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氣候多變,養生需記住這 3 件事

中午還熱得想脫衣服,晚上就風蕭蕭兮一身寒,忽冷忽熱,成為了最近天氣的最佳寫照。

“乍暖還輕冷,風雨晚來方定。”這是北宋詞人張先在《青門引》中的名句——天暖之感為“乍”;天冷之感為“輕”,既有春暖花開,也有春寒料峭,描述的正是春季裡忽冷忽熱、反覆無常的天氣。


俗話也說“春天臉,孩兒面,一天變三變。”春季天氣多變,冷暖交錯頻繁,機體很難適應陰晴不定的氣候,容易造成人體免疫力降低,各種疾病也隨之而來。


春季氣候多變,養生需記住這 3 件事


春天到了,各類疾病高發


春日裡氣溫變化不定,作為人體的第一道防線——肺,是最容易受到外來之物侵害的臟器。如果寒氣等外邪侵犯到肺,會削弱人體上呼吸道的防禦功能,誘發各種呼吸道疾病。

據公共衛生科學數據中心數據顯示,春季過敏性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病率遠遠高於其他季節

此外,春日裡天氣時晴時雨,春雨潤物亦添溼氣。外溼侵入人體往往表現為頭暈頭痛、乏力易困、肌肉痠痛、關節腫痛等,還可能出現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腹瀉等情況。


春季氣候多變,養生需記住這 3 件事


春季養生,別忽視這些事


春季養生,不僅要注意哪些可以做,也要注意怎麼正確的做,總結來說,就是“三要三不要”。其中,“三要”分別是:

一、要正確春捂

春季是由寒向熱過渡的時節,氣候特點是陽氣漸生,陰寒未盡,因此“春不忙減衣”,不要過早脫掉冬衣,還要重點“捂”好背、腹、足底等部位。

在中醫看來,人體下半身位置偏寒,對風寒的抵禦能力較差,而且寒氣大都由下而上侵入體內,所以,下半身千萬不能挨凍,要注意做好保暖工作。每晚睡覺前用熱水泡泡腳,以驅寒通絡、改善血液循環


春季氣候多變,養生需記住這 3 件事


二、要給房間通風

清代溫病大師王孟英曾指出“人煙稠密之區,疫病時行者,以地氣既熱,穢氣亦勝也,故住房不論大小,必須開爽通氣,掃除清潔,庶幾清風自來,疫氣自然消散。”

經常開窗通風,能夠加速空氣流通,防止細菌病毒聚集

三、要多曬曬太陽

春季要養陽,所以應多曬太陽,每天曬半小時的太陽,能幫助人驅除寒氣、提振精神。

春季氣候多變,養生需記住這 3 件事

說完什麼“該做”,接下來,我們說一說什麼事情“不該做”:

一、不要貪喝冷飲

寒涼的食物不宜在春季食用,特別是冰淇淋、冷飲等,否則會將寒氣聚集在體內,傷害五臟六腑,引起消化吸收功能減弱、免疫力降低等症狀。

女性更要注意,貪吃冷飲也容易誘發痛經以及月經不調

二、不要久坐不動

《黃帝內經》中有“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一說,春天本來就是一個充滿生機的季節,應該順應自然界的規律,讓自己也動起來。


每週至少進行2~3次的有氧運動,有利於改善心肺功能,喚醒身體,促使新陳代謝。


春季氣候多變,養生需記住這 3 件事

三、不要熬夜過勞

根據研究,熬夜一天,肝臟需要一週的時間才能恢復其正常的機能。春天是養肝的季節,每晚早點入睡,肝臟才能得到充分休息,恢復元氣。


春天防病,艾灸可溫陽除溼


春季高發的各種疾病,多與“寒”、“溼”等邪氣有關。而艾草性味苦、辛、溫,通十二經,最大的作用就是溫陽散寒除溼,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

春季艾灸,多取後背膀胱經上的背俞穴,如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腎俞等,以調節五臟氣機;同時選取督脈上的穴位,如大椎

命門等,用以溫通經脈

溼氣比較重,受春困之苦的人群,建議再加上豐隆曲池陰陵泉等穴,除溼的同時還能起到健脾理氣的作用,幫助改善大便稀溏、腹滿腹漲、不思飲食等問題


春季氣候多變,養生需記住這 3 件事


春季氣候多變,養生需記住這 3 件事


春季氣候多變,養生需記住這 3 件事


《本草綱目》記載:“艾,外用灸百病,壯元陽,通經脈,行氣補血。”艾灸能調節氣血、增強免疫力,艾灸時產生的艾煙,同時還能起到消毒、殺菌等作用。近日有媒體報道: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課題——由湖南中醫藥大學教授常小榮主研的《艾煙空氣消毒的研究進展》得出結論:艾煙消毒作為一種行之有效的空氣消毒方法,對多種病原微生物具有殺滅作用,具有與紫外線消毒、消毒溶液等其它消毒方法相同甚至更為理想的消毒效果,並且傳播範圍更廣泛。」

在流感高發的春季,常用艾燻蒸居室,可以有助於預防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的發生。


春季氣候多變,養生需記住這 3 件事


在這個疫情防治的關鍵時期,養好身體顯得尤為重要。連忙於防疫的鐘南山院士都堅持每天運動,你還不趕緊行動起來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