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日本軍隊在面對蘇聯時為何會不堪一擊?對此你怎麼看?

一場悲劇灬主角有我


戰術的革新和技術層次的差距,坦克本來是用來掩護步兵衝鋒的。但隨著技術的革新,坦克行駛速度大幅度提升,火力得到加強,如果坦克依然用來掩護步兵,那坦克強大的機動性就會被行動緩慢的步兵拖累,火力也無法完全發揮。所以坦克不再是衝鋒步兵的移動掩體,而是而是單獨由坦克組成集群,快速衝鋒,利用強大的活力摧毀敵防禦工事。這時坦克的防護,火力,機動性就十分重要。但日本和蘇聯在這方面有著巨大的差距。

對於日本而言,十噸級的坦克就是中型坦克,而蘇聯的中型坦克至少有二三十噸。蘇聯可以大量裝備二三十噸的坦克,日本連幾噸重的豆丁坦克,數量上還不如蘇聯的中型坦克多。十噸級的“中型坦克”只是少數,二十噸級的尚在設計中。坦克越大,防護和火力就越強,而蘇聯還能裝備與坦克匹配的發動機保證其機動性。而日本卻做不到。

而當時陸軍作戰最實用的就是坦克戰,這也是蘇聯比較拿手的(被德國人逼的),蘇聯人沒道理舍長取短。


英仙座2


我們可以看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蘇聯對日宣戰,在短時間內殲滅了日本關東軍六十多萬。面對強大的蘇聯軍隊,日本關東軍一敗塗地。那麼日本軍隊在面對蘇聯真的那麼不堪一擊嗎?我們先來分析一下這場戰役。

在二戰初期,日本的關東軍是很有戰鬥力的,曾經在諾門坎與蘇軍交過手,在戰爭過程中,蘇聯在人數裝備佔巨大優勢下取得了慘勝,可見日軍並非不堪一擊,但是隨著戰事逐漸擴大,日本方面深感兵力不足,補給線過長,尤其在1941年與美國開戰後,對於日本方面壓力越來越大,日本高層不得不掉關東軍南下,去支援東南亞各島抵抗美國的進攻,可是面對美軍的強大攻勢,大部分日本關東軍都變成了炮灰。

在1945年蘇聯對日本宣戰時,日本關東軍精銳已經喪失,為了對抗蘇聯都是臨時拼湊出的部隊,很多士兵都是新兵,沒有什麼戰鬥力。而蘇聯方面出動了150萬大軍,都是從西線戰場調過來的,可以說作戰經驗非常豐富,在武器裝備方面也佔據了很大的優勢。所以在短時間內,這六十萬關東軍就被蘇聯分割包圍,全部被殲滅了。再加上此時日本本土長期受美軍飛機的空襲,又投下了兩顆原子彈在廣島、長崎。日本方面已經無力再戰了。


柯南AP4869


日本和蘇聯在二戰中有過兩次交戰,一次是諾門坎,一次是蘇聯百萬大軍進攻東北。日本是個島國,且資源匱乏,海陸軍發展必須有個輕重緩急。最終也是島國的必然,二戰中日本海軍軍艦和空軍飛機都還算緊跟時代。而陸軍武器無論是坦克還是輕武器都是坑爹貨。蘇聯的坦克連炮都不用開,撞都能把日本小坦克撞扁。輕武器日本根本沒有單兵速射衝鋒槍、突擊步槍之類,反坦克炮還不如中國,反坦克主要靠肉彈。反觀蘇聯部隊,在諾門坎前線坦克以T34為主,單兵有波波莎衝鋒槍、莫辛.納甘步槍、轉盤輕機槍質量遠在日本人之上。從武器方面看蘇聯對日本是代差,坦克更是先進不止一代。

再看戰略,日本人一直是對勝利者亦步亦趨的習慣,明智維新後陸軍先學法國,普法戰爭法國失敗後開始學校德國。一戰法國獲勝,日本又開始學習法國,在中國戰場上也是深挖溝、建碉堡。進攻諾門坎雖然把坦克師調來了,打法也沒有把坦克集中起來使用。飛機、坦克、步兵無法協同作戰。

蘇聯在朱可夫指揮下,先是大量增派飛機,拿下了戰場制空權,又集中坦克來了次“大縱深”式進攻,日本人根本就無力招架。


愛讀歷史的大胖子


日軍真的面對蘇軍不堪一擊的話,諾門坎事件是怎麼回事?

我們今天說抗日14年戰爭,諾門坎事件是發生其中的。別管歐洲1939年說,歐洲人,包括法國人英國人,見了日本人都是軟蛋,蘇聯也是諾門坎一戰後與日本簽訂和平協議。日本二戰時很厲害,亞洲陸地以中國為主,海軍以美國為主,對日本全面攻擊,最後贏得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