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商幫:晉商、徽商、浙商、粵商,誰最會做生意?

中國古代是個文人士子橫行天下的時代,正所謂“士農工商”,讀書人始終排在第一位,但並不意味著後三者不重要!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一直都在“重農抑商”,即便如此,也湧現出了無數傑出的大商人,比如李夫子以前聊過的“范蠡”、“胡雪巖”等商業大亨,一個個是富可敵國,故事還都挺傳奇,有些都被搬上了熒幕。其實中國歷史上還有很多特別厲害的商人,他們不以一個人、一家店出名,而是團結了一大幫人,大夥一塊掙錢,這就是“商幫”。今天李夫子就跟大家聊聊“商幫”的傳奇!

中國四大商幫:晉商、徽商、浙商、粵商,誰最會做生意?

古代商幫的形成和特點

為什麼會形成商幫呢?說來話長了,人生有四大喜事,分別是“金榜題名時”、“洞房花燭夜”、“久旱逢甘露”、“他鄉遇故知”。其中“他鄉遇故知”,說的就是人跟人之間的地緣關係。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每年春節吃年夜飯,一大幫人給你介紹,這是你大舅、那是你三姨姥姥。別看你很煩這個複雜的家庭關係,但是在古代重要之極。因為在古代,商人是一個很大的群體,但是他們地位不高。因此在那樣的特殊年代,商人們利用他們相同的地域屬性、宗族的關係聯繫起來,互相支持、抱團取暖。

中國四大商幫:晉商、徽商、浙商、粵商,誰最會做生意?

這些來自相同地區或者有一定宗族關係的商人聯合在一起,既避免了內部的惡性競爭,又增加了相同的市場競爭力。同時在“輕商”的古代,也有利於保護自己的利益。所以說“他鄉遇故知”,這對古代商人很重要。古代的商幫按照地域劃分大概四個商幫,分別是“晉商”、“徽商”、“浙商”、“潮商”。因為地處廣東的原因,潮商也被稱呼為“粵商”!這四大商幫對於現代的很多企業家都有很大的影響。四大商幫各自的經營領域不一樣,比如晉商經營票號,投資比較保守;徽商做絲綢跟典當生意,還挺文明,一般徽商掙了錢就讀書;浙商是以絲綢起家,後來做海上的貿易。大家比較熟悉的沈萬三,就是典型的浙商代表;潮商又被稱為是東方的猶太人,擅長海上貿易。

中國四大商幫:晉商、徽商、浙商、粵商,誰最會做生意?

晉商:古代金融界的扛把子

咱們先說“晉商”,指的是山西的商人,很厲害,富可敵國,話說清朝時期,八國聯軍向慈禧太后索要賠款,慈禧太后賠不起,就找著名的晉商“喬致庸”借錢。喬致庸大家都知道,電視劇《喬家大院》說的就是他!晉商主要經營的就是鹽業和票號,其中就數“票號業”做的最好。那麼“票號”是什麼?票號其實就是銀行的老祖宗。當然了古代民營的票號跟現代的銀行肯定也不完全一樣,在古代使用的貨幣通常都是銀子,比較笨重,而且出門帶這麼多銀子也很危險,碰到山賊、強盜攔路打劫怎麼辦?所以為百姓保管錢財的生意,就應運而生了。

中國四大商幫:晉商、徽商、浙商、粵商,誰最會做生意?

一開始叫“錢莊”,大家可以寄存家裡的金子、銀子,拿著錢莊給你的一張紙叫“莊票”,以後你存的錢拿著票再兌換回來,但是“錢莊”很少有分店。開在北京就是北京,開在上海就是上海,所以出遠門還是不方便。晉商就看到這個機會了,依靠人多勢眾就開啟了全國的連鎖錢莊——“票號”!憑藉票號的憑證,你可以在北京存錢,在湖南取錢,只要是全國有票號的地方都行,很方便。晉商們就依靠顧客們寄存的錢財放貸、收利,生意很紅火,而且皇上知道了有票號這麼個模式,也覺得很不錯。

為什麼呢?古代各個地方收的稅,在運輸途中也容易被打劫,所以明清兩朝官府就跟晉商一起開了個碰頭會,為了安全起見,收上來的稅就存你們票號裡,你們給憑證,我們給利潤,大家都方便,晉商們也很高興,就等於他們在國家的稅收當中承擔了很重要的任務,有利可圖。這就是晉商的主營業務“票號”。

中國四大商幫:晉商、徽商、浙商、粵商,誰最會做生意?

