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友德:疫考之下,企業紛紛轉向線上,數字化改造的雙刃劍


2020年1月23日武漢開始實施封城,至今已經過去整整50天了。

新型冠狀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特別是在服務業經濟方面,並且這種影響還在持續擴大。

從春節後到現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大多數服務業企業仍然沒有復工復產,這使得強大的內需市場遲遲沒有得到啟動,中小型民營企業受到的影響尤為明顯。

好在中國政府採取的積極有效的防控舉措,疫情在中國已經得到了有效控制。目前,全國大多數省市區新增的確診數已經多日零增長。即使湖北與武漢,也已經降到二位數以下,我國防控即將迎來拐點

雖然我國的疫情防控目前已經出現了可喜的變化,但世界上已經有120個國家出現了感染者,形成全球大流行的趨勢。歐洲的意大利、亞洲的伊朗感染者人數均已經超過一萬、韓國則也有七千多的確診人數,並且新增確診人數還在不斷增加。

疫情在全球擴散的現實處境讓世界人民開始恐慌,美國一週內發生了兩次股市熔斷,表明了投資者對世界經濟前景的巨大擔憂。作為世界經濟頭號強國的美國如此,其他國家自然也會受到巨大影響。

3月12日,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將這場全球關注的公共衛生事件的危險級別調到最高等級。不僅僅是中國,而是全世界都開始面對這次疫情對我們的生產與生活帶來的巨大影響。

章友德:疫考之下,企業紛紛轉向線上,數字化改造的雙刃劍


疫情中,企業數字化改造是機遇嗎?

不可否認的是,疫情引發的一系列公共危機次生傷害還是讓大多數企業措不及防。失去了線下銷售和獲益渠道,轉而不得不開始利用線上平臺進行產品營銷和服務,他們顯得比較被動無助。尤其是湖北武漢,從短期來看,復工受限,殃及所有行業,隔斷式的暫停,即使恢復生產後,也很難有補償或報復性的反彈。

疫情衝擊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迫使許多企業在一定時期內喪失了線下服務渠道;另一方面,它又迫使許多企業轉而投向線上互聯網平臺,以應對疫情危機對企業的巨大影響。

可以說,疫情加劇了我國企業數字化改造企業的進程,這對很多企業來說,是一次發展機遇,比如騰訊公司的會議系統在這場疫情中迅速壯大,隨線上直播教學/開會需求的爆發性增長而得到迅速的推廣。

值得一提的是,許多在這次疫情中大顯身手的企業,有不少是在經歷了2003年SARS疫情以後抓住機遇發展起來的。由此可見,經歷過相似磨難並且成功化險為夷的企業,更善於總結經驗,造就支撐其發展的精神毅力,並且擁有其獨特的發展路徑。

福禍相依,從危機中看到機遇,善於化解疫情給企業帶來的潛在風險。信息化、大數據的時代已然到來,雖然諸多企業採取網絡化經營是不得不的行為,但他們還是從危機中看到了企業發展的機遇。顯然,企業如果不能適應這個時代發展趨勢,積極主動投入到新的發展潮流形勢下,必然會被市場拋棄。

抓住危中之機,引導恢復企業產業供應鏈,推動企業更好地發展。化被動為主動,自覺將傳統的業務向線上轉移,實現線上線下經營結合,一定是疫情結束以後企業經營的新趨勢,也將成為企業今後的常規操作。

相信許多企業正也會抓住疫情的機遇,從成功案例中得到啟示迅速發展,例如騰訊會議、釘釘以及其他。



章友德:疫考之下,企業紛紛轉向線上,數字化改造的雙刃劍


企業數字化改造要考慮投入與產出的比例

目前,為了緩解這次疫情對我國經濟的巨大影響,央行通過貨幣政策刺激經濟發展,許多地方政府也開始推出刺激經濟增長的舉措:一場“大基建”的新一輪投資已經開始。

當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疫情結束後一定會帶來一個升級消費的高峰的時候,他們可能會為了所謂的戰績,而盲目擴大在線上業務的拓展,建設一些中看不中用的數字化工程。

但是,我國在許多領域已經形成了過剩的產能,如果不能真正以需求為導向,從政府與企業的實際出發,量力而行,就有可能形成新一輪投資浪費。

這一問題也曾出現在2003年疫情結束以後,當時許多地方政府建立的網站,不但並沒有發揮應有的政務服務作用,反而浪費了許多投資資源。

真正檢驗實效的最好方法還是投入與產出的比例。

對企業來說,投資獲得了應有的回報;對政府而言,投資的線上平臺能夠更好地服務企業與民眾,提升政府公共服務的能力,提升企業與民眾對信息化服務的滿意度。


章友德:疫考之下,企業紛紛轉向線上,數字化改造的雙刃劍

企業數字化改造要以需求為導向

3月12日,我們迎來了中國第42箇中國植樹節。

“植樹造林,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往年的這個時候,很多學校都會組織學生成群結隊的去野外植樹,但今年,全國各地的中小學受疫情影響學生們不能如期開學,因此今年學生參加植樹活動也不能開展。

學校教育,重在育人,學校雖然開展線上教學,但是對於需要以實踐的方式的教學線上方式就無法進行。顯然,在教育領域既需要重視信息化基礎設施的投入與建設,又不能完全利用線上的人才培養;還需要通過線下面對面的互動,言傳身教,深入體驗,才能提升人才培養的效果。

互聯網線上的服務永遠無法取代線下的體驗,這不僅適用於教育領域,生活與工作同樣都是如此。互聯網讓我們生活、工作、學習及社會運轉更加高效,同時線下生活、工作、學習場景體驗是人類社會不斷髮展的永動機!

這就提醒我們,不能一味盲目擴大信息化的投入,而是要實事求是開展企業的經濟活動。這樣才能在經濟下行的危險時候,不至於因為盲目投資而給企業帶來更大的風險。


原創不易,還請評論留下您的想法或者轉發分享給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