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臨終前,最後推薦了五個頂尖人才,卻只有一人成就最大

公元1872年,年逾61歲的曾國藩,走到了他生命的最後一刻。而在他臨死之前,李鴻章曾問他哪些是能堪大用之人,他說出了五個頂尖人才,卻只有一人成就最大,成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

現在,我們對他推薦的五人逐一坐下介紹。看看在曾國藩死後,誰的成就最大。


曾國藩臨終前,最後推薦了五個頂尖人才,卻只有一人成就最大

第一位,彭玉麟

彭玉麟是湘軍水師的創立者,也是中國海軍的奠基人,曾官至兩江總督、南洋通商大臣以及兵部尚書等職務。早年間,彭玉麟靠經營典當為生。後來,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彭玉麟便捐出了家產投靠了曾國藩。彭玉麟是當時湘軍水師的主帥。

曾國藩死後,彭玉麟在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後,曾率老將馮子材,取得了鎮南關大捷。後來,彭玉麟因病告老還鄉,最終病逝于衡州。死後,彭玉麟被追封太子太保銜,並於衡州給他建了專祠。


曾國藩臨終前,最後推薦了五個頂尖人才,卻只有一人成就最大

第二位,郭嵩燾

郭嵩燾是湘軍最早的創建人之一,也是中國首位駐外使節,曾官至廣東巡撫等職務。郭嵩燾與曾國藩認識的比較早,那年郭18歲,而曾24歲,兩人都還是白丁一枚。後來,太平天國運動爆發,郭嵩燾曾先後多次勸說曾國藩興辦團練。正因如此,曾國藩創辦湘軍後,郭嵩燾便被請去做了幕僚。

曾國藩死後,郭嵩燾被朝廷任命為駐英大使。後來,郭嵩燾因稱讚西方科技發達、制度進步,而受到頑固派彈劾,不得已稱病告老還鄉。


曾國藩臨終前,最後推薦了五個頂尖人才,卻只有一人成就最大

第三位,劉長佑

劉長佑也是湖南人,湘軍出身,曾官至兩江總督和直隸總督。劉長佑與其他湘軍將領不同的地方在於,他有自己創辦的團練,號稱“楚勇”(湘軍的重要分支)。因此,劉長佑本人的特點,就是驍勇善戰。曾國藩自嘆不如的說道:“此人胸中甲兵,吾不復能窺測矣”。

曾國藩死後,劉長佑主要在兩廣和雲貴地區剿匪。後來,也是在湖南老家病逝,享年69歲。

曾國藩臨終前,最後推薦了五個頂尖人才,卻只有一人成就最大

第四位,沈葆楨

沈葆楨是福建人,晚清名臣林則徐的女婿,曾官至兩江總督兼南洋大臣,負責督辦南洋水師。沈葆楨和他人不同的是,他並非湘軍出身。

之所以能夠得到曾國藩的賞識,是因為他在做江西廣信知府時,楊輔清率領數萬人來攻城,沈葆楨手裡只有300多人也敢死守城池拒不投降,好在第二天援軍就到了。不過,從這以後,沈葆楨便名聲大振。

曾國藩死後不久,沈葆楨也因病去世了,享年59歲,追封太子太保銜。

曾國藩臨終前,最後推薦了五個頂尖人才,卻只有一人成就最大

第五位,左宗棠

左宗棠是湖南人,與曾國藩、李鴻章及張之洞並稱“晚清四大名臣”,曾官至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等職務。左宗棠是個怪才,科舉是屢試不中,但酷愛兵法。曾國藩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時,左宗棠做的還只是幕僚工作。後來,由於本事太大,就挑起了湘軍的大梁,先後又率軍鎮壓捻軍和平定陝西回族暴亂。

曾國藩死後,左宗棠率領湘軍南征北戰,穩定了清朝西北邊境的安寧。在1876年的時候,年逾60多歲的左宗棠,還親自披掛上陣,收復了新疆。後來,中法戰爭爆發,左宗棠求情督戰福建。並在此期間,病逝於福州。

死後,清朝追贈左宗棠為太傅,賜諡號“文襄”,併入祀昭忠祠和賢良祠。


曾國藩臨終前,最後推薦了五個頂尖人才,卻只有一人成就最大

曾國藩推薦的這五個人,都是晚清政治舞臺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但在他死後,除了左宗棠外,其他四人發揮的價值和影響力並不是很大。所以說,曾國藩最後推薦的五個人,只有左宗棠的成就最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