晉商的傑出代表

晉商的歷史是很長的,早在春秋戰國的時候,山西就出現了一群人,他們是“日中為市”,每天中午做買賣。到了隋唐時期,山西已經有了很多商業化的城鎮,唐朝女皇武則天的孃家跟晉商就有些淵源,話說唐高祖李淵從山西太原起兵反隋的時候,武則天的爸爸叫“武士貜”,正在做木材生意,資助李淵父子軍費開銷,事成之後武則天的爸爸被封為國公,跟秦瓊、程咬金地位相當。由此可以想象,晉商武士貜在戰爭中那是出了多少錢財!

中國四大商幫:晉商、徽商、浙商、粵商,誰最會做生意?

晉商的輝煌與沒落

雖然山西人很早就開始做生意,但是真正形成規模巨大的晉商團體是在明清兩朝,明朝中後期,南方富庶溫暖,北方的邊境土地貧瘠,邊境上大批的軍隊得吃飯,可是糧食在南邊怎麼辦?就讓晉商運糧。送達邊境之後,拿著軍隊憑條可以做鹽運生意,這一下就厲害了。晉商一下子就成為了明朝資本最雄厚的商人團體。那麼現在說晉商成功之處在於他們做生意講究誠信、團結,但“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這是老話。哪有商人放著錢不賺的道理呢?晉商有實在的,也有精明的,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特點。

中國四大商幫:晉商、徽商、浙商、粵商,誰最會做生意?

比如明末清初,很精明的晉商就善於發現商機。明朝末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明朝皇上慌得不行了,兩軍交戰的明朝屢戰屢敗,怎麼辦呢?明朝就開始對後金搞經濟制裁,大名的糧食跟鹽不許出口給努爾哈赤,後金這下傻眼了,你是打勝仗了,但你搶回來的金子銀子又不能吃怎麼辦?明朝不賣東西了,這個情況下,晉商就看到商機了,把手上囤積的大批的糧食、鐵器、火藥、食鹽,源源不斷的高價賣給了後金,幫他們起兵篡國。

歷史的結局咱們也都知道,後金改名大清,清軍入關明朝滅亡,晉商為顛覆明朝政權立下了汗馬功勞。藉助與大清朝的親密關係,搖身一變成為了“皇商”,壟斷了中國北方所有貿易,足跡遍佈亞洲。晉商從明末開始注重外貿,有的商人在跟少數民族做生意的時候,能用蒙古語、維吾爾語、俄羅斯語對答如流。在晉商中首屈一指的代表人物,就是前頭說的“喬致庸”。從他的一生確實能看到晉商的信條,“誠信、仁義”!喬致庸生於清末,他是山西喬家的第四任家主,從小喜歡讀書,一心想考取功名,光大門楣。誰知道剛考上秀才,他哥哥死了,長兄家裡人把他叫回來,說:“你哥哥沒了,你得成為咱們家的頂樑柱!”所以沒辦法之下,只得棄儒從商,操持家業。

中國四大商幫:晉商、徽商、浙商、粵商,誰最會做生意?

喬致庸經商理念很簡單,就16個字,“人棄我取,薄利廣銷,維護信譽,不弄虛偽”,跟他尊孔尚儒的讀書人思想是分不開的。他審時度勢,知人善任,到清朝末年,喬家的票號、錢莊、糧店、當鋪超過200家,遍佈全國,資產達到數千萬兩白銀,喬致庸治家很嚴格,他們家有6條家規,一不準吸毒,二不準納妾,三不準虐僕,四不準賭博,五不準冶遊,六不準酗酒。

就是這麼一個勤奮持家的商人,在清朝末年國家危難,慈禧太后西逃的時候,捐了30萬兩白銀,救濟滿清王族。後來又借了白銀用於清朝對八國聯軍的賠款。

晚年的喬致庸為了減少白銀外流,大興土木,修建了著名的喬家大院。有句話說的好“皇家有故宮、民宅看喬家”。通過看喬家大院的精緻,晉商的輝煌,那是一覽無餘。清朝末年由於時局的動盪,再加上西方銀行業對中國傳統票號的衝擊,晉商在現代法律制度上有問題,導致了生意不好做,慢慢就走向了沒落。

中國四大商幫:晉商、徽商、浙商、粵商,誰最會做生意?

