慈禧

三、德宗孝定景皇后。後世稱為隆裕。都統桂祥女,慈禧的侄女。光緒帝之皇后。唯一一位從入宮為後的葉赫那拉氏。太和門是皇帝大婚時,皇后入宮的必經之地。

八卦歷史之滅建州者必為葉赫的那點事

年輕的隆裕

值得一提的是,在光緒帝大婚前的一個月,發生了一件非常詭異的事情,大雪紛飛的夜晚,紫禁城的太和門,竟然被大火燒成了廢墟。慈禧太后沒有同意大臣們的建議推遲婚禮,而是命人在廢墟上做了一個假的太和門,以假亂真。彷彿預示這段徒有其表的婚姻,悲劇的隆裕。

除了這三位著名的葉赫那拉氏之外,有名有姓的還有:一康熙帝妃嬪之惠妃,葉赫部東城貝勒金臺石之子德爾格爾的兒子,郎中索爾和之女。二乾隆帝嬪妃之舒妃,葉赫那拉氏兵部左侍郎永綬之女。

由此可見,似乎清朝的統治者們並沒有把這句所謂的滅建州者必為葉赫放在心頭過。所謂傳言終究是傳言而已。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清朝是敗在了慈禧的手中,而亡在了隆裕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