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授:成績差的孩子才是來報恩的,道理科學,家長別拎不清

上個月,我去北京參加了一場育兒領域的講座,在場的除了自媒體行業的領路人外,也有不少是前來聆聽教誨的孩子家長,只因主講人是育兒界的權威專家李教授。

作為一名兒童心理學專業執教的大學教授,李老師的主要研究方向囊括了孩子、家長和家庭,其中說到孩子對於家庭的價值時,李教授語出驚人:

大學教授:成績差的孩子才是來報恩的,道理科學,家長別拎不清


“對父母來說,成績差的孩子才是來報恩的,家長別拎不清。”

聽上去像是安慰在座的學渣家長,但其實背後的道理卻很科學,李教授緩緩道出其中的真理,只要求家長放平常心看待孩子的學習,因為有失必有得,具體如下:

成績差的孩子多留在父母身邊

李教授說,現在是網絡信息時代,而大數據樣本調查結果顯示,成績差的孩子在成年後大多選擇留在父母身邊,或是受困於個人能力問題,又或者是畢業院校和人脈網的留存問題,總之,他們很少會離開所在省市前往超一線城市,更不會出國就業。

大學教授:成績差的孩子才是來報恩的,道理科學,家長別拎不清


而成績好的孩子則相反,他們年少天才,是萬中無一的精英,畢業後很少願意困在小地方,連省會城市也不放在眼裡。要麼就職於北上廣深,要麼遠赴他國,一年不回一趟家。

對家長來說,孩子之間對比明顯,比起成績好卻被國家“收走”的孩子,自然還是留在身邊的更靠譜,畢竟到了晚年,父母缺的並非是錢,而是來自身邊攙扶的一雙手。

成績差的孩子更重視親情關係

我國民間流傳著一句詩,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說的正是學渣和學霸之間的區別。不知道大家是否發現,但凡身邊學歷比較高的人,對待感情往往比較淡薄。

或許是因為三觀不同,又或者精力時間被用在了學術上、能分給父母的不多,他們在親情上大多是冷冷清清的,似乎與人不交心,這正是學歷高帶來的副作用。

大學教授:成績差的孩子才是來報恩的,道理科學,家長別拎不清


在明白了世界的真相後,高學歷的孩子往往會選擇對自己有利的方式去生活,以至於有時候會犧牲掉多餘“感情障礙”。講到這,李教授嘆了口氣,說這也是北大總教出一些為人所詬病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的原因,誰讓聰明的孩子大多比較自我呢。

但學習成績差的孩子就不會這樣了,他們沒有機會接觸所謂的個性化自由,對如何跨越階層也不感興趣,他們眼中只有“穩穩的幸福”,對待親情和父母心懷感恩和熱烈,遇事會堅定不移的站在父母身邊。

對家長來說,有子如此,夫復何求呢?當然,父母也要做好長期資助孩子的準備,畢竟重感情歸重感情,成績差的孩子面臨事業失敗的幾率更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