徽商:“商而優則士”的典範

晉商是北方的代表,剩下的三大商幫徽商、浙商、粵商都是南方的商幫。徽商指的是徽州府管轄的商人,徽商誕生於東晉,成長於唐宋,盛於明,衰於清末。徽商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特點,“崇文重德”,他們非常的尊崇文化教育。有的過去讀過書,有的讀書不多,但不管怎麼樣,家大業大以後都覺得讀書最重要。當時封建社會生意人地位也不高,徽商們就自己做生意,但希望孩子們能夠讀書,通過科舉走上仕途。所以很多徽商的子弟都讀書、科舉、考秀才、考舉人、到京城考進士。所以徽商對教育是非常的重視。徽商們也就是因為對教育的重視,所以他們愛幹一件事,就是捐錢辦私塾,有錢了就得搞教育,這是刻在徽商骨子裡的觀念。

中國四大商幫:晉商、徽商、浙商、粵商,誰最會做生意?

古代徽商的生意經

唐朝時徽商做茶葉生意,現代咱們比較有名的“祁門紅茶”,原先就是黃山深處的不為人知的茶葉。徽商帶著茶葉走遍天下,才讓祁門紅茶名聞世界。祁門紅茶簡稱祁紅,產於安徽省祁門、東至、貴池(今池州市)、石臺、黟縣,以及江西的浮樑一帶。由安徽茶農創制於光緒年間,但史籍記載最早可追溯至唐朝陸羽的《茶經》。宋朝時徽商是通過利用木材做“紙”的生意,“徽紙”遠銷四川等地。大理學家“朱熹”的外祖父“祝確”也是一名非常成功的徽商。他的主要經營業務就是“客棧”。據說他客棧和商鋪佔了徽州府的一半,人稱“祝半州”。

中國四大商幫:晉商、徽商、浙商、粵商,誰最會做生意?

元朝末年,徽商從事高利貸,牟取暴利。明朝時徽商出資支持朱元璋的軍隊,一直跟朝廷關係很好。明朝中期到乾隆年間,徽商是真正進入鼎盛,他們進入了鹽業,原來的老本行茶葉、徽紙也沒落下,這個生意反而是越做越大了。日本、東南亞、歐洲都有他們的生意。據說他們賣的祁門紅茶,一度成為了英國女王最喜歡的茶。茶葉雖然名氣響,但是真正讓徽商們發家致富的生意還是“鹽運”。鹽在古代是個地位非常特殊的商品,家家生活必須品,而且本薄利厚,自古以來各個朝代都對販賣私鹽的打擊很嚴厲。

但是到了明朝,情況略有一些改變。就跟前面提到晉商時說的,明朝面臨著要把軍用的糧食從江南運往北方邊境,為了鼓勵商幫參加運輸,明朝廷出臺了一個政策,商幫運糧,你們只要到了邊境部隊之後,憑軍隊的“條”就可以拿到一定份額的“鹽引”。鹽引就是賣鹽的許可證。這個政策一出臺,徽商是聞風而動,敏銳的就佔據了先機,搶佔了一大部分的鹽運市場。為什麼會佔據先機呢?一個原因是微商有賣鹽的許可證,還有一個原因是徽商有一個得天獨厚的條件,就是水運四通八達。徽州位於京杭大運河跟長江的交匯處,而且這一段水旱的災害少,所以徽商運鹽的成本相對較低,於是源源不斷的把淮鹽就運到了整個南方,甚至整個中國,這才做了大買賣,賺了大錢。

中國四大商幫:晉商、徽商、浙商、粵商,誰最會做生意?

徽商的成功之道

那麼為什麼說徽商能這麼成功呢?首先一個原因就是南宋在臨安建都,都城都往南邊移了,自然需要大量的木材、茶葉、藥材、文房四寶。第二個原因就是徽州府的老百姓愛生孩子,生多了糧食就不夠吃。民間有句俗話,“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二三歲往外一丟”,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你上輩子沒幹好事,下輩子投胎到徽州,爹媽養你到十二三歲,把孩子往門口一丟,去吧,自己討生活,所以很多徽州的孩子小小年紀就在商鋪裡邊當學徒,迎來送往久了就學會了生意經。久而久之人們也不以“務農為本”了,反到是以“從商為正途”了。

中國四大商幫:晉商、徽商、浙商、粵商,誰最會做生意?

第三個原因就是中國古代有一項特殊的政策,讓徽商是真正走遍全國。什麼政策呢?科舉取士以來,朝廷委派地方官,不允許官員在自己故鄉的方圓500裡之內任職。比如說李夫子是安徽人,如果要是考中了科舉,打開地圖查一下,以安徽為核心往外輻射500裡,李夫子估計得跑到江蘇當官去了。這個政策的目的是讓官員們得去離著自己宗族勢力夠不著的地方作官,防止拉幫結派!但是從商業角度上也讓地方保護主義難成氣候,各個省之間沒有貿易的壁壘,這不僅僅是徽商成功的原因,各大商幫能夠在中國大地上走南闖北,也都是這種制度的功勞。

浙商:時代的弄潮兒

第三大商幫就是“浙商”,浙商的興起主要是中國歷史上經濟重心的向南方轉移,特別是安史之亂之後到了五代,浙江商業非常繁榮,到明清時期,江南成了中國經濟非常核心的區域。還有海外貿易的發展,對浙商也有非常大的推動作用。明朝建國初實行海禁,就影響了浙商的發展,導致浙江成為倭寇經常侵擾的地方。到了明朝穆宗,也就是隆慶年間,開放海禁,導致浙江跟日本東南亞通商密切。自此以後,浙江對海外貿易直線上升,它成為海外貿易的核心區域。到清朝時期,浙商就那是非常強大了,他對自己的定位也很清晰,我們不跟晉徽商搶生意,咱們合作共贏。

浙商一邊給晉商提供茶葉、絲綢、糧食,一邊給徽商南下出海提供交通。到了近代浙商開始“稱王稱帝”,咱們知道浙商中有個“寧波幫”,幾乎壟斷了近代上海的金融產業。1934年浙商就說過這話,說“全國商業資本以上海為首位,上海商業資本以銀行居首位,銀行資本以寧波人居首位。”比如在寧波有個“寧波幫博物館”位於寧波市鎮海區,以中國近代經濟史上重要的商幫--寧波幫為展陳對象,系統展示了明末至今寧波幫艱苦奮鬥、玉汝於成的發展史詩。

中國四大商幫:晉商、徽商、浙商、粵商,誰最會做生意?

跟晉商、徽商不同,浙商有一個與眾不同地方,就是晉商、徽商是典型的皇商、官商,跟官府關係很密切,晉商跟官府很近,徽商是覺得商而優則仕,生意做好了,咱們就做官。所以說本質上晉商、徽商都不算真正的民營企業。浙商不一樣,浙商做生意不跟官府勾搭,主要還是為了個人發家致富,好好生活,所以這一點浙商與眾不同。

粵商:敢為人先的冒險家

那麼最後再來聊聊“粵商”,對粵商定義不一樣,有人說粵商包括潮州的潮商、廣州以及客家商,也有人說不算,不管怎麼說,咱們就泛指廣東的商人。這個“粵商”誕生在嶺南地區,背靠武夷山,面向太平洋,天高皇帝遠,所以說最早廣東漁業興旺,捕魚捕多了他就得賣出去,所以從漁夫就開始研究生意經。

中國四大商幫:晉商、徽商、浙商、粵商,誰最會做生意?

四大商幫都有不同的特點,比如晉商講義氣,海納百川;徽商儒雅,風流倜儻,文化程度高;浙商聰明、懂合作;那麼粵商就是勇敢、敢為人先,富有冒險精神。為什麼會有這個特點呢,主要在於靠海生活的人往往有兩個特點,一是勤勞:漁民可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二是勇敢:風浪再大也不退縮。

所以一代代傳承下來,到了清朝之時,廣州十三行成為了外貿中心,粵商們在中外文化交匯的第一線,他們就把中國傳統中的吃苦耐勞與西方倡導的競爭進取結合起來,利用四通八達的海運,逐漸發展壯大。清初的詩人屈大均在《廣州竹枝詞》中就說:“洋船爭出是官商,十字門開向三洋;五絲八絲廣緞好,銀錢堆滿十三行。”足見當年十三行的興隆旺景。即便到了現代社會,以李嘉誠為代表的成功的廣東商人依舊引領著業界風潮!

中國四大商幫:晉商、徽商、浙商、粵商,誰最會做生意?

李夫子說商幫

從四大商幫的發展、壯大,折射出我們中國人勤勞、質樸、聰慧、誠信的優點,一言以蔽之,生意人做生意他有自己的生意經,從古到今有很多商人他們通過生意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當然普通人的人生生活也離不開商人,所以這個社會本來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對於各位小夥伴來說,我們也可以通過學習古代商幫的經商精神,在這個百花齊放的新時代大放異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